参考消息网7月7日报道
与普遍认为的“脱钩”不同,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个“再全球化”过程。
美国密歇根大学荣誉教授肯尼斯·德沃斯金和德勤中国合伙人艾伦·麦克查尔斯7月2日在美国《财富》杂志网站发表《美中竞争如何造福世界——和重塑全球经济》一文,对“再全球化”进行了详细分析。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战略竞争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问题,正在对所有国家和跨境业务产生影响。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新的全球化故事始于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企业的生产制造和供应链都过度集中在中国。但过度集中并不仅限于中国。
在我们调研或与跨国公司的接触中,我们没有看到去全球化或脱钩,也没有看到现状在继续。引发脱钩讨论的力量——例如地缘政治压力、国家安全担忧、战略竞争考量以及执行规则的国际组织的消亡——是真实存在的。
然而,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重返西方国家,也没有回到被严格锁定的新兴消费国,这与去全球化理论的基本主张不符。制造业正转到其他国家(如越南和墨西哥),并非脱钩和脱离。跨国公司正在做他们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擅长的事情:寻找适应和繁荣的方法。我们称这种转变为“再全球化”。
理想情况下,最终结果将是一个多极世界,更多国家参与全球商业和繁荣。
我们的结论是,再全球化最终将对西方和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新兴劳动力和消费者,尤其是女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当前阶段的再全球化始于轻工制造业从中国向低成本国家的自然迁移。中国有条不紊地推进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以避免阻碍其制造业和出口的成功。尽管生产率的提高幅度不大,但通过对中心资源的系统性(尽管常常是低效的)配置、产能过剩和出口价值链的快速提升,中国仍是世界上制造成本最低的地方之一。
当然,在全球化的业务中,转移自己的制造或组装不是一个孤立的决定。任何一家公司的运营背后都有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几十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全面的商品化电子元件供应基地,这一点至今无人能及。
再全球化带来的混乱,对受其影响的人来说,将会像全球化刚起步时一样痛苦,比如工厂工人失业,这也将迫使跨国公司通过将低端生产转移到迄今基本上被排除在全球贸易之外的国家来增强弹性。例如,巴基斯坦、坦桑尼亚、肯尼亚、大部分中欧国家和中东地区具有巨大的、尚未开发的潜力成为制造业中心和未来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
随着制造业岗位的增加——尤其是在服装等轻工制造业,以及其他轻工和半自动化制造业——我们预计会看到女性广泛就业。当女性获得稳定的工资时,我们通常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看到重大的社会变化。反过来,这也会对下一代产生积极影响。
我们还处于人工智能、网络制造、其他实时制造和物流控制技术等所带来的其他变化的风口浪尖,每一项技术都有改变全球化步伐和方向的巨大潜力,人们对这些变化知之甚少。
制造业和相关供应链的去集中化是再全球化世界的一个关键过程。尽管投资者对巴西、印度、东欧和东南亚国家感兴趣,但我们预计不会有任何新兴市场或供应中心像中国那样主导着投资者的注意力。跨国公司高管对新的过度集中情况兴趣不大。
潜在的高增长新兴经济体将通过在中美战略竞争中保持不结盟的立场,在追求其国家利益方面发挥影响。目前的石油市场就是在允许贸易和制裁贸易相互作用中呈现这种动向的例证。
在再全球化格局中,同样肯定会出现未被认识到的弊病,包括网络犯罪和恐怖主义的创新、生物和化学对健康的威胁、破坏性军事事件以及主要经济体的政治灾难。金融科技和加密货币为全球金融运营提供了许多效能,也为规避监管和逃税提供了一系列机会。
然而,我们是乐观的。随着跨国公司工厂的扩张,它们将获得更强的弹性——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即使干扰变得更加频繁。新兴市场将从中受益,提高人口素质,给女性赋权。
设想一个再全球化世界的格局只是成功决策的起点。(编译/刘宗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