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据韩联社、《东亚日报》等报道,当地时间22日,大韩商工会议所的可持续发展倡议(SGI)在一份最新报告中表示,中美贸易摩擦后,中国继续以全球半导体制造供应链枢纽发挥作用,与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半导体强国与地区之间的贸易相互依存度仍然居于高位,因此难以在短期内重组以美国及其盟国为中心的供应链。
报告指出,中国和韩国在半导体进出口方面具有紧密的互补关系,而且韩国出口仍存在于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供应链中。
当地时间1月15日,韩国京畿道龙仁,“半导体超级集群”施工现场。视觉中国
据韩媒介绍,报告通过与中国大陆进出口之间的联系,分析了韩国、美国、中国台湾以及日本等半导体强国与地区之间的互补程度,即“进出口耦合度”。这一指标被用以衡量两地贸易联系,数值大于1表示贸易关系互补,反之则表明双方互补性不足。
韩联社援引报告内容称,截至2022年,在存储器半导体出口方面,中国大陆与韩国的出口耦合度高达2.94,与中国台湾、日本的出口耦合度均大于1。在系统半导体出口方面,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出口耦合度较高。
从进口情况来看,无论是存储器半导体还是系统半导体,中国大陆和韩国、中国台湾、日本之间都具有较为紧密的互补关系。
而中美之间,存储器半导体和系统半导体的进出口耦合度全部小于1,表明两国之间的半导体贸易相互依赖程度较低。
SGI对此在报告中总结称,“中国大陆仍然作为全球半导体制造供应链枢纽在发挥作用,并与韩国的存储半导体,以及台湾地区的系统半导体保持着紧密的生产关系。”
《东亚日报》指出,进出口程度高的关键原因在于中国大陆作为全球半导体生产中心的地位。报道解释称,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的制造商会将完成前处理的晶圆送往中国的工厂,在制成成品或半成品后,再运回本地进行进一步加工和销售。
报告显示,2022年韩国出口到中国的电子和光学设备中,只有32%是最终产品,40%是中间材料,28%是在华生产后再出口至海外的。韩联社称,这意味着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出口仍被嵌入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供应链中。
韩国出口到中国的电子和光学设备比重,蓝色指“最终产品”,橘色指“中间材料”,灰色指“再出口”。大韩商工会议所
“韩国在通用半导体领域与中国拉开明显距离,同时配合美国主导的先进半导体供应链的重塑,这是否是一个明智之举?”,《东亚日报》由此提问道。
这篇报告的作者之一,韩国国际经济政策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郑亨坤(音译)认为,中国在通用半导体市场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其作为半导体需求市场的地位也将继续维持下去,因此韩国必须妥善处理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他补充称,韩国应与美国合作,在人工智能(AI)等先进半导体技术领域建立以美国及其盟国为中心的供应链,同时在通用半导体领域与中国保持联系,并谨慎处理所谓“脱钩”议题。
报告还建议,韩国政府应将中美贸易争端作为半导体供应链发展的契机,加强国内半导体制造生态系统,扩大半导体集群建设、加强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建设。
另据韩联社22日报道,当天在北京出席韩中建交32周年纪念研讨会时,韩国国会前议长、韩国全球创新研究院理事长金振杓表示,韩中关系发展虽存在障碍,但应在半导体等方面寻找合作机会。
金振杓指出,两国之间不仅存在结构性挑战因素,还蕴含着积极的合作因素。如果双方以“和而不同”的精神开展合作,就能够在芯片等尖端技术领域实现互补发展,维护东北亚局势稳定,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互惠关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