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欧盟方面经过数月的深入调查后宣称,中国在公共合同竞标过程中,对欧盟医疗器械生产商实施了所谓的“不公平歧视”。欧盟正在考虑限制中国医械厂商招标。
欧盟委员会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将中国企业的投标排除在欧盟公共采购市场之外,或在未来5年内对中方投标项目进行扣分处理。
欧盟委员会发布声明表示,其对中国采购行为的细致调查发现,中方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优先采购国产设备、限制进口设备采购,并在招标过程中提出“异常低廉”的报价,这些行为对欧盟制造商构成了所谓的“歧视”,使得欧洲相关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015年至2023年,中国对欧盟医疗器械出口激增超过100%。报告强调,欧盟与中国的医疗市场监管存在明显差异。中国政府的医疗采购招标政策鼓励国产化,这意味着在公开招标中,国产医疗器械供应商往往享有优先权。
报告指出,高端医疗器械设备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指定的10种设备之一,目标是到2020年国产产品占县级医院使用产品总数的一半,2025年达到70%,2030年达到90%。
这种政策对外国供应商,特别是欧盟的医疗器械公司,构成了市场进入的障碍。此次欧盟的调查显示,这种偏向性采购行为可能导致欧盟采取对等措施。
调查还发现,基于集采政策“特别提到了支持国内产品的目标”。总部位于欧盟和美国的医疗技术公司一再指出,集采是近年来限制增长的一个因素。报告还列举了多项国家支持计划,旨在确保国内运营商采购中国制造的医疗器械,并优先考虑它们而非国际竞争对手。报告指出,“总体而言,委员会发现87%的公共采购招标包含影响进口医疗器械采购的明示或隐含限制。”
另外,报告发现,歧视现象有所增加,“明确禁止进口医疗器械”的招标比例从 2022 年的 36% 增加到 2024 年上半年的 53%。欧盟委员会表示,数据显示,“在涉及的招标中,明确禁止进口医疗器械的内容持续增加”。
这份报告是基于欧盟国际采购工具(International Procurement Instrument, IPI)进行的首次且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调查所得出的结论。
欧盟委员会目前正在权衡采取何种惩罚措施,并计划首先与中国进行磋商。
惩罚措施包括:对中国投标者扣分,在未来的五年内,欧盟可能会在评估投标时,对中国供应商的投标进行额外扣分,以平衡中国市场对欧盟供应商的不利条件。
这些潜在措施将由欧盟委员会与27个成员国协商后共同决定,并适用于价值超过500万欧元(约合510万美元)的招标项目。成员国将对任何提议的行动进行投票表决。
声明: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