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专机快落地北京,他这次来中国,我们要结合中美关系的大背景去看。
一方面,随着中美进行一系列最高级别的对话,双边关系呈现出“止跌企稳的态势”;不过消极因素依然突出,比如说拜登政府还在打着“与中国竞争”的幌子,推进遏制战略。
【布林肯这次是应邀访问】
而在双方沟通之余,美国不断有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方利益的言行,这就体现出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另外补充一句,布林肯这次来,是应了王毅外长的邀请,不再是之前“应中美双方协商”。措辞上的变化,说明了中美关系在“止跌企稳”上,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耶伦只比布林肯早来几个星期,却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
去年王毅外长应邀访美,今年布林肯应邀访华,也可以视为大国之间的“礼尚往来”。这同样是外交风度的体现。当然风度归风度,该斗争的时候,我们也一点不会放松。
布林肯出发前,美国国务院摆出了一副先声夺人的架势,要抢先设置议题,占据这次对话的主导权。比如说对中俄合作关系指手画脚,这个我们之前分析过,这里就不再展开来讲。
【之前中美元首通话,拜登表示他会安排布林肯访华】
另外根据美媒《华尔街日报》的说法,美国正考虑对中俄军工合作发起金融制裁,把中国的部分银行剔除出全球金融体系。
布林肯还在G7会议上扬言,他要让中国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二选一”。
不过我们的立场很明确,俄乌冲突不是中美之间的问题,美国也别想让它摆上中美对话的桌面。
应该说,布林肯人还没来,交锋就已经正式打响。而我们这边要做的,就是确保中美外交对话不走偏,不让美国节外生枝。这本身就是中美博弈的一环,以平常心看待即可。
更何况,布林肯设置了议题,不代表中国就一定要接招。对中美关系止跌企稳,美国的诉求或许更迫切,因为年底就要重新选总统,要是中美这段时间出现什么意外,本来政绩就乏善可陈的拜登,在竞选时会更加被动。
我方外交部就宣布,这次中美对话主要聚焦于五大目标,同时也是我们给美国的五个“任务”。
【布林肯在G7扬言要让中国二选一】
首先,是树立对双边关系的正确认知。说白了,就是中美究竟是伙伴还是对手的问题。拜登政府把中国视为最大战略对手,同时假借竞争的名义,不断对中国遏制打压,甚至效仿特朗普,加征新一轮对华关税,发起301调查等等。
这种错误认知,只会导致风险因素源源不断地涌现,让中美关系不断陷入危机—对话—危机的死循环。
然后,是要加强对话。在这方面,中美还是有不小的共识,要不然美国政府高层也不会隔三差五地往中国跑,中美两军也不会重新恢复沟通。
但对话的作用,中美理解不同。我们是为了双边关系能走得更远,但美国依旧是为了沟通而沟通,交换的意见,作出的承诺,转头就抛在脑后。
【上次王毅外长应邀访问,所以这次我们就给布林肯发了邀请】
这是因为美国的外交逻辑,决定他们只会“从实力地位出发”,但如今的美国,早就没有这个资格了。拜登政府做不到与时俱进,用冷战的语言跟新世纪的中国对话,无疑降低了大国外交的严肃性。
第三个目标,就是要有效管控分歧。我方外交部特意指出,中美之间的分歧,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存在,但不能让分歧主导双边关系。美国刻意放大分歧,突出竞争,无非就是为了服务于自己的对华战略。
接下来,才是推进互利合作。应该说,中美旧金山峰会之后,这方面有不少的积极信号,主要集中在很具体的领域,像是执法、禁毒、高科技等等,地方交流也比较频繁。
但还是那句话,美国政府对华错误认知不能改正,风险因素就始终存在。拜登光是喊几句“不想与中国冲突”的口号,是糊弄不了其他人的。
【布林肯人还没到,交锋已经提前打响】
最后一个目标,是中美要共同承担大国责任,也就是在一系列地缘政治热点上,要表现出大国担当。
美国现在硬要把中俄关系和俄乌冲突扯上联系,但对于自己在乌克兰危机中扮演了一个何等不光彩的角色,却是只字不提。这就是不折不扣的双标了。朝鲜半岛问题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所以我方外交部说到这里,措辞很意味深长:中国在很多热点问题上,都发挥了建设性、负责任的大国作用,希望美国“同样如此”。这恰恰反映出,在全球治理方面,我们已经开始从更高的层面,去审视美国的所作所为。
整体而言,布林肯来北京,也要优先围着这五大目标来谈,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这也许关系到,他能不能和去年一样,再次得到中方领导人的接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