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欧盟于本月中旬正式对中国下达征税通知书,意味着他们的行动正式开始了。德国研究机构公布去年中国出口数据,显示中国制造商共计向国外销售了340万辆汽车,其中电动汽车数量显著增长,且在欧洲占领了很大的市场。所以这次最高加税38%的行动旨在针对中国企业占领的欧洲市场的趋势,和之前“光伏反倾销案”基本上雷同。
消息人士提及,在这件事上预计中方回旋的余地并不大,即使谈判也难以解决。因为其一是欧盟的决定从去年10月就开始策划,期间经历过多次磋商,中国驻欧盟使团一度发出过警告,但没有任何作用。其二是因为美国很支持欧盟采取行动,他们早期就一直背后施压,被认为对欧盟的决策做出了关键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就算继续谈判,欧盟准备的让步空间也不大。
《华尔街日报》网站上周报道,因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已经预测到了欧洲即将加征关税,许多企业已经制定了计划。报道指出,一部分企业提前欧洲建厂,利用欧洲的政策避免加税;有些企业与欧洲公司建立了合资企业,把企业性质改变;一些企业打算利用中转的方式,从第三国向欧洲出口产品,这同样有效;当然在研究欧盟的税收方案后,一部分企业则完全放弃了欧洲市场,将注意力转向其他市场。报道称,中国从来没有因为加税而一蹶不振,相反还在寻找其他路线。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在经历这轮加税之后,还算不上全部“崩盘”。因为即使在加税之后一部分车企出口仍然有优势,或者和欧盟车辆保持在统一起点上,这并不是一个“死局”,调整售价和出口模式仍然可以销售。但同样需要预防欧盟接下来继续加税的可能性,毕竟这次欧委会宣城只是临时关税。其次如果中国电车因此大量退出欧盟正是美国期待看到的结果,这轮加税已经让部分中国企业损失严重,在据理力争的谈判以及反制问题上,我们也需要为企业争取权益,毕竟这轮加税已经让中企损失惨重。
值得一提的还有,与此同时美国还在挑唆欧盟“对中国企业太宽容”,认为当前欧洲的加税幅度太小,不利于防止中国汽车进入欧盟的局面。再加上“中国速度”已经在采取应对措施,可能未来他们的路线更加捉襟见肘。原本按照目前欧洲进口中国汽车的速度,中国预计会在2025年对欧出口量实现“翻倍”跻身前列,加了这么多税之后,也无非是在2026年达成这一期望目标。对此有评论称:“欧盟如果是在俄乌冲突之前,不怀疑他们还有能力继续和中国翻脸;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欧盟即使很多方面强硬,也总会有一个上限的,这方面他们是否还能脱离中国而实现发展?大概率现在是不行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