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冷战结束以来,交战双方技战术水平最高的一场现代化战争,俄乌冲突正在对全球的军事发展造成深刻影响。各国军队都在通过观察这场战争,提升自身战斗力。日前,就有供职于兰德公司等智库的美国学者发现,解放军已然从这场战争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作为一场参战双方技战术水平较高的现代化战争,俄乌冲突正对全球军事发展造成深刻影响】
按照美国学者的说法,他们在查看了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国专业军事刊物发布的一系列文章后发现,中国或者说解放军,已经看到了俄军在后勤保障上的经验教训,并且有可能正在根据俄军展现出来的问题,结合自身实情,强化自身的后勤体系建设。
具体来说,中国现在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主要有三点。首先,是过分自信导致的对战争走向的判断偏差,造成了俄军整体的后勤准备不足。
由于在南奥塞梯、克里米亚等多次军事行动之中,俄罗斯军队都出色完成了任务,快速实现了战略目标。这就使得俄军高层在主观上认为,在乌克兰的行动与此前没有什么不同,乌军的抵抗不会太过激烈。俄军机械化兵团和空中突击部队,会快速突破敌方防线,占领乌克兰东部地区,并进军基辅。
【俄军高层普遍认为,自己发动的军事行动,将很快结束】
因此,首批突入乌克兰境内的俄军部队,多数都只有支撑作战3天左右的补给。这就导致,在遭遇乌军的强力阻击,自身携带的后勤补给很快用完后,俄军无法继续向前推进。
同样是因为事先准备不足,俄军在3、4月间一直面临着极为严重的后勤问题,甚至出现了因为帐篷等物资不够,大量士兵冻伤的情况。换句话说,俄军在开战初期,就是吃了没有“料敌从宽,料己从严”的亏。
其次是俄军军改不全面,导致了基层保障能力有限,后方的专业后勤力量也严重不足,后勤体系在战争条件下陷入混乱。
相信关注俄乌冲突的朋友都清楚,俄陆军的基础独立作战单位是“营级战斗群”(BTG),拥有坦克、装甲车约200辆。虽然火力打击和突击能力都不错,但弹药消耗量大,装备损坏率高,对于包括物资运输和战场维修在内的基层后勤能力,要求较高。
【俄军主要的基层作战单位BTG,需要的弹药和油料消耗量极大】
可在事实上,每个BTG的后勤运输和装备维修单位数量有限,特别是维修,只有一个排的编制,战场装备维修等能力明显不足。
此外,俄陆军在开战之初一共有10个保障旅,约4000辆汽车。可不算车臣部队等力量,当时进入俄境内作战的BTG,就有120多个,且是在南北宽度达数百公里的战线上,从多个方向展开进攻。就算是将这10个旅全部投入使用,俄军也无法保证所有单位的补给。这也就导致从开战第4天开始,俄军部分先头部队就开始被迫丢弃重装备。
【因为缺乏油料或者没有维修零部件,俄军被迫丢弃了不少几乎完好无损的作战装备】
在没能在开战之初就毕其功于一役后,俄罗斯后方物资储备不足,工厂产能有限,各部门沟通协调不畅等问题,也开始显现。直到普京将主管军队后勤的俄国防部副部长撤职,并且让俄总理米舒斯京亲自协调军工生产,情况才略有好转。
第三点则是在现代化战争条件下,后勤补给线以及后方关键节点的保护越来越重要。从开战之初,乌克兰就开始派出小股部队,袭击俄军的后勤运输线,俄军以卡车为主的运输队,常常在偷袭中损失惨重。
在西方的军援进一步达到后,乌克兰更是开始利用“海马斯”火箭炮和“星链”系统,持续攻击距离前沿数十公里远的俄后方弹药储存点等目标。甚至改造了一些自杀式无人机,攻击俄罗斯境内的炼油厂等目标。在这种打击之下,俄军的后勤补给更加困难。
【乌克兰军队大量使用了海马斯火箭炮等武器,攻击俄军后方目标】
而中国自古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解放军也一直就十分重视后勤体系的建设。只是由于已经多年没有经历战争,解放军只能通过自己摸索,来完善现代化战争条件下的后勤体系。
现在,有了俄乌冲突这场现实意义上的“教学课”,解放军对于现代信息化战争背景下的后勤保障,无疑有了一个更加清晰地认知。
在有了足够认知,进一步树立了现代化的后勤观念后,解放军自然也会根据自身情况,完善相关体系建设,并且在未来结合自身技术和后勤问题,制定合理的作战计划。
【解放军现在装备了很多智能化的后勤运输设备】
部分美国专家就联想到了台海问题,认为在吸取了俄军经验教训后,解放军在制定针对台海的相关计划时,必然会更加重视夺取并保护机场、码头等关键设施,甚至有可能采取类似无人机穿梭空运等非常规的补给手段。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俄乌冲突已经演变成一场后勤与综合国力的较量之后,俄军恐怕还会在后勤领域,为全球军事界提供更多的经验或教训。而在解放军一直紧盯乌克兰战局,且有望在中俄未来的军事交流之中,从俄军手中直接获得一些信息的情况下,解放军绝对不会重蹈覆辙,犯下跟俄军类似的错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