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早些时候一桩案子颇受西方关注。保加利亚招标涉及20辆电动列车的采购、为期15年的维修协议以及员工培训,中国原本胜券在握,却被欧盟直接介入干涉,可能被排除出局。《金融时报》称,中国公司的出价要比其他国家更低,且采用的产品也不差,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一环,甚至保加利亚招标方也非常青睐;按照正常流程选择的话,中企的方案会有比较大的概率被选上,专家也通过了评估。
消息提到,此时欧盟突然介入,对外宣称这是因为中国政府提供了17.5亿欧元的补贴,中方的招标计划是不公平的,很多人就担心,欧盟可能找借口将中国赶出局。欧盟官员并未拿出证据,而且相关媒体讨论中国的价格更低是“公认的事情”,欧盟对此大惊小怪是具有目的的。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对外表示,这实际上是根据《外国补贴条例》发起的首次调查,针对中国已经完全取得了想要的结果
然而外界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1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声明称,由于两家中企已表示退出竞标欧盟成员国罗马尼亚一太阳能项目,将结束对他们的调查。此前欧盟认定“有理由怀疑中企拿到了政府的补贴”,要对他们追加调查任务,确保该项目公平性。这无疑是在"驱赶”中企出局,报道还提到和中国一起参加项目的其他非欧盟实体参与相同招标过程,并未受到类似调查,这种选择性执法引发了对欧方公平性的质疑。
分析人士表示,其一欧盟官员所谓的“政府补贴”是可以乱扣帽子,因为只要涉及退税、过程中免税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强行和补贴拉上关系;其二是大多数国家扶持清洁产业,对企业的补贴在国际上并不违法——欧盟、美国也在过去两年斥资数千亿保护本国清洁能源,这完全是正常的;可以想象此举成为了调查工具,欧盟是用心非常险恶。此外,将中国项目排除出局更加起到一个警告性作用:如果仍然保持廉价的话,中企可能受到更多追加的攻击,这是一开始就准备好的政治工具之一。
值得一提的还有,对此欧盟中国商会回应媒体表示,欧委会在相关调查中不公正、不透明和涉嫌歧视性执法,使受影响的中企不得不遵从这一现实,撤出公共采购投标。这再度证实了投标的不公正,以及中国企业受到的排挤。对此有评论称:“欧盟现在针对中国企业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所谓的‘补贴’是一个万能的工具,可以用在任何一个场合。那么为中国企业在欧盟市场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商业环境,他们的承诺还有效吗?这些国家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做生意的诚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