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伯牙的故事和“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伯牙的故事和“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伯牙的故事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于欣赏琴艺。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
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流过我的心中!”不管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里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弦弄断,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扩展资料: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他本姓伯名牙"。至于为什么后来就便成了俞伯牙。
这还得从明代冯梦龙编撰《警世通言》说起,冯梦龙写《警世通言》特意到汉阳走访,"子期遇伯牙"汉阳话中的"遇"和"俞"读音相同,于是便把"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
"误听为"子期俞伯牙,千古传知音。"所以伯牙也就成了冯梦龙笔下的俞伯牙了,就这样误传了这么许多年,后人也就一直当成俞伯牙。
伯牙生于春秋时期,是楚国著名的家,伯牙从小天性聪明,很喜欢,那时有一位非常出名的琴师叫成连伯牙就拜在他的名下为师。学习了三年伯牙琴艺虽有长进。
但是在艺术上始终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伯牙就对老师讲了,老师想了想说:“这样吧我的老师方子春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把你送到他那里再学习两年如何?”
伯牙听后很高兴欣然答应。于是伯牙带上干粮在老师的带领下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连成对伯牙说:“你先在这里稍等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
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过了许多天,连成也没回来,伯牙伤心透了,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
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在这种环境下他的思想与心情不由得就发生了改变,弹出的每一首曲子都充满了忧伤之情。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并不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牙绝弦
“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文言文怎么翻译
原文岑文本初仕萧铣。江陵平,授秘书郎,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於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江东之役,凡所支度,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俄病卒矣。
译文
岑文本起初在萧铣部下任职。平定江陵后,任命他为秘书郎、直中书。担任检校中书省(官职名)的李靖很是看中他的才能,提拔他为中书舍人,渐渐得到皇帝的赏识。当时颜师古对旧例非常熟悉,擅长起草文书,当时没有比得上的,希望重新被起用。唐太宗说:“我亲自推荐一个人,你不要再担当这个职务了。”于是让岑文本担任中书侍郎,专管机密。后来升任中书令,回到家里脸上却有忧虑的表情。他的母亲感到奇怪并问他,岑文本回答说:“我没有功勋也跟皇上没有旧交,获得太大的宠幸,职位高责任重,这是古人所忌的,所以感到忧虑。”有来向他庆贺的,他就说:“今天,我只接受吊唁不接受庆贺。”江东之战,所有筹划辎重运输,都全部委托岑文本来主持,导致他劳累过度,精力耗尽。唐太宗忧虑地说:“岑文本和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回去了。”不久岑文本就病死了。
编辑本段解释:
平:平定;称:称赞;谙:熟练;竭:尽,完全;反:通“返”,返回;卒:死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岑文本,字景仁,唐朝宰相,南阳棘阳人,(595~645年)。祖父名善方,仕萧察,吏部尚书。父名之象,隋末为邯郸令。曾被人诬陷。岑聪慧敏捷,博通经史。少年时代即聪颖明理,博览经史。隋时,其父岑之象遭诬入狱,冤不能申。当时他14岁,到司隶处申冤,辩对哀畅。司隶命作《莲花赋》,他一挥而就,受到赞赏,父冤遂申。隋末,萧铣在江陵建立割据政权,任他为中书侍郎,专典文书。萧铣于荆州称帝,召岑为中书侍郎。唐李孝恭定荆州时,岑劝铣出降。及入城,诸将欲掳掠。岑劝孝恭说:“隋无道,群雄并起,江南人民受苦不堪,王师到此,萧氏君臣,江江陵父老决计归命,实为去危就安。今若纵兵掳掠,不仅士民失望,且江岭以南无复向化了。”孝恭称善,乃严申军令,禁止杀掠。授岑为荆州别驾。孝恭进击辅公祏,令岑主管军书,复授行台考功郎中。贞观元年,授岑为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唐太宗行藉田(古时帝王春耕前农田,以奉祀宗庙)之礼,岑上《藉田颂》;元日(正月初一),太宗大宗群臣,岑又上《三元颂》,文辞均佳,很有才名。经李靖举荐,擢拜中书舍人。后又任中书侍郎,曾与令狐德芬撰修《北周书》,其中许多史论出于文本,最后官至中书令。他善于文词,《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文集60卷,已散佚。《全唐文》录存其文20篇,《全唐诗》录存其诗4首。当时,颜师古为朝廷重臣,文书巨擘,深通典章文物制度,名重一时。皇帝诏诰,皆出其手。后颜师古因事失官,当时皆认为无人后继。可是唐太宗却说:“我有南阳岑文本,才能远在颜师古之上。”太宗以岑为中书侍郎,专管机密。可见对他器重程度。他不仅富有才华,而且重于操守。每遇升官,不喜反忧,并非感到才能不足,而是觉得应该多做实事,责任重大,故深受唐太宗赏识。贞观十一年,岑上书陈述治国之道。恳乞太宗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上以为重,下以黎民为念,选贤任能,闻过即改,去奢从俭,不忘武备。是时魏王李泰广修第宅。岑又上书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岑兼摄。岑说:“臣才疏学浅,仅此一职,犹恐不称,岂能更添太?臣请一心事陛下还原更求东宫恩泽。”太宗乃止。不久,拜岑为中书令。归家面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岑说:“我无功于,得此殊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有亲友来庆贺,岑说:“我愿受吊,还原受贺。”有从劝其营置产业,岑说:“我是南方一平民,徒步入关,我的愿望,只不过秘书郎或一县令即心满意足了。而无汗马功劳,徙以文墨升任中书令,地位够高了。优厚的俸禄,足以令人惧怕,岂能更言产业?”在对高句丽的作战中,他曾与唐太宗同行。在对辽东的战争中,一切后勤事宜,诸如粮草转运、铠甲武器等物资钱财,全部委任于他。因心血损耗,精力枯竭,操劳过度,染病在身。以致神情言辞异于平常,太宗看到后,为他担忧说:“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能与我同返。”及至幽州暴病殃于军中,享年51岁。唐太宗十分悲恸,闻严鼓之声,说:“文本殒逝,令人悲伤,今宵夜警,所不忍闻。”即命停止夜警。追赠他为侍中、广州都督,赐谥号宪,陪葬于昭陵。自岑文本始,其从子岑长倩、孙岑羲相继为相,一门三相,令人惊叹。(见《旧唐书》卷七十、《新唐书》卷一0二及《中国历代宰相传略》中)。萧铣(583-621)隋朝末年地方割据势力首领。南兰陵人。为后梁(又称西梁)宣帝曾孙。他年幼时,家境贫寒。少时,曾受雇给人抄书自给,孝母。隋仁寿四年(604),炀帝杨广即位,次年萧铣之叔伯姑母被册立为皇后,即萧皇后。萧铣遂被任为罗县县令。大业十三年(617),岳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等密谋起兵反隋,萧铣在罗县亦举兵起事。5日之内,得兵数万,自称梁公,又进军岳阳,与董景珍等会合。十月,称梁王,建年号为鸣凤。次年四月,在岳阳称帝,国号为梁,建元鸣凤,置百官,均循梁故制。时值隋亡之际,形势纷乱,远近归附者日多,萧铣迁都江陵,修复先世陵园。其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越南河内),北至汉水,拥有精兵40万,雄踞南方。梁国初建后,其部下诸将自恃有功,骄恣专横,杀戮多自决。萧铣恐日久难制,即以休兵耕种为名,裁削诸将兵权。引起一些将帅的怨恨,相继有人谋乱,萧铣逐一诛杀。后因滥杀过多,其故人及边将镇帅多有疑惧,叛降而去甚众,萧铣兵势渐弱,最终被李孝恭击败。唐朝武德四年(621),萧铣被斩。时年39岁。
这是全篇翻译,满意请采纳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