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美国企业卖的车越多,中国企业“吃得越饱”!
6月27日,韩国媒体《世界日报》发表文章称,没有中国,美国想要建立电动汽车供应链并非易事。这是因为中国掌控了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电池产业领域的大部分领域。
目前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处于中国掌握、韩国发起挑战的形势。以2022年为准,中国企业宁德时代以37.0%的占有率排名第一,比亚迪以13.6%的占有率排名第二。仅两家企业就已经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甚至占有率排在第7-10位的中航锂电(3.9%)、国轩高科(2.7%)、欣旺达(1.8%)、孚能科技(1.4%)等也都是中国企业。
韩国以LG能源解决方案(13.6%,并列第2位)、SK On(5.4%,第5位)、三星SDI(4.7%,第6位)形成了强大的挑战者群,日本松下以7.3%的占有率成为中国、韩国以外唯一进入前10名的企业。
在这份名单中找不到美国公司的名字。因此,包括电动汽车企业特斯拉在内的美国国内整车企业不得不借助掌握市场的中国企业。美国2019-2021年锂电池总进口的40%以上依赖中国。
美国成功将电池进口量中中国产的比重从2019年的49.9%减少到2020年的43.5%,但在电动汽车销售正式扩大的2021年再次增加到54.5%。电动汽车整体零部件中电池成本占比高达40%。也就是说,形成了美国企业越卖车,中国电池企业“吃得越饱”的格局。
对此,美国总统拜登正在不断推进通过引导中国、韩国、日本等电池企业在美国境内设立自己的工厂,吸收生产和雇佣带来的效果的方式,将损失降到最低的战略。
从长远来看,美国正在支持本国整车企业具备自主制造电池的能力。对于汽车公司来说,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电动汽车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可以整合生产线,提高效率,保障供应稳定性,因此正在积极适应这种政策趋势。
特斯拉已经在自主生产部分电池。去年12月,特斯拉在其官方社交网络服务上曾表示:“过去7天内自主生产了86.8万个4680电池芯。这是一个可以用于1000辆特斯拉电动汽车的数量。”
预计4680电池芯将搭载在特斯拉未来有望作为主力盈利车型的低端、小型电动汽车上。从企业规模来看,目前的产量微乎其微,但由此不难看出特斯拉今后希望通过电池自主生产,最大限度地提高盈利能力和供应稳定性。
福特与电池领域的领先企业合作建厂。福特最近正在推进与世界第一电池企业中国宁德时代在美国密歇根州建立电池工厂。据悉,将投资约35亿美元,福特拥有100%的工厂股份,宁德时代只提供电池技术和经验。
通用汽车最近多次表示愿意自行生产部分电池。电动车电池存在着火等安全隐患,因此这些企业暂时要完全脱离现有的具备制造技术的电池企业并不容易。但有评价认为,在巨大的内需需求爆发之际,这些企业的行动明确表明了要在没有中国的情况下生产电动汽车的方向。
电池也不能仅靠技术制造,确保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链至关重要。
美国在确保这些原料方面也要与中国展开艰难的竞争。这是因为电池生产的核心材料锂和稀土等也在很大程度上被中国掌控。其中,电动汽车电池基础材料锂在中国的产量到2025年将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今年3月,瑞士投资银行瑞银集团(UBS)的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去年在本国和外国矿山生产了19.4万吨锂,到2025年将产量增加到70.5万吨。
中国的锂产量并不是世界最大的。以2021年为基准,虽然产量排名第三,但仅占13%的份额,远远落后于澳大利亚和智利,这两个国家分别为52%和24.5%。中国的锂储量为680万吨,落后于玻利维亚(2100万吨)、阿根廷(2000万吨)、智利(1100万吨)等国。甚至美国(1200万吨)、澳大利亚(790万吨)的储量也领先于中国。
然而,中国在澳大利亚和南美、非洲等地积极投入锂矿开发,首先确保了这些国家生产的锂。落后一步的美国以美洲大陆为中心,正式进入了锂争夺战。正如预期的那样,瞄准“电池内部化”的整车制造商站在了最前沿。福特接连与世界排名前两位的锂企业美国Albemarle、智利SQM以及加拿大Nemaska Lithium等矿业企业签订了供应合同。
除锂外,制造电动汽车所需的稀土也是美国电动汽车产业“脱华”步伐的一大绊脚石。中国承担全球稀土开采的60%和加工的87%。镉、铈、铊等稀土是自然界中很少存在的金属元素。钕是电动汽车电机关键部件永磁体的原材料,中国控制着全球84%的市场份额。
不使用稀土制造的电动汽车有望成为替代方案。今年3月,特斯拉宣布:“今后将在没有稀土的情况下生产电动汽车。”这是考虑到供应链问题和稀土磁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等因素而做出的决定。科学家们预测,在没有稀土的情况下制造电动汽车近乎不可能,但如果美国和全球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导者特斯拉成功应对这一严峻挑战,美国电动汽车产业脱中国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