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制造商正准备迎接中国电动汽车销售的冲击,但由于他们在欧洲建厂并愿意在当地建立合资企业,其影响可能会得到缓解。
2023年IAA国际车展
关税威胁无法阻挡中国对欧洲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威胁,但随着电动汽车销售指数级增长的承诺遭遇价格高昂、性能不足、电力供应不稳定和充电基础设施匮乏等消费现实,中国的计划可能会遭遇挫折。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电动汽车的销量可能会过早地趋于平稳,从而使假设落空,并在业内引起恐慌。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之间的敌对行动将是一场全盘皆输的噩梦。
欧洲制造商正等待着各种中国公司的销售冲击。但是,汽车行业咨询公司JATO Dynamics在一份报告中预计,中国将取得成功,但同时表示,这将比"入侵"等字眼所暗示的更加有序。这一过程将包括在欧洲建立工厂,以及与当地公司建立合资企业。
据投资银行瑞银(UBS)称,中国巨头比亚迪的成本优势比西方现有企业高出30%,即使加上关税、运输成本和更昂贵的本地生产成本,比亚迪在欧洲也能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这意味着所有中国汽车制造商都具有类似的优势。
"鉴于规模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比西方便宜50%。这一点欧洲无法比拟,而且欧洲可能会对其汽车产业采取越来越严厉的保护主义。无论如何,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将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上占据更高的份额,"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在一份报告中说。
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表示,欧盟已经开始对中国的威胁进行反补贴调查,但是,欧盟采取的任何行动都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摩根士丹利说:"我们认为,鉴于中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完善的供应链,任何贸易限制措施都只会减缓中国电动汽车的推出,但不太可能使其脱轨”。
施密特汽车研究公司称,该公司今年早些时候曾预测,到2030年,中国在西欧(包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所有大市场)的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120万辆,占电动汽车市场的9%,现在看来这一预测略显保守。投资研究机构杰富瑞预测,到2030年,整个欧洲的BEV销量将达到930万辆,而2021年和2025年分别为100多万辆和480万辆。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汽车革命,销量将在9年内增长近10倍。大多数政治家、经济学家、预测家和汽车行业本身似乎都接受了这一预测,但是,这还需要许多有争议的因素才能实现。
首先,电动汽车必须价格合理。电动汽车在欧洲的销售由富裕的先行者推动,随后是企业购买公司用车。但是,如果要将市场的所有部分都包括在内,价格就必须大幅下降。目前,纯电动汽车的平均税后价格接近3万欧元(3.18万美元)。如果将平均收入的消费者包括在内,这个价格至少需要降低一半。一些专家表示,电池价格将会下降,但现在似乎已经逆转。
鉴于目前锂、镍、钴、锰和石墨等关键和稀缺电池组件的短缺,以及从现在到2030年需求量将增加4倍多这一事实,我们很难想象电池价格除了大幅上涨还会有什么变化。
慕尼黑车展开幕式
电池驱动的汽车在城市道路和乡村公路上行驶非常出色,但是,如果需要在高速高速公路上长距离行驶,就没有希望了。即使是电池技术领先的中国,这一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的迹象。到2030年,欧洲的汽车需求量将大幅增加,这就要求电力输送量也同样增加。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同样令人担忧的还有对无处不在的充电网络的需求。
麻省理工学院材料化学教授唐纳德-萨多威说,全球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可能会趋于平稳,因为电动汽车与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相比,其固有的劣势似乎将持续下去。除非电池动力能有大的改进,否则续航里程不足和缺乏可靠的基础设施将影响销售。这可能是整个行业的噩梦。
"我认为,由于这些不确定因素,电动个人汽车的发展将陷入停滞。随着内燃机汽车被逐步淘汰,但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却令人失望,最终导致供过于求,现在该怎么办?”不过,他没有透露何时会达到高点。
JATO Dynamics在一份名为"感知:中国汽车的最后一道屏障"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将在未来几年内达到顶峰:该报告称,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正在疲软,而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等富裕市场,对于比亚迪、上汽集团旗下的名爵、吉利及其Polestar和Lynk&Co子公司、奇瑞、长城和东风等企业来说,似乎是低垂的果实。中国汽车的质量足以在中低端市场赢得销量,但宝马、奔驰、奥迪和保时捷等品牌还能踌躇满志一段时间。
而且,冲进欧洲市场才刚刚开始。2022年,中国汽车品牌占欧洲市场的1.57%。根据JATO Dynamics的数据,这一比例在2023年上半年将上升至2.37%。
JATO Dynamics全球分析师穆诺兹在报告中说,合资企业会超越汽车制造,其影响将是渐进的。
"未来几年,我们预计西方传统汽车制造商和中国制造商将通过合资企业在技术和充电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进一步合作。我们还可能看到更多的中国制造商效仿上汽集团收购西方汽车制造商。"
实际上,上汽集团在2007年收购了英国传奇品牌MG。
穆诺兹在接受采访时说,到2030年,包括名爵在内的中国制造商可能会获得欧洲新车总销量的6%至8%左右。相比之下,日本目前的份额为13%,韩国则接近9%。
"中国可能拥有更多的资源,但与几十年前的日本和韩国相比,它面临着更多来自消费者的不情愿。除此之外,我的基本预测是基于中国和欧洲/美国之间不会发生直接对抗的假设。这也会改变一切,"穆诺兹说。
慕尼黑车展开幕式
我不会谈论所谓的"入侵",因为目前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份,中国汽车品牌,包括MG,不包括Polestar/Volvo,仅占销量的2.3%,其中60%的销量与MG相对应,而MG并未被消费者定位/认可为中国品牌。Munoz说:"MG、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一些有趣的汽车肯定会改变游戏规则,但它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与疫情、中国汽车业多年来对西方汽车的抄袭、过去的低质量问题以及与中国日益加剧的经济/政治紧张局势密切相关的负面看法”。
很快就会出现销售"高原"的说法如何?
穆诺兹说:"我认为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不仅是纯电动汽车,所有汽车都是如此。半导体短缺就是一个例子。最终,该行业进行了调整,赚到了更多的钱。这种情况最终也会发生在BEV及其原材料和电网所需的能源上”。
施密特汽车研究公司的马特-施密特说,一旦在欧洲建厂,他预计中国的销售将加速。
他说:"名爵和比亚迪已经在寻找,我们预计今年年底会有宣布”。
不过,短期销量增长预计将在今年出现下滑,直到2025年后欧盟针对内燃机汽车销售的法规生效后才会恢复。
"今年最后三分之一的增长可能会大幅放缓。由于去年年底为避免挪威增税而产生的前移效应、抢占瑞典和英国最后的购买补贴、德国企业客户的前移效应(补贴在上月底被取消),导致德国市场在8月份占整个地区BEV销量的40%以上”。施密特说:"今年最后三个月的情况不容乐观。
当然,令人不安的是,如果中国攻打台湾,所有这些耗资巨大的计划都可能付诸东流。
施密特说:"地缘政治的不利因素无疑令人担忧,这不仅对希望在境外开展业务的中国公司不利,而且对德国制造商等高度依赖中国的欧洲公司也不利”。
穆诺兹对此表示赞同。
"我认为整个行业正在为这种情况做好准备。他们开始减少对中国供应商的依赖。然而,真正的战争会改变一切”。
尼尔-温顿2023年10月1日福布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