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渡心者日期:08月30日

对自身和自然的深刻领会(俗称“开悟”)的人,能感知一粒微尘的震动,预知自己的圆寂早已不在话下,只是常人做不到感觉很玄妙,实际上,历史上能预知自己生死的人何止万千,他们还能预知更多常人不能理解的事情。这就像“水到渠成”一样,水怎么流在他们的心中早已有了前面渠的形状,像专业的乐器演奏家一样,下一个音符演奏哪个,手指早已在哪个点上等着了,非常自然的事情,并非刻意为之的。

回答者:晨曦小荷日期:2019年02月28日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弘一法师真的能未卜先知预测到自己的死期吗?人哭着来,笑着走,来去无牵挂。于佛家来说,生死轮回,本就是虚妄。每代高僧都希望能得生净土,得地悟道,而非轮回生死。所以弘一法师的事应该分两个层次说。

一、从世俗的生死观点来说,弘一法师是能够感应到自己生命之火即将燃尽。这是很多人的实证。不论在家还是出家,都有过类似的实例。而弘一法师是修行者,对自己的微观更能达到入微入细,自然知道大限将至。笼统的来说,人们是知道自己的大致归期,却很难精确到毫厘。弘一法师在这方面有充分的物证和认证来证实法师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洒脱、从容面对。

二、从佛教观点来说,玄奘法师最后时刻,弟子问他:“得生否?”,法师很肯定地说:“得!”。这在佛教里叫做入定。有了一定修为层次的人,在机缘成熟的时候,刹那入定而往生乐土。可以是重新轮回转世,可以是往生净土。在三十三重天际遨游。时间短,在须臾之间。没有这个禅定的功夫是不可能办到。由是,从记载上看,玄奘法师,是有这个定力的。再看看弘一法师。当代法师中,能真正折服众生的,弘一法师是一位大法师。无论在家还是出家,都能让人感知到他的智慧和慈悲。我们吟唱《离别》,我们观赏法师的诗话,我们拜读法师的偈语,虽佛不可相中求,但相中自有真佛在。

悲欣交集!天心月圆,华枝春满!这是怎样的智慧和慈悲。动荡的年代,跌宕的遭遇,无比的智慧,无量的慈悲,成就一代大法师:弘一法师。于俗希望弘一法师悲悯精神永存,于佛道希望弘一法师功德圆满,造福人间。

弘一法师是我国当代的多智多才多勇多慈的大法师。哪个才艺不通至高无上的真理?正如条条大路通达北京。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如果您喜欢我的论述,请点击关注和转发。谢谢!

回答者:惊龙轩(提问者)日期:2018年01月31日

对我来说,在近现代所有成就非凡的艺术家当中,弘一法师一直是最有感染力的一位。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性魅力直击我们的灵魂,那么真实不虚,却又总是谜一般存在。

当然,弘一法师留下的最大谜团就是他精准预测到自己的死期,并在临终前从容不迫地与好友一一道别,安排好后事。在他自己预测到的归期飘然仙逝,涅槃之像,面带微笑,慈祥安然,如睡着了一般。

其实我无意去探寻事情的真相,就算只是他的朋友或者弟子们根据一些事情编织的谎言,这个谎言也足够美丽,让人不忍心去戳破。事实上,上面描述的弘一法师临终前与好友告别的诸多事例的确是真实的,甚至还在辞世前几日致信给好友刘质平,对衰老死亡的态度超然乎常人,不喜不忧亦不惧,表现的一如往常。

在很多人看来,也就是弘一法师的这封信成了他未卜先知的最好证明。因为在这封信上,弘一法师竟然精准地写下了自己的归期:朽人已于九月初四日谢世,曾赋二偈附录于后。

看到这封信的资料图片时,我还是产生了一些疑问的,一位信上面填写的日期是红色笔迹,很容易让人想到这是在信写完之后填写的。那么,是不是弘一法师本人填写呢?没有任何人为此作出说明,也没有在各种资料中找到任何可信的答案。

这些已经不重要了,就算弘一法师的未卜先知只是人们的美丽构想,他那种对待死亡的超然态度却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不能忘记,弘一法师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弘一法师早年天资过人,艺术成就令人刮目相看,临近不惑之年时遁入空门,修为甚深。这一点我们从弘一法师早期和晚年书法风格的迥异便能看出来,生死已被看得淡然,达到了一种超乎寻常的人生境界。

时常会想起弘一法师谱曲的《送别》,那是我听过的最美、最感人的旋律。如果你不能跟弘一法师心灵相通,听到的就只有伤感;如果你能领悟弘一法师临终前留下的四个字:悲欣交集,你就能在《送别》的旋律中听到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

回答者:帝国的脸谱日期:2019年02月26日·文史作家 中国作协会员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道法之深,德行之高,见识之广,学问之博,历代僧众,弘一法师李叔同算是近代最著名的一个,也是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一个。

高僧,诗人,画家,书法家,戏剧表演家,这些看似并不紧凑但十分尖端的头衔,都浓缩于弘一法师于一身。在他的身上,你可以看到造物的神奇,看到那些不可能在造物那妙笔的涂抹下,一个个传奇竟然如此轻巧就给创造出来了,据说,父亲68岁、母亲19岁时生下了李叔同,天赋异禀就是这种老夫少妻天高地厚结合而产生出来的神奇吗?

作为李叔同,尘世佳公子,晚清官宦之后,祖籍浙江,生于天津,12岁写下“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瓦上霜”这充满悲凉和深沉、充满哲理感悟的诗句;16岁考入辅仁书院;17岁师从天津名士赵幼梅学习诗词、辞赋、八股,又从天津书印名家唐静岩学习篆书并治印,开始与津门名士过从交游;18岁习钢琴,学习音乐和作曲;20岁东渡日本留学,归国后从学于蔡元培先生;之后创作戏剧,并写下大量诗歌。

李叔同还是将西洋的音乐、绘画、戏剧引进中国的第一人,曾经在日本东京的舞台上出演过话剧《茶花女》,而且是反串饰演头号女主角玛格丽特。而李叔同最让我们欣喜和感动的,是借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曲调所填写的《送别》一词,那优美的曲调,特别是配上李步同所作的那古朴、典雅、深沉、伤感的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词敲心上,让人颤抖,甚至落泪。

39岁那年,正是艺术生命巅峰时刻,李叔同却无端地毅然出家了,后来,他就成了弘一法师。

作为弘一法师,他谢绝尘缘,坚守清静,特别不喜欢同官场人物来往,据丁鸿图《庆福戒香记》记载,弘一46岁那年,在温州庆福寺闭关修练,温州道尹张宗祥到寺,点名要拜见弘一法师,被他拒绝,他的师傅寂山法师手持张宗祥的名片请求他见一面,弘一流泪拒绝道:“师父慈悲,弟子出家,非谋衣食,纯为了生死大事,妻子亦均抛弃,况朋友乎?乞婉言告以抱病不见客可也!”让这个地方大员吃了闭门羹。

58岁时,弘一居青岛湛山寺,青岛市长沈鸿烈慕名要宴请他,弘一引用北宋唯正禅师一偈语回复道:“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仗又思惟。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又一次婉言拒绝了地方行政首长的热情邀请,相对于今天那些经常露脸荧屏、出入官府的所谓高僧,其道行高低真有云泥之别。

这样一个才不世出、高不见顶、深不测底的人,能未卜先知预测到自己的死期似乎丝毫也不会让人怀疑,他给凡世俗人的惊艳太多了,又怎么在乎他这“多此一举”呢?1942年10月10日,弘一法师手书“悲欣交集”四字交侍者妙莲,然后安然赴死。一场人生的盛宴,弘一法师就用这四个字作了最后、最好的诠释。

回答者:冬日暖阳209202365日期:2018年03月30日

在佛教中这叫预知时至,一般得道高僧,大德,大善人,或长年吃斋持戒的居士,行善积德的大善人,会预知归期,尤其长期诵经礼佛修行的大德在圆寂前个把月前会有佛菩萨托梦告诉他几号几时来接他往生西天佛国。高僧开始做往生前的准备,并告别至亲老友,到那天那时辰,人就走了,象活了119岁的河南海贤老和尚,五台山梦参大德,虚云老和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