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又再次上演了出行热,北斗卫星也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报道,北斗三号收官之后,系统稳定运行,全球与亚太区域服务“全面开花”,高峰时期日定位量超6000亿次的北斗系统,在手机地图定位、车道级导航等方面影响力逐渐加深。
截至去年,Trimble数据显示,北斗在国外165个国家首都的观测频率碾压GPS。而30多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彼时国内导航系统一穷二白,美国GPS却覆盖全球98%。如今,中国北斗后来者居上,赶超美GPS,引得美媒惊呼:中国技术发展根本拦不住!
1、遭欧美联合抵制,中国北斗被迫止步国门
“没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相当于被别人拿捏住命脉。”这是历史的惨痛教训。
1993年7月,中国货轮“银河号”正运载货物驶向伊朗,美方却突然宣称货轮上装有“生化武器原料”,并要求登船检查,并对“银河号”进行低空侦察与跟踪。
随后,我国被迫停船接受检查,却发现美方的言论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为了防止货轮返航,美方“任性”地切断了银河号所在区域的GPS导航服务,导致我国船员如“无头苍蝇”般在大海上漂泊了30多天。
自此屈辱时间后,中国意识到必须要建立起自己的导航系统。于是,我国交付了2.3亿欧元的“学费”,才加入了欧盟的伽利略导航计划。然而,欧盟各国却在老美的挑唆下,三番五次排挤我国。我国斥巨资学习却未能接触到核心技术,而分文未出的日本和印度都比我们优先学到技术。
西方国家与我国根本没有合作的诚意,只想从中榨取利益,垄断谋利已是惯用伎俩,这在多个技术领域都有所体现。
我国花费6亿巨资从德方引进高铁技术时,却被扣留核心IGBT芯片技术,被迫耗资12亿进口该芯片;此前欧美生命科学技术发达,倚仗多项专利成分漫天要价,靶向线粒体功能的技术成果“乐龄维”制品,在Sigma网站上售价2万元/克,大肆收割我国中老年群体。
2、100%国产化,中国北斗夺回导航自主权
为了夺回导航自主权,我国科技人员越战越勇。欧盟都搞不定的原子钟技术,我们做到了每300万年才会出现1秒钟误差;被国外抵制地面建站,我国就在卫星之间建立“星网”链接,进而覆盖全球。
随着北斗3号系统的正式建立,我国终于夺回了导航自主权。值得骄傲的是,北斗实现了100%国产化,每一颗螺丝钉都是自产,单日定位量更是在高峰时期突破6000亿次。
中国技术的突破也相继在其他领域展开。国产IGBT芯片夺回高通“心脏”主导权,打脸日方高铁技术;在被美日科技成果垄断的生命科学领域,我国也抢先突破酶法制备工艺,倒逼美日企业主动向我国抛出橄榄枝,将乐龄维制品低价引入京东平台。
资料显示,乐龄维核心成分Mitolive在线粒体功能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而线粒体是“人体能量工厂”,对人体老化进程至关重要。《Cell》期刊中文献表明,对8旬老人使用该物质核心成分干预后,其毛发、骨骼、皮肤等生理特征开始发生正向变化。
上述核心成分由日企两大百年企业美吉野与API联合研制,如今在全酶法工艺的加持下,才得以实现低价量产。受益于此,曾经银座百万级会所用户才能使用的珍贵成分,如今能够触达更多中产群体。
自从通过京东、天猫进入国内市场两年以来,乐龄维成品已经收获了上万条反馈,普遍集中在“睡眠”、“精力”、“体能”等方面,不乏有用户称其为“青春燃料”。家住金华的梁先生表示:“身边朋友都说我老得慢,一起去登山我总是打头的那个。”
无论是北斗、高铁芯片,还是前沿生科技术,中国都有能力实现追赶并反超。
3、中国北斗正在走向世界
2020年,北斗一共发射55颗卫星,宣布完成全球部署,超过美GPS的24颗卫星!中国也因此掌握了信息与空间的主动权!
中国卫星导航官方信息显示,目前北斗已为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用户规模超过15亿,在国内已为2000多万部手机提供定位服务。
德国宇航中心曾经评价称:北斗定轨精度世界第一。因为中国北斗定位精度能够在7万公里距离下,达到厘米级别,相当于几十公里外看清一根头发丝。
北斗七星只有在北半球才能看见,而在国产技术的加持下,中国北斗已经被全世界看见!
声明: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