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罕见承认,格洛纳斯不如中国北斗,普京来中国求得关键强援。
在普京访华期间,中俄在航天领域进行了新一轮沟通,明确了双方将加强北斗和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合作。这两大导航系统有望在未来实现无缝兼容应用,北斗系统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走向世界。
【普京访华期间,中俄在航天领域达成了一些新合作协议】
目前,中俄尚未公布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合作的具体内容。但按照双方当前的趋势,提升数据交互水平,一道提升两大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导航精度;强化中俄跨境运输监管等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兼容两大导航系统的终端设备普及;推动两大系统在中俄境内,乃至广大欧亚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都有可能是双方的发力方向。
中俄现在能够保持这种合作势头,持续在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上提升合作水平,自然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达成1+1>2的效果。
特别是对俄罗斯方面来说,能否与中国顺利推进卫星导航合作,将会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产生巨大影响。
【俄方新一代的“格洛纳斯-K”卫星】
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与北斗、GPS以及“伽利略”系统,并称为全球四大导航系统,但俄方能够完成这一系统的搭建,很大程度上是吃了苏联留下的“老本”,在俄经济发展缓慢、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俄方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只是维持了系统的运行,没能做到不断推动系统升级,一些已经暴露出来了的问题,也没能得到有效解决。
首先,这一导航系统的组网卫星数量较少,大部分卫星都被部署在了俄罗斯所在的高纬度地区,只能算是勉强完成了全球覆盖,在中低纬度地区的导航能力较差,既无法通过为全球提供民用导航服务,形成民用市场补贴研发的良性循环,也无法满足俄罗斯军队的全球作战需求。
其次便是整体导航精度较差,在俄乌开战的第一年,俄军的远程打击效果不佳,导弹经常无法精确命中目标,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一问题。俄军基层部队往往要使用民码的GPS系统来辅助作战。
【俄军飞行员使用民用GPS系统辅助导航】
虽然俄方在发现问题后,赶忙将几颗新卫星送上了太空,填补了整体导航性能的缺口,提升了精度,但相比北斗和GPS,格洛纳斯在精度上还有着一定差距。
今年3月的时候,俄航天集团总经理鲍里索夫也承认,格洛纳斯和北斗不在一个水平上,北斗有可能是目前全球性能最佳的导航系统。
当然,格洛纳斯也不是毫无可取之处,由于在设计之初就使用了特殊的频分址体制,格洛纳斯有着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同时,北斗系统的卫星部署,恰恰更加偏向于中国所处的中低纬度地区,在高纬度地区的卫星数量相对较少。在完成了两套系统的兼容后,双方其实都能够提升自身导航系统的全球导航能力。
【北斗系统已经完成了全球组网,但在高纬度地区的地面站与卫星都不多】
此外,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不只是要将更多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在全球范围内建设地面站,通过对比卫星信号坐标,测量误差、校正卫星系统,提升整体的导航精度,也是各导航系统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格洛纳斯与北斗在本国所处的纬度性能较好,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两国都在本国领土上,建设了不少地面站。
中俄自然也希望在全球更多地区建设更多地面站,但西方一直在想方设法阻止中俄完成相关目标。在此情况下,中俄不断深化合作,无疑能够加快打破西方“封锁”。在2022年的时候,双方就签署了协议,确定将在对方境内建设地面站。
【地面站建设也是各类卫星系统构建的关键】
而随着中俄双边互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双方在未来实现整体兼容,共同使用已经建好所有地面站,也不是毫无可能。
更不用说,中俄在非洲、南美洲、中亚、东南亚等方向,都有着特殊的战略布局,双方未来可以在上合、金砖等多边框架之下,共同推动卫星导航系统地面站的建设。
举例来说,中俄都与委内瑞拉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双边关系,两国未来可以共同发力,一道在委内瑞拉建设地面站,提升自家卫星系统在加勒比海与中南美洲地区的导航精度。
【俄罗斯在电子科技领域“缺课”太多】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俄方积极与中国在航天领域展开合作,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俄罗斯的电子科技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且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突破,西方制裁又让俄航天部门无法像原来一样,从西方购入电子元件,必须与中国展开合作补足短板。而导航系统,无疑是航天领域中涉及电子产业合作较多的一个分支。
这种技术领域的实力差距决定了,虽然中俄政府与相关企业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展开的导航系统合作,但俄方的主要收获仍旧是在军用领域,在民用领域,俄方其实是帮助中国,推进了北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让中国有机会积累更多全球用户,更早达成“世界的北斗”这一发展目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