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御赐白鼠村
在我的家乡扬州市宝应县,有一个广洋湖镇,西南五里之地有个白鼠村,四面环水,风景秀美。相传元朝时这里只有几户人家,名碧霞庄。
元朝末年朱元璋与元军在高、宝一带交战,一次他被元兵追赶逃到这里,情况十分危急,忽见前面有一只巨大的白鼠向他点头,然后为他引路,他跟随白鼠转弯摸角躲进了芦苇荡。元军四处搜索,在他面前经过都没有看见他,使他幸免于难。后来攻打集庆(今南京)时,元军守江甚严,他又夜梦白鼠啃咬船底,受到启示,遂生凿底沉船之计,一举攻下集庆,为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础。至正二十六年徐达攻克宝应,次年徐达、常遇春率大军北伐中原,元顺帝逃往外蒙,朱元璋登基称帝,建立大明朝。他不忘白鼠救命之恩,便赐封此村名曰“白鼠村”。
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迁移苏州等地居民填充荒芜的苏北,史称“洪武赶散”。他们来到这地旷人稀的泽国荒滩,插草为标,划线为界。迁来此地的有刘、李、顾、王诸姓,苏州阊门迁来的刘寿就是宝应〝朱刘乔王〞四大家族中刘氏的先祖。
顾、王二姓以王家河为界,顾姓居河南,后为顾河村;王姓居河北,即为白鼠村。顾姓善射箭,箭射到哪里地盘就顶到哪里,所以顾姓柴滩多。王姓会跑马,一马跑到尧舜庙,地盘就顶到尧舜庙,所以王姓粮田多。(现顾河村已并入白鼠村)。
因御赐村名为“白鼠村”,在开始建设村庄时,刘寿便召集村中父老商议按鼠形来规划。庄前突出朝南作为鼠头,两旁各凿一眼水井作为鼠目,庄形布置如鼠的身体,一条纵贯南北的砖街作为鼠的脊梁,左右两侧伸出对称的四座桥梁就如天造地设的四爪,村中间又凿一口水井作为肚脐,出庄北有条大路一直弯向李家湾,这便是鼠尾。庄名为鼠,庄形如鼠,实在是无愧于白鼠村的称号。
抗日战争时期,白鼠、蒯家的百姓组建了民众抗日武装“七乡联防刀会”,给日寇、“二黄”以沉重打击,在宝应县抗日救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全国以“鼠〞命名的邮电局、所仅有三个,白鼠邮电所即为其一。从1996年起,宝应邮政局已经三次以白鼠村为题发行鼠年特种邮票,使白鼠村出了名,原地邮品销售十分火红,成了集邮爱好者的珍藏佳品。
这是一个懒人懒到极致的故事。从前在村里有一对夫妻,他们生下一个男孩子,在出生的时候请一个非常灵验的算命先生来给这位孩子算过命,这位算命先生说这个孩子在25岁的时候会发一笔大财。父母听到这一个当然是非常开心,于是他们就给这位孩子在十几岁的时候娶了一个老婆,但是非常不幸的就是在24岁的时候,父亲和母亲都相继去世了,家中只剩下了这个孩子和他的老婆。父母去世了之后,就没有人能够给他们投喂食物,他们也变得落魄了起来,于是他们就把自己家的房子给卖掉,搬到了土地庙当中去住。
他们在土地庙当中,住到了他25岁的时候,因为没有去工作也没有入账,那他们只能坐吃山空之后就活活饿死了。他们死之后就下了地府,找了阎王爷,说为什么算命先生说我在25岁的时候会有发财的事,但是我却没有拿到这一笔财产。阎王爷听到这个就找来了算命先生。算命先生一听,我明明是按照规矩来给他颁布的,是没错的之后,他又找了财神爷。
财神爷爷说是有这一批财产,但是他却没有机会给他,于是就给了文曲星。这一笔钱啊,在很多人之间,传着传着传着终于传到了土地公那边。土地公一拿到这一笔钱,就把钱埋在了土地庙里面,等着这个夫妻去挖掘。
但是他等的等啊,等到他25岁的时候都没有在这土地庙当中看过,那么这笔钱放在土地庙之内,他也没有办法去拿到最后就被活活饿死了。明明钱就在身边,但是却因为他太懒了,懒到动都不想动,就错过了这一笔钱。于是这样的人下辈子就投胎成了猪。现在的猪就是吃了就睡,睡了就吃就可以了
听老人讲,去放山的时候,发现一颗大人参,去挖的时候光剩壳了,老人说:“可能变成人走了。”不知道是真是假。
以前,在放山之前,老把头把放山的人召集在一起,先讲规矩。
一、上山之前要用木棍和酒祭山。
二、上山的时候不要乱讲话,有事的时候可以敲大树。
三、不管谁先看到参都要用红布条把参绑好,回来的时候再采。
四、无论采到参的和没采到参的,卖了参以后,大家都有份。
五、最后一条是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不能有私心,如有发现,逐出放山队伍,永不再用。
都准备好了,开始上山,每个人都是看前边一米高的地方往前走,因为人参就长一米多高,放山的时候己经到了成熟期,它的籽是红色的,非常的鲜艳,远远的就能看得见。
放山的人,老把头让他们各自走一条路,路过的地方做上记号,免得回来的时候迷路。
有一次,他们走的太累了,就想休息一下,看见一个木头荘子刚想坐上去,就想起了老把头的一句话:“上山再累也不要坐木头荘子,那是山神老爷的座位。
他们赶紧坐在了草地上,休息一会又开始往前走。
有经验的放山人都知道,人参不管是让人踩着了,还是牲畜踩着了,三年不出土,就在土里呆着,过三年以后再出土,所以放山的人得不断的走,走到人畜都不经常去的地方。
还有就是人参在运月的时候也不出土。
放山的人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行,他们也不是每一次都能采到人参。只有一次他们采到了一棵大人参,是七匹叶的。他们说:“七俩为参,八两为宝。”
放山人的毅力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有一整套的计划,互相之间都有照应。
【原创】砸断传家宝《一》
刘老财的故事传说,在我们这儿十里八里上了年纪的人都知晓。
清朝末年,刘老财凭这一杆水银大秤,做起了倒买卖倒买的生意,他的经营范围大约就是农村的五谷杂粮和棉花等。
刘老财中等的个子,明眉大眼,人长的非常精神,虽说没有文化,可头脑灵活,账目清晰,脑算极快,说话和蔼可亲,常常面带微笑,人称“刘大善人”。
刘营不但村大人口众多,而且每天有集市,怪不得老人们常说刘营的集———常市。
那个时代买卖交易都在集市,刘老财的大秤,在刘营大集市上也是独一无二,他收了粮食囤积起来,转手就卖,买一秤比如说收取一文钱的交易费用,卖一秤分文不取,况且还给买(收)的价格一样,以此荣获“刘大善人”的称号。每天买卖交易上百秤,有时也有几百秤,除去记账的帮忙的伙计开销外,还能赚取上千斤粮食。
人们不得不承认刘老财的能耐,他的过秤技术堪称一绝;刘老财几年的光景就暗暗买了三倾多地,家里也盖起了两座青砖到顶的四合院,各屋里的摆设红木家具一应俱全。刘老财有一个儿子叫刘长寿,这个孩子自小聪明伶俐,拜师习文练武样样品学兼优,二十一岁,娶妻一年后生了一对双胞胎。真是人才两旺,名利双收,街坊邻居人人羡慕。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刘老财四十岁那年突然急病攻心,一阵一阵疼得浑身冒汗满炕打滚,他自知命不长矣,赶紧把儿子叫到面前,指着哪杆水银大秤说,我命休矣,这是我给你丢的传家之宝,千万不能卖给别人,一秤在手,吃喝不愁,收买别人的东西,一定要秤杆低低的,这样子卖家看着高兴,同时咱也获利不少,往外卖时,给别人一个高秤,人家都乐意,你记住了吗?其实他的儿子早就心如明镜,只是不好意思明说,刘老财说吧又一阵一阵的巨疼,大口大口的吐血身亡。
办罢丧事儿,刘老财的儿子去城里,花重金修了一杆公平大秤。
刘长寿自幼饱读儒释道的劝人之书,书本上圣人的仁义礼智信记得清清楚楚,七岁为了学武,拜在梅拳后一百辈、本字十五辈梁四爷为师,梅拳的宗旨是学武先学德,以身要作则;惩恶须扬善,论理记心间。师父的谆谆教诲,刘长寿深深地刻在心里,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早晚从不间断;严师出高徒,刘长寿十八般武艺样样贯通。
师父的教诲和他父亲的做法格格不入,尽管有家财万贯,终久也不会体面,我如继续用水银大秤害人肥己,终久也得有报,老人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从今开始,我帮弱济贫,公买公卖,不能再延续父亲的水银之秤交易。
刘长寿暗暗发誓下定决心,拿起铁锤一下子,向父亲留下的传家之宝———水银大秤杆砸去。
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常常围着隔壁曾二爸讲笑话故事。他说:
我们村从前有一个人很惜财,凡是有点用的东西都要朝屋头拣。他常常教育家里人说,“出门不弯腰,进门没柴烧;走路不望天,不捡钱都要捡烟”。在外头他从来不把屎尿屙在别人的地头,总要跑回家去屙。若是隔得远,屎尿胀了找个蔽静的地方,拉了屎总要摘几片大菜叶子包上,屙尿要找一块干土淋上后带回家去,说随便在外拉屎撒尿的人不做财,不晓得好歹,一泡屎尿要肥几窝庄稼。
一天,多早的就去赶场,走到桥上,离街已不远了。突然肚子有点疼,立马感觉要拉粑粑了,赶快使劲夹着,还用手捂着。虽然硬生生地把那泡屎憋了回去,但还是“嘣”的一声放了个响屁,这人很感叹地说,“可惜!太可惜了!”
恰巧桥下有个摸鱼的,听到屁响,又听到这人说可惜可惜的,以为这个人什么贵重物品掉河里了,马上游过来说,“鸡公鸡婆叫,各人寻到各人要。”
这人回家拉通泰了又来赶场,走到桥上,看那个摸鱼的还在那里摸,就问:“摸到没有?”摸鱼的人很不耐烦地说:“摸到个屁!”这人说:“正是那东西。”
这人想,我还以为只有我才顾惜屁呢,原来还有和我一样一样的。
听了这个故事,你是觉得好笑,还是恶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