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流liu西瓜日期:08月25日

谢邀。简述几句吧。

道家始终认为“彼君之仁非我之义”——

强调言行不一致之人的所为,要打折扣的;统治者恰是利用儒之某些陋见去施行其政治之目的。如人前君子,背后一套等。

其实“道家”强调“无为”之管理,只是把人性看得理想化了;

人一思想,老天都怕——

仁义不是靠施舍;而是上天之赐予——

此便是道家与儒家最大的不同。

个人陋见,仅供参考。

回答者:好玩的国学日期:2019年05月20日

老子不是反对仁义,而是反对假仁假义,反对低层次的仁义!

一般人都认为,老子是反对儒家孔子的仁义的,其实这是对老子哲学思想的误解。老子其实并不反对仁义,而是反对作为统治者欺骗人民工具的仁义,反对比较低的层次的仁义。

我们来看看,老子眼中高层次高境界的仁义是什么样子。老子认为,君主的仁义就是爱护老百姓。这一点其实和孔子的仁爱、孟子的仁政是相同的。而君主的仁义就是让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而治理国家的手段不是强征暴敛,也不是无事生非,而是用无为的方式治理国家,最好是让老百姓感觉不到有君主的存在。所以老子说,”我无事,而民自富“。老子理想的仁义就是创造一个小国寡民的社会。所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世外桃源,老百姓才能切实感觉到以无为为核心的仁义精神。

第二,行仁义就是反对战争。老子说战争是不祥的东西,带给老百姓深重的苦难,这才是真正的人间大爱,是真正的仁义。

第三,老子把仁抬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不是孔子和孟子所说的仁义礼智等价值观。至高无上的仁,就是”上仁为之而无不为“。

如果说儒家的仁义和仁政,是为了收取民心,维护统治的秩序的话,那么道家老子的仁,代表了审美层面的价值,它是不附带目的的,是审美的,而不是功利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行仁的目的,就是不让老百姓感到仁义的存在。否则就把仁义当成了工具,而老子的道家哲学是强烈反对功利的,因为在老子看来,道就是自然而然的那种状态,不能有人为的干预,否则这就不是自然了。而自然而然的核心就是无为,你不要特意去做某件事,不要干预道的运行,让道自然运行下去,这就是最高的仁。

第四,行仁要自觉的,而不是强制的,不是有意识的,而是自觉的无意识的。儒家讲克己复礼,这个就是对精神的一种强制,儒家还强调要慎独、自省、这就相当于在人的脖子上装上一道枷锁,逼着你去做仁义的事情,强迫你去遵守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价值观。老子认为,这就是对人性的桎梏,恰恰是反仁义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子其实并不反对仁,那是因为儒家孔子和孟子所主张的仁,太虚假、太强制,成了桎梏心灵、统治者迫害人民的手段。

现在,我们来具体阐述老子到底反对的是什么样的仁义。

第一,老子认为,这个世界本来是大道自然的,无所谓有什么仁义。正如他说的那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现在孔子老是鼓吹仁,那就说明,这个社会已经严重缺少仁了,这是社会异化的产物,是社会整体道德沦丧的产物。所以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而礼的出现,恰恰是因为这个社会已经失去了秩序,所以需要提倡仁义。

第二,仁义早已经成为统治者的工具。

第三,按照老子”反者,道之动“的观点,事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一定会朝着他的相反方向发展。老子担心的是,你现在整天向老百姓灌输仁义思想,那么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走向仁义的反面,到时候全社会都会陷入无仁无义的局面。而这种局面,就是文明宁的额异化和倒退。

第四,仁义道德观念提倡的越厉害,人们的道德水平就下降的越厉害,这就是害了人类,害了社会。在仁义对社会的作用上,老子和孔子的看法完全不同。孔子的儒家认为,社会变坏的结果,才让仁义的出现有了合理性,因为可以用仁义来拯救这个社会。而老子对此持完全相反的态度。他认为,提倡那些假仁假义和低层次的仁义,恰恰造成了社会变坏。也就是说,儒家认为,提倡仁义是社会变坏的结果;而道家认为,社会变坏是提倡仁义的结果。

综上所述,老子其实并不反对仁义,而是反对虚情假意的低层次的仁义。而老子认为最高境界的仁义,就是无为。

回答者:雪宁709日期:2022年10月21日

老子没有认同孔子所言的仁义。在老子看来,这扰乱了人的本性,人应该顺其自然。

老子说:“人出生在世界上是一种自然现象,因此人的行为也要顺应自然的规律”。

天地按自然规律运行,日月星辰按次序周而复始的运转,飞禽走兽按彼此的生存之道和谐共处。

这不是人为的刻意安排,而是他们遵循自然之理,按天性共存、发展。

人生于宇宙之间,和天地万物一样有属于自己的生存之理。人的生、死、荣、辱,都应遵循自然之道。

顺天而行,顺理而作,任凭人们按自己的喜好自得其乐,人的本性就显示出来了。

人为的标榜仁义的结果,只能离仁义越来越远。你苦苦求索仁义,意在实现人的本性,可结果却适得其反,扰乱了人的本性。

所以老子反对孔子的仁义。

回答者:欧阳大拙日期:2022年10月20日

从道德经五千言,我们就知道老子不提倡仁,义、礼、智,他崇尚民心抱朴。在道家看来一切人为称为伪,智巧是心的伪诈,投机取巧是道家极力反对的。

为什么老子会反对仁义?因为仁义理应是人们骨子里所具有的品德,而不是标榜的口号。仁义一旦被刻意提出或标榜,那就是假仁义,是被人粉饰过的,或是人心变坏后被迫而后生的产物。

道家反对假仁义,才希望民心抱朴,这是道的本质。

回答者:云灵问道日期:2019年01月06日

老子与孔子首先都是传承中华上古文化的大学者。老子是周王室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孔子也是从鲁国国家图书馆学习到许多知识(当时许多承载历史和文化的竹简已经在战乱中散失,周王室在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时期,国都也被犬戎侵占破坏)。甚至诸侯相互烧毁宗庙和文化历史书籍仓库作为战功)。当时春秋时期,周王室彻底衰弱,诸侯间战争频繁,各路诸侯只重霸业征战,对三皇五帝传承的文化典籍无人重视。老子与孔子都学习了上古传承的丰富知识,但各有擅长和侧重点。

简而言之,孔子注重各层次礼制形式,认为一定要规范到位才是一切根本。而老子认为人之自然天性本来就好,该怎样就怎样,不必要太多的修饰和做作,自然才是美。

两位大家的一席话传颂千秋,作为儒家与道家的创始人奠定了几千年儒学和道学的前进方向。孔子虽对老子的理论并不认可,但还是十分敬佩老子学问之浩翰如同"神龙见首不见尾!"老子当然知道孔子的学问重要性,但对孔子的评价是不合时宜,认为在战乱中讲仁义道德是迂腐。

孔子周游列国游说三代之治和仁义,历经多年挫折和失意,又通过老年时专心研究易经,其实孔子同老子的思想已经接近许多!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中华上古文明的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

老子和孔子都非常伟大!如果不是老子与孔子,中华民族的上古文明史可能就是一片空白,就会如同现在印度一样对本民族文明历史一片空白,只能通过中国的史书或大唐高僧的西行记才知道自己曾经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