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罗斯普斯科夫州的克雷斯蒂空军基地遭到乌克兰无人机袭击,损失惨重,至少有四架伊尔-76运输机受损,其中两架已经完全烧毁。
伊尔-76虽然是运输机,但是它们的重要性不见得比轰炸机差。作为战略运输机,伊尔-76不仅能运送步兵,还能运送很多具有战略打击能力的兵器,比如S400防空导弹、各种地对地导弹,甚至是核武器。
伊尔-76还有运输主战坦克的能力。如果俄军在关键时刻集中全部航空运力把重装部队投放到关键的节点,就能改变战争的走向。在乌克兰战争之前的哈萨克斯坦平叛行动中,俄军就是连夜出动数十架伊尔-76,运送3000多名伞兵,一举扭转局势。
中国曾经向俄罗斯购买过一部分伊尔-76运输机,在多次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解放军出动伊尔-76运送抢险兵力、撤出受伤人员,充分体现了战略空运的优势。
如今,一夜之间损失了4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确实让俄罗斯空天军痛彻肺腑。
乌克兰用无人机袭击俄罗斯后方,造成重大损失,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22年的12月,乌克兰就用无人机远程袭击俄罗斯纵深的恩格斯空军基地,造成了少数战略轰炸机受损。
当时就有俄罗斯军事博主痛心疾首地指出,俄军的空防虚设,导致宝贵的战略资产遭到严重损失,长此以往如何得了。但情况并没有改观。9月1日凌晨,莫斯科国际机场再次因为乌克兰无人机袭扰而关闭,震动巨大。
客观地说,俄罗斯军方并没有忽视对无人机的防范,多次击落渗透进入俄领空的无人机。但是拦截这种低小慢目标,的确是很困难的。不要说无人机和军用电子技术并不发达的俄罗斯,就算是美国和中国这样的无人机强国,也不敢说自己找到了一种万无一失的办法,来防范简易无人机的低空偷袭。
中美两国都推出了多种型号、不同性能的无人机干扰器和拦截系统,这些系统的性能都是靠得住的。问题是如果对方发起大量无人机的渗透作战,只要漏过一个两个就有可能带来严重损失。
特别是大型战略运输机这样的目标,它们虽然飞起来之后有着各自的优越性能,但是停在机场上就是脆弱的铝合金。哪怕是小威力的高爆弹头也能造成严重的损伤,更不要说遭到大当量燃烧弹的攻击了。
当今无人机技术之所以能造成这么大的危险,主要是因为制导导航控制的关键技术已经普及化,在国际市场上就能够轻易买到有关产品。不但有很高的飞行精度,甚至还具备相当的抗干扰能力。
在卫星导航界一直存在着故意干扰和无意干扰两种说法,故意干扰当然就是对方使用干扰机,无意干扰可能是高压输电线路、民用通信广播等活动所释放出的电磁波。
为了防范这样的无意干扰,无人机导航系统都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俄军就算是在边境地区设置干扰机,也只能短时间起作用,乌克兰无人机一旦离开了干扰区,就能够自行纠正航线,继续前往预定目标。
因此业界如今有一种说法,防守不如进攻。在重要目标的旁边部署大量干扰机、高射炮和防空导弹,并不是最好的做法。只有主动发起进攻,打掉对方无人机的生产存储设施和放飞装备,才是最好的防范之道。这与传统防空作战的理念是相一致的。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找到对方无人机的基地所在。正因如此,作为北约成员国的爱沙尼亚才非常紧张和惶恐。有俄专家推测,袭击俄罗斯的无人机是从爱沙尼亚起飞的,总数在20架左右。因为从乌克兰到克雷斯蒂基地要飞700公里左右,从爱沙尼亚起飞只要飞三十四公里。
如果这个推测属实,不管是不是爱沙尼亚军方所为,也等于是主动攻击俄罗斯了,俄罗斯有合法的权利发起报复。而北约从法理上讲,很难为此而启动集体防御条款。所以爱沙尼亚和北约当局在事件发生之后,立刻出面否认,不承认这些无人机是从爱沙尼亚起飞的。
这样的袭击同样给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无人机所造成的威胁,已经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深刻认识。尤其是大国空军高度依赖战略轰炸机、战略运输机,执行各种重要任务。
战时,这些型号往往要部署在距离前线不算太远的地方。如果为了躲避无人机,把它部署在上千公里的后方,那会严重影响作战行动的组织和作战保障任务的完成。
因此,如何采用先发制人的手段消灭对手的无人机放飞能力,如何攻防结合,有效保护自己的机场和航线,这对大国空军来说,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