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继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辞职之后,本月哈佛大学校长克洛迪娜·盖伊被迫辞职一事也在持续发酵。此前,盖伊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麻省理工学院校长共同参加美国国会听证会,深陷“反犹风波”,也引发人们对美国大学校长职责与立场的讨论。在国外,大学校长的角色意味着什么?是怎样的运作机制?又会因什么而退出?《环球时报》记者就此对美国、英国、日本进行了调查,这3个国家分别代表了3类大学校长选拔制度:美国制、英国制、欧陆制。

美国:“金主”能将校长赶下台

当人们提及美国教育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其拥有享誉世界的教育资源,美国著名大学在决定谁进入美国富裕精英阶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法律规定,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都被认为是独立机构,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基本不干预大学内部事务。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董事会,负责监督学校的运作与管理。董事会通常是美国大学中的核心决策机构,在校长、副校长等学校管理层之上,校长的任命、罢免与业绩评估也均由董事会负责。

美国大学校长的遴选过程历时较长。当校长职位空缺或现任校长任期将满时,董事会首先会成立一个遴选委员会,由教授、职员、学生、校友、学校基金会等代表组成,负责确定新校长的任职资格,并通过各种途径发布招聘广告,也会向师生员工、校友、科研机构负责人等写信,邀请他们推荐人选,有的也会动用猎头机构。之后,遴选委员会通过面试考察等方式筛选出一份只有少数几名候选人的名单提交给董事会。在对候选人进行背景调查与面试后,董事会投票选出校长并公布结果。

成为美国大学校长需要在教育领域拥有大量的工作和实践经验。美国教育委员会此前的一项研究发现,大学校长的平均年龄为61 岁,超过一半(58%)在 60 岁以上。 一般大学校长都拥有该领域的高级学位,例如教育博士学位,以及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工作经历,例如全职教授,或特定部门(如学生事务)的部长。《福布斯》的一项调查发现,10%的大学校长都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根据不同大学类型,美国大学校长一般会负责监督学费、成本节约、外展、研究经费等工作。在较小的学术机构中,大学校长在这些领域拥有直接发言权;而在规模较大的州立大学,大部分工作也会被委托给其他行政人员和院长。

在陷入学术或政治丑闻等风波时,迫于内外压力,美国大学校长会在任期结束前提出辞职,例如去年斯坦福大学校长马克·泰西尔·拉维尼因卷入学术造假而辞职,2022年密歇根州立大学校长小塞缪尔·斯坦利则因“领导不当”等理由在董事会施压下辞职。

大学的主要捐助者也在校长任免或子女入学等事情上享有很大话语权。上个月,美国大学校长陷入“反犹风波”时,对冲基金经理罗斯·史蒂文斯表示,将撤回给宾夕法尼亚大学的1亿美元捐款,其他富有的该大学捐助者也呼吁校长马吉尔辞职。甚至在听证会之前,华尔街一些最有权势的人物就发起一场运动,要求罢免这3名大学校长。华尔街巨头马克·罗温也加入了这场运动,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友,也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公司之一——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呼吁校友都停止捐款。为保住捐款,董事会一般会迫于经济和舆论压力而选择“放弃”校长。

当今美国大学校长的主要工作包括募集资金,而那些华尔街权贵便是他们游说的目标群体之一。美国高校的董事会里也挤满了富有的校友,他们拥有否决一些校长候选人的权力。近些年来,名校主要捐助者开始明目张胆地利用其权力和财务影响力将校长赶下台。

英国:选校长,咨询过程最耗时

在英国高校中,说到学校的领导,常指的是Vice Chancellor,字面意义上是“副校长”。而名义上的“正校长”职务(Chancellor)通常仅具有礼仪与象征性,由一些公众人物担任,如菲利普亲王曾经担任了36年的剑桥大学校长,如今的查尔斯三世国王与王后也分别担任皇家农业大学与阿伯丁大学的校长。这些校长虽然头衔为“校长”,但实际“有名无实”,通常不参与大学的实际管理工作,一般也被称为“荣誉校长”。在英国大学中实际履行校长职责的,其实是所谓的“副校长”。

“副校长”通常是一所大学的首席执行官,实际管理学校的大小事务,在实际生活中,大家默认这就是校长(下称校长)。作为英国一所大学的校长,首先需要是一名资深学者,有研究生以上学位,在大学里担任过教职,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大学要求担任这一职位的人需要有相关的行政经历。牛津大学的资料显示,校长作为牛津大学在国内外的代表,必须拥有令人信赖的学术愿景,能够说服政府、校友、捐款人、行业伙伴及大学内的学术领袖,能够建立并维护学术发展的环境以吸引全球优秀学者,筛选具有杰出学术潜力的学生,领导和参与地区性活动和倡议以确保大学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建立可持续的财务模式以及有效的管理制度等等。

英国大学的校长一般由大学的学校理事会委任提名委员会,负责物色人选,很多大学还会邀请现任校长参与遴选的咨询过程。根据英国大学主席委员会网站公布的信息,大学招聘校长的过程中,咨询各方意见是耗时最长的一个阶段,因为需要与大学利益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协调,确定大学一段时间的需求,并列出优先顺序,根据这些来确定新的校长所需要的条件和资质。这些问题确定之后再组建遴选团队,制定具体的选拔细则和流程。为此,一些大学还会专门设立一个网站来披露相关信息,与外界沟通,供学校的师生公开发表意见等等。经过一系列复杂繁琐的手续,最终召开全体理事会议决议最终人选。

英国此前有不少大学校长因各种理由被解雇,如斯旺西大学前校长因为利用职务之便不当牟利,新英格兰大学前校长行为不检,开放大学前校长未能平息员工对其大幅削减预算和裁员计划的抗议等等。而要解雇一名大学校长,各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章程,通常也是由校理事会来执行和决策。

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都有规定,如果理事会中有一定数量的成员提出解雇校长的要求,那么学校内部就需要成立内部仲裁庭,仲裁庭由两名理事会成员和一名具有司法或丰富从业经验的律师且非大学雇用的人员组成。荣誉校长将根据法庭的调查结果,做出是否解雇校长的决定。

日本:学生有权投票选举校长

在日本与欧洲大陆,校长选拔的决定权往往取决于教职工或教授的选举票数,校长产生后则由政府加以任命。校长交由政府任命,其理由是大学是政府开办的,校长的任命及权责自然也在政府的管辖范围内。

围绕着日本国立和私立大学校长的产生,原日本横滨市立大学校长、都留文科大学校长、88岁的加藤祐三先生近日接受了《环球时报》的采访。他告诉记者,2003年12月20日,日本国会通过《国立大学法人法》。根据这项法律,日本各个国立大学校长的产生分为两个阶段——选举阶段和任命阶段。在选举阶段,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和校友通常会组成选举委员会,负责选举校长。校长候选人的提名,来自校内教授和其他高级管理层,也可以由校友或外部人员提名。然后,在一定的选举周期内,选举委员会组织投票,校内教职员工、学生和校友都有权投票选举校长。候选人获得多数选票后,经过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大臣的任命,成为新一届校长。

据加藤祐三先生介绍,日本国立和私立大学的校长至少要承担4个角色:第一,学术领导者。校长在学术事务上扮演关键角色,负责推动学术研究、教育质量提升和学术创新。第二,行政管理者。校长负责管理大学的日常运营,包括财务管理、招聘和管理教职员工、设施管理等。第三,大学代表。校长代表大学与外界互动,包括与政府、校友、行业合作伙伴和国际组织建立联系和合作。第四,策略制定者。校长参与制定大学的发展战略和愿景,确保大学的长期成功和可持续性。

加藤祐三先生还指出,当选并被任命的校长并不意味着从此就端上“铁饭碗”。如果校长在履行职责时涉及失职、不当或违法行为,就有可能被罢免。如果大学在校长领导下面临财务问题、管理问题或声誉损害,校长也可能在重重压力下被迫辞职。有的时候,学校董事会或教职员工可以通过不信任投票来罢免校长。

加藤祐三先生表示,目前日本国立大学校长的选拔,一方面具有多方参与的优点,包括教职员工、学生和校友;同时具有责任分散的优点,其选举和罢免过程可以确保校长对多个利益相关方负责,降低滥权风险。但他同时认为,这种校长的选拔方式具有政治化风险,可能会受到政治利益的左右。此外,导致校长并不一定具备足够的行政和管理经验,从而影响大学的有效管理。

加藤祐三先生告诉记者,日本私立大学校长的产生则是依据《学校教育法》,大多是各个私立大学自行设定评选方式,然后由大学理事会做出最终的任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