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很多人可能对峨眉山月歌的全诗和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描写的哪个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峨眉山月歌的全诗和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描写的哪个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峨眉山月歌的全诗
意思是: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扩展资料:
赏析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
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描写的哪个地方
峨眉山“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峨眉山月歌》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⑸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翻译】
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平羌江上的粼粼江流。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赏析】
《峨眉山月歌》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以前。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