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万斯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最近一次演讲中,坦率地表达了他对世界秩序的渴望,这种世界秩序使富国能够剥削穷国,美国永远处于主导地位。他说,“全球化的理念是,富国将进一步向价值链上游推进,而穷国则做更简单的事情。”

万斯描述了一个理论框架,即富裕国家(如美国、西欧)将专注于高价值、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而较贫穷的国家,包括中国和印度等国,将专注于低技能、劳动密集型生产(制造业、装配)。这与西方经典经济学理论一致,即各国根据资源和能力进行专业分工。

但万斯遗憾地表示,事情并非如此:正如他解释的那样,事实证明,贫穷国家(主要是中国)不想永远保持廉价劳动力的地位,它们自己也开始向价值链上游移动。

他的哀叹表明,这种划分没有按照华盛顿的计划进行。富裕国家可能失去了制造业的工作岗位,而没有将工人完全转移到更高价值的岗位上,而贫穷国家也并非都能从工业增长中受益。这反映了一种民粹主义对全球化的批评,与特朗普对美国失业和经济空心化的看法相呼应。

这就是为什么万斯看来,全球化是失败的。

万斯是共和党人,自2025年1月20日起担任特朗普的副总统,他将这一观点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议程联系起来。这届特朗普政府强调将制造业迁回国内,减少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从特朗普时代的关税和2024年大选后的言论可以看出这一点。他的声明是为保护主义政策辩护, 把美国产业空心化和工人失业归咎于全球化。

美国是万斯全球化理论的受益者,富裕国家确实在价值链上向上移动——想想硅谷的科技热潮。而中国和越南等较贫穷的国家则成为了制造业中心。

万斯说,全球主义者低估了一些发展中国家会利用全球化的战略优势ーー例如,中国。

让美国人想不到的是,中国不甘心一直处于产业链下游为富国资本家打工,而是通过创新向产业链向游攀登,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崛起。在万斯看来,这动了富国的奶酪。

现实没有按照华盛顿计划来。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全球化为中国商品打开了广阔的市场。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庞大的生产能力,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出口从2001年的2660亿美元飙升至2022年的3.36万亿美元(世界银行数据),推动GDP在2010年代之前的几十年里年均增长9-10%。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到2020年,外国直接投累计投入中国1.6万亿美元,用于建设工厂。它们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和基础设施。这使得中国的价值链从纺织业向产业链高端转移(例如,到2020年,中国将生产全球90%的智能手机)。

全球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对公路、港口和高铁的大规模投资,提高了经济效率和连通性。

全球化使超过8亿中国人摆脱了极端贫困(世界银行),这是历史上最大的减贫壮举之一。到 2020 年,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已经超过 4 亿 ,人均收入从 1990 年的 300 美元增长到 2022 年的 12500 美元。

由此可见,美国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不是什么恩赐。美国倡导的全球化的目标,不是减少全球不平等,而是维持这种不平等,建立一种永久的经济等级剥削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富国将保持对最有利可图的部门的控制,而穷国将在低价值生产中永远处于从属地位。

在华盛顿那帮大老爷们的脑子里,殖民主义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这就不难理解,美国从拥抱和推动全球化,到厌恶它抛弃它,用关税筑起一道“美国高墙”。这也可解释,美国为何如此明目张胆地公开遏制和限制中国。

从半导体出口管制到投资限制,这些政策实际上与“国家安全”无关,而是试图维护全球经济剥削制度,简单地说,穷国永远只能生产玩具和衣服。万斯幻想中的全球化:中国用8亿件衬衣换一架美国飞机。14亿中国人民怎么可能答应?

原文: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83941509931270719/

声明: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