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对于影评010 | 《乔乔的异想世界》:精致和2020年上映的影片《乔乔的异想世界》为,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影评010 | 《乔乔的异想世界》:精致和2020年上映的影片《乔乔的异想世界》为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影评010 | 《乔乔的异想世界》:精致的反战寓言

92届奥斯卡上,《乔乔的异想世界》(以下简称《乔乔兔》)在《小丑》、《爱尔兰人》、《教宗的承继》等一众劲敌中杀出重围,斩获“最佳改编剧本奖”。这部电影从题材上来说并不新鲜,甚至有些老生常谈:反思二战,控诉纳粹。同题材同类型的优秀作品不胜枚举,如《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等,几乎每一部都是影迷们心目中的神作。
珠玉在前,如何做到“旧瓶装新酒”,还能让口味刁钻的现代观众满意,是一道十分考验作者功力的难题,显然,导演塔伊加·维迪提做到了。《乔乔兔》无论在叙事上还是在影像处理上,既能看到前人百家的影子,又有着导演新鲜的破格。在“二战”这个沉重的历史话题面前,《乔乔兔》轻盈梦幻的质感更是有了些四两拨千斤的意思。
首先,本片选择以一个小纳粹的视角来展开故事,是新颖且聪明的。
新颖之处在于,导演摒弃了多数创作者在处理此类型题材时都会天然采用的弱者立场,破天荒地将反角纳粹推到聚光灯下进行审视,一下子就使之与《美丽人生》、《钢琴家》等传统反战片区别开来。

聪明之处在于,这个纳粹只有10岁,他正处在被灌输仇恨思想的阶段,但善良的天性尚未泯灭,所以,他眼中的世界时常是摇摆与颠倒的。随着他一次次遵循本心,做出违背纳粹身份的选择,以小见大,纳粹党的肮脏丑恶被揭露无遗。
主人公乔乔刚一出场,就和小胖子约克一起去参加“希特勒青年训练周末”。实际上,这个所谓的“训练周末”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存在于德国历史中。
1922年,为了给第三帝国培养未来的死忠战士,希特勒创立“希特勒青年团”,强制青年们加入,没日没夜进行体能训练,学习掷手榴弹、爆破、防毒等战争技能。同时为了使他们保持无知,不让他们读书或者听有可能“混淆思想”的电台节目。青年团内部奉行“野兽法则”,团员之间弱肉强食、彼此霸凌。
这段现在看来都触目惊心的历史,被导演详尽地糅进了电影中。于是我们看到,乔乔白天在山林原野间攻击同伴,晚上围着篝火焚书起舞,还要在众人高喊“Kill!”声中,被逼去拧断一只兔子的脖子。

影片选择以这一历史事件为叙事起点颇具创意,它不仅展现了纳粹之恶,更剖析了纳粹为何而恶。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反战电影中所预设的二元对立视角,提醒着我们,没有人天生就会仇恨,仇恨都是后天被灌输的,剥离掉这一层政治立场外衣,所有人都是这场荒唐战争下的无辜受害者。
由此,影片主题也由控诉纳粹引申至了更为宏大的反对仇恨,消除偏见,呼唤爱与和平上来。
导演在塑造人物上功力深厚,在保持喜剧调性的同时,几乎每个角色都兼顾到了血肉,写得够活、够新、够有趣。

那个在战斗中瞎了一只眼的纳粹军官K队长,是本片中最出彩的人物。他服务于作恶多端的机器,却早已看透纳粹荒诞的本质,以及德国必然战败的结局,但同时他又是一名真正的战士,面对无法阻挡的历史洪流,依然希望可以战死沙场,挺身为国。
这个人物的身份与本性、理想与现实始终是错位的,所以他过得拧巴、复杂:一方面他悲观冷漠,衣衫不整,用酒精自我麻痹,另一方面他又会换上最闪耀的战袍,义无反顾地捍卫即将坍塌的祖国。而他与副官芬克尔隐秘的同性恋情,更是加重了这个人物身上的痛苦阴影(鉴于纳粹对于同性恋者的排斥与迫害态度)。
影片最后,K队长用牺牲自己,换来了乔乔的一条生路,这是一个爱国者所能做出的最伟大的举动,因为他知道,青年才是一个的未来。相比于极端纳粹分子拉姆小姐直到最后一刻都要送孩子们上战场做炮灰,K队长的人性之光足以让所有纳粹的谎言不击自溃。

犹太少女艾莎的塑造也打破了传统受迫害者羸弱无力、逆来顺受的刻板形象,她有勇有谋,还有力气,在与乔乔的相处过程中,处处占据主动位置,反倒是乔乔经常被她吓唬得屁滚尿流。
同K队长一样,这样身份与本质错位的人物写法,是为主题来服务的,旨在消除乔乔心中偏见的种子。拉姆小姐教导乔乔,雅利安人比犹太种族先进一千倍,犹太人青面獠牙,和鱼交配,乔乔对这些荒唐话深信不疑。但当一个真正的犹太人出现在他的家里时,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他叫嚣着自己高贵的雅利安血统,结果下一秒就被艾莎锁住了脖子。最终,爱情击垮了乔乔内心的最后一道防线,当他发现自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眼前的这个少女时,所有的隔离与偏见也随即烟消云散。
而艾莎所要战胜的,是对于这个世界深深的不信任。她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战争遥遥无期,随时的一个检举就可以要她小命,但萝丝、K队长等人对她的保护与鼓励,让她重拾希望,敢于直视老虎的眼睛。

母亲萝丝是乔乔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她既是位光鲜亮丽的母亲,又是个头脑清醒的爱国者。当得知盟军攻占了意大利后,她喝酒庆祝,被乔乔质疑不爱国,但她却厘清了“爱国”与“爱纳粹”是两回事。这个观点今日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高压统治下的德国,民众们普遍认为“爱国等于爱纳粹”。直到二战结束,德国民众开始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时,才逐渐改变了这一错误观念。
在纳粹极权的愚民政治下,萝丝这样头脑清醒、敢于抗争的爱国者注定结局悲凉。萝丝的死亡,直接促成了乔乔与幻想中的希特勒分道扬镳。

乔乔是本片中成长弧线最漂亮的角色。为了形象外化他对纳粹由爱到恨的心路历程,导演还亲自上阵扮演了他头脑中心理年龄只有10岁的阿道夫·希特勒。在戏剧作用上,这个希特勒是全片的搞笑担当,卖萌耍宝、来去无影,是晦暗现实中荡出去的浪漫一笔;在人物设置上,他又是乔乔缺失父爱后的心理补偿,在乔乔被嘲笑是一只胆小的兔子时,只有希特勒告诉他,要做一只狡猾且勇敢的兔子,瞒过众人的眼睛。
父亲的缺席、丑陋的面容都让乔乔陷入极度自卑,而与母亲相悖的政治立场又让他难以找到依附,所以在故事前半段他只能紧紧拥抱着希特勒来汲取力量。而影片后段与希特勒的决裂昭示了乔乔的成长,他找到了母亲所说的爱与包容的力量,彼时的希特勒,真正成为了一个色厉内荏的小丑。

乔乔的朋友约克值得一提,他是历史淘漉下的幸运儿,一个真正抽到好牌的人。这个可爱的小胖子在见证了希特勒的自杀、第三帝国的幻灭等事件后,依然保持着善良的初心,在约克眼中,犹太人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甚至在听说乔乔交了犹太女友后,第一反应是恭喜他。
约克是一面澄澈的镜子,折射出纳粹的荒唐和无意义。结尾处,约克死里逃生,首要的愿望就是回家抱抱自己的母亲,这更加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尽管愿望质朴如斯,也是乔乔等人永远都无法实现的了。
《乔乔兔》文本上的精巧,不仅体现在人物写作上,更渗透在剧情编织的方方面面。
在有限的篇幅中,全片无任何一处多余的闲笔,前半段所有的看似漫不经心,在影片后段都可以找到一一对应的情节。

比如乔乔的脸被毁容后,母亲鼓励他走出家门,他问母亲外面危险吗,母亲回答道“极其危险”;影片结尾处,艾莎怀着胆怯即将走出家门,也问了乔乔同样的问题,乔乔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再如,乔乔在大街上贴征兵广告时,曾经在训练营里欺负过他的大孩子们坐上汽车,马上要奔赴战场;影片中段处,乔乔和母亲骑着单车在乡间小路游荡时,同样的汽车上坐满了伤痕累累的年轻士兵,他们沉默地看着乔乔,眼神中满是唏嘘。
甚至连副官芬克尔错将“德牧”理解成“德国牧羊人”而找来的那群呆滞的农民,都在结尾的那场大战中扛起猎枪,保家卫国。
这样能够精准对位的情节点在《乔乔兔》中俯拾皆是。它们在剧本中既各司其职——或展现乔乔成长,或控诉战争无情,或描摹平民的爱国情怀,同时又聚成一股合力,滴水不漏地把控着我们的观影情绪。这背后所体现出的,是导演深厚的笔力和极高的创作素养,是一种对于世事人情的精准拿捏。
其次,导演在二战这一现实文本层面之上,又精心构筑起了一个由“鞋子、蝴蝶、舞蹈、兔子”所组合而成的意象迷宫,它们涵义分明,又彼此勾连。

《乔乔兔》中有关于鞋子的镜头和动作可谓无处不在,比如母亲多次给乔乔系鞋带,比如在姐姐英加的房间墙壁上悬挂着的芭蕾舞鞋,比如那些殉道的爱国者们所穿的鞋子,再如训练营里,乔乔被大孩子推倒在地后,那只将要踩到他脸上的黑色皮靴等等。
导演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给鞋子如此多的镜头?
摄影师AizuddinSaad曾拍摄过一组作品《你是谁》,他拍摄了几组不同职业的人穿的鞋子,有教师、清洁工、花匠、建筑工人等,各不相同。这组作品意在告诉我们,虽然我们通常靠脸识人,但鞋子更能象征着一个人身份与品格。我想,影片中的“鞋子”与之有着共通的内涵:那只踩人的黑色皮靴,可以看作是纳粹分子的强势狂妄,那双静置的芭蕾舞鞋,暗示着英加生前的纯洁优雅,母亲萝丝脚上的小红鞋,意味着一位爱国人士的静默无声的抗争。而系鞋带这个动作,它代表着体面,代表着尊严,代表着一种精神与情感的薪火传承。

“兔子”则是人性与良知的化身。影片前段,大孩子们可以不眨眼地杀死一只兔子,说明他们已经被纳粹思想成功驯化,人性全无。影片后段,乔乔为了一己私欲“囚禁”了艾莎,却在笔记本的后面看到了一幅兔子被关在笼子里的简笔画,他幡然醒悟:他在企图留住艾莎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善念与良知永远锁住。

至于“蝴蝶”与“舞蹈”,它们的指向性非常明确,一个昭示着爱情的降临,另一个开启了自由的狂欢。
这些零散的意象,又被导演巧妙地融合,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比如母亲在教乔乔系鞋带时,把整个过程比喻为抓兔子进洞,而她与丈夫爱情的起点,正是一次在红色沙龙的舞蹈。
我们在这精致的意象迷宫中流连,感受着绝望时代中那些值得被颂扬和被铭记的东西。

《乔乔兔》中最有趣的一场戏,是盖世太保们突然造访乔乔家。在这场戏中,我们看到导演对于紧张情绪的拿捏和控制,有了些许莎士比亚的影子。
在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中,有这样的一场戏:心狠手辣的麦克白夫人趁着夜深人静,谋杀了睡梦中的国王邓肯,天色渐亮,国王的侍臣们在这时敲响了麦克白家的大门——“当!当!当!”,每一声都敲在观众心头,所有人都在等待炸弹引爆的那一刻。但这时,莎士比亚没有让侍臣们马上进门,而是安排了两个醉醺醺的门房,耍了一段引人发笑的滑稽戏。当观者的紧张情绪被两个门房无限拉长时,邓肯的被发现了!

在《乔乔兔》中,那冗长无聊的“HeilHitler”就正如门房的滑稽戏。我们都在担心艾莎会被狡猾的盖世太保们发现,结果K队长和芬克尔突然闯了进来,分别与盖世太保们互道了不下十遍“HeilHitler”,我们能从他们脸上看到厌烦又无奈的神情。
这场戏的有趣之处在于,它就像《麦克白》中一样,延宕了我们的紧张情绪,还顺便嘲讽了一把盖世太保迂腐的。但问题也很明显,导演并没有给出足够的理由让我们相信,K队长为何一定要这时闯进来。显然,K队长在这场戏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保护了艾莎,使她犹太人的身份没有暴露。但他的到来,更像是一种随机行为,一种戏剧功能上的“天降神兵”。

看《乔乔兔》时,思绪会不时跳到维斯·安德森的作品,如《布达佩斯大饭店》或者《月升王国》。他们都善于运用极其规整对称的画面构图、平稳的运镜、高饱和度的亮色布景、悦耳的配乐来营造出轻松惬意的童话氛围,而童话所掩盖下的底色,是沉重,是残酷,是世界带给我们的阵阵寒意。

返回目录

2020年上映的影片《乔乔的异想世界》为何能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

这不仅仅是一部以孩童视角下的战争片,也是一部战争年代的青春成长故事。斗志昂扬的乔乔在他所信仰的帝国和崇拜的偶像走向毁灭,曾经想赶尽杀绝的仇敌变成朋友又成了亲人,诙谐的基调让我们同这位小主角一起认清战争的可笑与可悲。从一个德国小男孩的眼睛,展现了被全世界放在对立面的那群人民在战争中的无所适从。他们终于知道现在不是当纳粹的好时候了,这是从孩子口中轻飘飘说出的历史的教训,也将是这个民族永远背负的沉重罪孽。

1)我们先来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内容介绍:二战时期,软弱的男孩乔乔和母亲生活在纳粹德国统治下,他不知道母亲在家中藏着一个犹太女孩,而母亲也在秘密为抵抗军工作。乔乔渴望加入希特勒青年团,他脑内出了一个颠覆版的希特勒,这个希特勒有魅力、傻傻的、天真可爱,是他的朋友,帮助他应付生活中的困境,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家里的犹太女孩儿,多次试图举报,而母亲也因为秘密工作被发现被吊死在广场...

2)影片色彩描绘丰富,黄色滤镜运用的恰到好处,乔乔母亲的出场总是带有大量绿色,隐喻对和平和生命的希望。乔乔加入纳粹青年团后被迫要求杀死一只兔子,而他最终选择放生,后面也为犹太女孩的和平相处埋下伏笔。面对纳粹信仰的威胁,他可以守住原本的善良。最后男孩乔乔看到了母亲的死,目睹了战争的发生,甚至纳粹分子鼓励孩子们成为,在最后的挣扎下人心变得丧心病狂。乔乔的世界终于崩塌,他的成长是颠覆的。系鞋带的桥段隐喻其中。

3)电影的色调都很温暖,只有在看到母亲的,电影才出现了难得的冰冷刺骨的冷色调,甚至在混乱命悬一线的战争场面中也没有再出现冷色调,因为对于乔乔来说,自己唯一的亲人离开了才是最重要的,他根本没有意识到战争会带来什么,孩子对于战争、对于希特勒的理解都是大人们灌输的,乔乔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面前,小小少年也学会了长大。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