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五常改革依旧有非分之想,真让莫迪政府如愿,那么第一刀大概率要先落到中俄头上。
联合国大会结束以后,莫迪政府抓紧了对联合国改革议题的舆论攻势,暗中把矛头对准了中俄在内的安理会五常。印度外长苏杰生回国参加一场经济会议时,特意打了个比方,说联合国已经是一家“老公司”,跟不上市场的脚步,但仍然在“占据空间”。
【印度外长苏杰生批评联合国“派不上用场”】
苏杰生随后顺势提出,联合国需要进行紧急改革,让多边机构更加有效地运作,让新兴经济体以及发展中国家更具代表性。
乍一看这番话说得没什么毛病,只不过结合印度最近的言行表现,就有待商榷了。苏杰生这里的言外之意,无非就是想让印度说的话在联合国内更有分量,最好是和五常“平起平坐”,说白了,还是要“入常”。
也许在莫迪政府眼中,如今欧洲、中东的安全局势分外紧张,是联合国机制“并未发挥作用”所致,但换个角度来看,无论是俄乌冲突还是巴以问题,联合国一直在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这段时间,相关议题频频出现在联大各种场合的讨论会中,虽然没有为冲突给出一个彻底的解决方案,但多少起到局部降温、延缓冲突发酵的效果。
如果因为联合国缓和局势的努力,跟不上矛盾升级的速度,就断言联合国“派不上用场”,这就有失偏颇了。
【莫迪政府加紧了对联合国改革议题的舆论攻势】
印度之所以觉得联合国“无用”,本质上是对自己没有表现出更高的存在感耿耿于怀。还是说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涉及国际安全局势,以及地缘政治热点这些重大议题,能作出有分量的决议的,有且只有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
但我们也知道,像是俄乌冲突,是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直接博弈,中东安全格局更是涉及美国的地区核心利益,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联合国机制所能发挥的作用本就是有限的。
乍一看,全球南方国家热衷于讨论安理会改革,就是为了触及这个痛点,不过我们还要考虑到,联合国这个框架,本身就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延伸。
五常实打实地都是二战后的战胜国,共同奠定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框架,这才是联合国得以存续的政治基础。
【印度、巴西、南非三国为入常抱团多年,是一个稳定的小圈子】
而随着国际格局的变迁,多极化的历史潮流涌现,各方对联合国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都抱有更大的期待。
只是究竟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回应这种期待,也许并不是联合国优先考虑的议题,这就是地缘政治的冰冷现实。
也可以说,联合国的先天结构,使得它并不具备加强多极化的主观能动性,相关议题只能由具体的国家去推动。
整体而言,中国一直对联合国改革持开放立场,但往往会强调一个必要前提,那就是“合理改革”。我们一直讲推动多极格局,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增强全球南方国家在当前国际体系的话语权和代表性,对联合国机制改革是可选的方式之一,而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
【莫迪政府将自己的入常诉求,用“推动多极化”的话术包装起来】
而在印度这边,联合国改革就变了味。从印度最近在多边场合的表现来看,不断对联合国改革旁敲侧击,为自己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一员铺平道路,塑造地缘上的“正当性”,就是莫迪政府的“国策”之一。
在莫迪政府的底层逻辑中,联合国加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俨然和印度是否“入常”挂钩,如果印度始终当不上常任理事国,那么联合国自然也就不具备所谓的“代表性”,这就是赤裸裸地偷换概念了。
但无论怎么讲,联合国一直在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超出它自身的局限性,即便是现在,也依然代表了国际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印度本身并不具备另起炉灶的号召力,所以苏杰生即便嘴上抱怨联合国是一家“跟不上市场脚步的老公司”,但依然要参与联合国机制的运作。
【在金砖外长会上,中方明确表示,联合国工作的中心应当是推动发展问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补充一句,前段时间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就是印度、巴西、南非这三个国家,对扩大联合国安理会席位的议程“陷入瘫痪”表示不满。
而这三个国家,恰恰又是现在推动安理会扩容的主力,它们在联合国抱团已经有好几年了,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小圈子。不过这个小圈子一直都没有进一步扩大,说明印度嘴上一直谈“代表性”,实际上并不愿意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入常的机遇。
印度把自己的地缘政治诉求,包装在全球治理格局多极化的进程中,手段说不上有多高明,意图更是不加掩饰,甚至准备在多边合作中加入“私货”。如果真让莫迪来主导安理会改革,第一刀可能就先从中俄手中的一票否决权开始下手。
印度现在不光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为自己造势,还打算让金砖的其他成员国也支持自己入常。从这个角度而言,如果莫迪政府打算推波助澜,围绕安理会扩容议题的舆论攻防,很可能会在金砖内部“喧宾夺主”,这种可能性理当引起中俄的共同警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