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以花自喻……
黛玉葬花:是自己认为寄居贾府,孤苦伶仃,心仪情郎却也是朝三暮四情不专一。贾府之人表面尊捧,暗地阴沉,丫环侍婢多有怨言相机之意。侍女秦雯袭人都没把她放在眼里。
舅妈王夫人更是不待见黛玉。怕黛玉之骄纵引坏了宝玉。
点点滴滴涌入于心,加之黛玉找宝玉说话,被秦雯阻至门外。明明与宝钗房中言笑风声,却传知谁也不见好不伤人。
回眸锦苑望,片片花落去。忧忧伤忆事,不知与谁听:好不悲痛伤感。
于是乎天阴苍苍,风残花零。花引人意纷纷下,人随花落片片凄。有感而生吟出这千古愁词《葬花吟》:
心寄寒篱,身居浮云。情落花径,谁为侬怜。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泪滴花红落,玉消归孤丘。
恋爱中的人,都会很敏感,感性。黛玉去找宝玉,晴雯在里面喊,宝二爷说了,今儿个谁来也不见了。没有开门。黛玉明明听的到宝钗在里面说话的声音了,而她却吃了闭门羹。黛玉心中感伤,自己一个人寄居贾家,孤苦伶仃,宝玉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可是宝玉却和宝钗在一起说说笑笑的。黛玉感到自己就好像那落下的花瓣一样,飘飘零零的落在地上,无人问津,她感叹花开花落,生命短暂,自己葬花,如同自己,还不知道将来谁会埋葬!
人以群聚,物以类分。人不同于物,人有思想,有感触,能联想,故才有触景伤情之意。
花做为植物孕育果籽之前,用自己最美丽的青春展献在春天,以自已的芳香和花朵的鲜艳,吸引昆虫来釆拮传授精粉,孕育果实,但花又是十分娇贵的,花期又十分短暂,季节一过,花朵自会纷纷凋谢,而转入生命的又一过程。文人大家,花季少男少女,看到落花,联想到自已的身世和生命转眼一瞬间付之风雨流水,化为灰尘,不免触景伤情,感叹人生不易!
林黛玉父母双亡,又无兄妹,没有感到人间的天伦之乐,过早地进入到“风刀霜剑”的社会之中,看到落花,想到自已的身世,由物生情,由情生悲,由悲而泣,转而化为诗,这是一个渐进的升华过程,这才有《葬花吟》流传于世的一段佳花。
总之物理,事理,人情是相通的。
林黛玉是花朝节出生的,她是花仙子的化身。在黛玉眼里花即人,人即花。
黛玉认为花和人一样,有生有死,有爱有怨。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所以当花儿凋零的时候,黛玉把他们收集起来,给她们建一个花冢。不让她们零落成泥碾作尘,让她们清清白白的来,清清白白的走。
黛玉在书里葬了两次花。
一次是宝玉在桃花树下读《会真记》时,看到落红成阵,心生怜惜,于是把花用衣襟收起来,抖落到水里。我们想象一下这个画面,落英缤纷,漫天飞舞着娇艳的桃花花瓣,这时黛玉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从花瓣雨中袅袅娜娜地走出来,这个画面多美啊!黛玉告诉宝玉,不能把花瓣放到水里去,林黛玉道:“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黛玉发现了宝玉手里的书,于是宝黛二人攻读《会真记》。看完书后,二人都觉得
词藻警人,余香满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这时宝玉第一次向黛玉表白,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当宝玉赔礼要变个大忘八给黛玉驮一辈子碑的时候,黛玉又笑了,然后嗔宝玉“是个银样镴枪头”。玩笑过后,宝黛二人一起收拾落花,掩埋妥当。这次葬花,很美,很朦胧,宝黛爱情在悄悄滋长。
黛玉第二次葬花,才是我们熟知的“葬花吟”那一段。这次葬花在芒种节,芒种节一过,便是夏日了,百花凋谢,花神退位。黛玉一边葬花一边哭泣着吟诵了一首《葬花吟》。
黛玉埋葬的是鲜花,同时埋葬的也是她自己如花般的生命。黛玉用一抔净土掩埋了鲜花,掩埋了希望,也掩埋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黛玉如花般美丽,如花般脆弱,如花般没有父母亲人,如花般承受着风刀霜剑严相逼。最后也如花般香消玉殒。
黛玉叹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是啊,那个埋葬林黛玉的人是谁呢?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润杨的红楼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