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如果你对全国廉洁典型人物事迹是什么和牛玉儒是怎样的人不是很熟悉,那么你来对了地方。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全国廉洁典型人物事迹是什么和牛玉儒是怎样的人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全国廉洁典型人物事迹是什么?

全国廉洁典型人物事迹如下:

1、牛玉儒,清廉家风源于做好亲人的思想工作。牛玉儒的5个兄妹,至今全是普通百姓。妹夫几年前下岗,妹妹打来电话求助,牛玉儒说:“这事三哥我不能管,下岗是个普遍问题,你们要自己多想想办法,给别人带个头。”

二哥的孩子想找份工作,有人说:“你叔叔在自治区当,让他说句话不就行了”二嫂千里迢迢找来。牛玉儒把二嫂接到家,热情款待。但一听这事,一口回绝:“这样的事不要找我!”二嫂当时就哭了。事情最终还是没办成。最后,孩子靠自己努力,进了一家企业工作。

2、卢永根,卢永根夫妇平常省吃俭用,但对扶贫和却格外慷慨,每年都会捐钱,老两口为华南农业大学一共捐出8809446元,这也是他们毕生的积蓄,卢永根教授在采访时表示:“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是作最后的贡献。”

3、廖俊波,他在离开政和时,帮助全县财政收入实现了翻了两倍多的佳绩,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他出身普通家庭,心系百姓,用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把工作当事业干,乐于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

4、黄大年,他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在英国留学18年,在国外有自己别墅和事业。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他毅然决然放弃自己的事业,卖掉房子,回国发展,在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设备研发上做出卓越贡献,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返回目录

牛玉儒是怎样的人

牛玉儒,男,蒙古族,1952年出生,辽宁阜新人
牛玉儒
“像一团炽烈的火,他总是地燃烧;像一面迎风的旗,他总是在呼啦啦地飘动;像一匹驰骋的骏马,他总是向绿色的前方飞奔……”

在他人眼里,牛玉儒就是这样一位党的好干部。

以火热的情怀对待人民群众

牛玉儒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一个蒙古族革命干部家庭,历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包头、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等职。不论职位如何变化,他的心里总是装着人民群众的冷暖。

2001年2月,牛玉儒在《内蒙古商报》上看到一篇报道,说呼和浩特市一个贫困家庭欠了债,上初中的孩子面临辍学。他当即拿出1000元钱,对身边工作人员李理说:“你去找找这户人家,看看情况是否属实;如果属实,把钱给他们。就说是一个读者给的。”直到牛玉儒逝世,那家人也不知道钱是谁给的,因为李理只告诉他们“是一位好心人、一个读者给的”。

去年农历腊月二十八,牛玉儒与呼和浩特市民政部门负责人踏雪走访贫困户,来到肢残老人孙震世的家。当得知孙家为供养上大学的女儿已欠下2万多元的债,而且一直没有争取到助学贷款的情况后,他当即带头并倡议随行的干部捐款。掀开米缸、解开面袋,看到孙家存放的米、面不多,也没有电视,牛玉儒随即指示民政部门负责人展开调查,尽快摸清全市所有家里没有电视的贫困户数,并拨出专项资金统一购买电视机,节前送到每家每户。临走时,他将3000元慰问金递到孙震世女儿的手中,并反复叮嘱她,要用这些钱好好置办年货,不要舍不得花。民政部门根据他的指示,赶在节前为全市近500户贫困户送去了电视机。

作为市,如何更好地服务一方百姓?在他的倡导下,2000年11月18日,包头市政府热线“12345”和电子信箱同时开通。平时从不爱题词的牛玉儒破例为政府热线题了词:“要办,就一定要努力办好。”一个月后,他又到政府热线检查工作,并提出了明确要求,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努力为老百姓办实事,解决他们的困难”。

曾任包头市东河区河东街道办事处主任的廉朴回忆说:有一年包头下了一场大雨,东河区有十多套改制企业职工的房屋因地势低而被水淹了,居民们情急之中给政府热线打电话。牛玉儒特别重视,责成政府“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要解决这十多户居民的房子问题。如果你们实在办不了,一定要给我打电话。”并嘱咐要将处理情况向他汇报。

多少年来,牛玉儒给与他素不相识的人办过无数实事、好事,可他的5个兄妹至今仍在通辽老家,其中两个妹妹和妹夫都下了岗,姑父在通辽火车站靠蹬三轮车维持生计。他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亲属安排或调动过工作。今年春节回家,他见到二妹说的第一句话竟是:“你的事儿我帮不上忙啊。”

妻子谢莉说,与牛玉儒携手相伴25年,总是聚少离多,呆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5年。他生命最后的90多个日夜,竟是夫妻相守最长的日子。牛玉儒曾这样安慰谢莉:“请你多体谅我一点。等将来我退休了,一定在家陪你,给你做饭,干家务活儿……”

呼和浩特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林絮果说:“牛玉儒勤政为民,深受干部群众的爱戴。今年8月14日他因病去世后,数以千计的市民自发吊唁。8月20日骨灰安放仪式那天,各界民众冒雨为他送行的场面感人至深,我永远都忘不了。”

以“冲刺状态”全身心投入工作

牛玉儒常对他的同事们说:“我们必须以冲刺的状态迅速占领发展的制高点。”

“冲刺状态”是西部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牛玉儒的精神特质与人生写照。

1996年5月3日,包头发生6.4级地震。这场大地震给这座年轻的工业城市造成巨大破坏。包头市基础设施建设本来就有太多的“历史欠账”,加上地震的破坏,重建工作困难重重。

当年11月,牛玉儒任包头市代。他决心借灾后重建全面提升包头城市功能。他的足迹遍及包头市的各个角落,几乎每天一早都要到建设工程现场去转一转,询问工程进展得怎么样了,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多少事,从来急。“风风火火”的牛玉儒急人民群众之所急。为满足重建家园集中供热、供气的需求,1997年5月,包头市政府决定拨款建青山热源厂。当时按常规,建一个厂要一年时间。牛玉儒对时任包头市供热公司经理的陈平说:“能不能快一点建起来?但无论如何,质量和标准不能降低。”并且说“这是政治任务”。5月8日,他亲自参加工程奠基仪式。在建设过程中,他隔不了几天就要打电话询问进展情况。在他的督促下,当年10月中旬,青山热源厂准时向市区供热,牛玉儒亲自执火点炉。

为了理清发展思路,牛玉儒非常注重调查研究。司机陈磊为牛玉儒开了10个月的车,这10个月是牛玉儒在工作岗位上的最后10个月,他整整跑了5万公里的路程。

牛玉儒担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时间只有493天,除了住院治疗的3个多月,竟有200天出差在外。

2004年4月,牛玉儒在内蒙古医院就诊时发现患了结肠癌肝转移,需要到北京治疗。在京治病期间,他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呼和浩特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其间,他3次回呼和浩特参加会议、检查指导工程建设。

7月16日,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召开九届六次全体会议。为了在大会上发言,牛玉儒作了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并提前一天回到呼和浩特。由于多次化疗,他的身体非常虚弱,原来2尺9腰围“缩”成不到2尺3。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他体型的变化,他穿了好几件衣服。市委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本来只安排他讲话40分钟,可是,牛玉儒竟脱开讲稿讲了2小时10分钟。

牛玉儒想说的话太多了:到呼和浩特任市委书记的第三天就赶上了非典疫情爆发,当时,他一手抓抗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非典疫情一结束,他又带领全市人民全力投入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主战场。2003年,呼和浩特国民生产总值增速居全国27个省会首府城市之首。

但牛玉儒并不满足,他提出了更高的冲刺目标:到2007年,全市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在2003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全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人均收入水平位居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城市第一!

与会者被他充满的讲话和顽强毅力打动了,掌声一次又一次响起。

那天散会时,已是中午12点多。到家门口下车时,牛玉儒已无力站起来,司机陈磊搀扶着他才回到家。一到家,他就软软地倒在床上,连调整合适姿势的力气都没有了。

第二天,牛玉儒下午就要回北京接受治疗,上午还在工作———到城建委去听了整整一个上午的工作汇报。

住院期间,牛玉儒从不过多谈自己的病情,念念不忘的只有一个主题:城市建设和招商引资。每天除了与来看望他的人谈工作,就是打电话回呼和浩特安排布置工作。去世前几天,他还一再恳求大夫同意他回去参加8月10日自治区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会。最后,由于病情加重,他只好向会议提供多次修改过的发言稿。而直到去世的那一天,他也没有留下一句关于他自己和家人的话

返回目录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