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至圣、素王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体文集,书中阐述了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等,以及孔子对其弟子们的评价。那么,就从《论语》中孔子对颜回的言辞,分析至圣喜爱复圣的原因。
《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意思是,孔子说:“我给颜回授课,一整天下来他都不提任何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愚钝的人。等他回去后,我观察他私下里同别人讨论时,却能发挥我所讲的,可见颜回他并不愚笨呀!”
原因一:颜回对孔子毕恭毕敬,对孔子的授课内容完全信服,还会积极在社会大众中宣传孔子的儒家思想。难得的很。孔子说颜回“如愚”,不过是自谦的话。
《论语·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意思是,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好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能和颜回相比!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原因二:颜回的学习悟性非常高,能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具有较强的思考归纳与理解领悟能力。子贡一直追随孔子学习,自然知道老师对颜回的喜爱,孔子得到满意的答案后,又加上句“神补刀”:你不如,我和你都不如。
《论语·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意思是,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爱学习?”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弟子最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不重犯同样的过错。只是很不幸他早早去世了。现在已经没有他那样的人了,再也没听到谁爱好学习的了。”
原因三:颜回热爱学习,勤于钻研,与人为善,尊重师长,把老师的话当成圣旨认真落实到位,贯彻执行。颜回的早逝对孔子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无论是在国君面前,亦或与友人、其他学生交流,多次发出叹息,为这份喜爱又增加了分量。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意思是,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中长久地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短暂的做到这样。”
原因四:颜回在内心能够长期坚守老师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爱。他仁者爱人,他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他克己复礼,他天下归仁。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意思是,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原因四:颜回甘于贫困恶劣的环境,以追求圣贤之道为乐。他完全符合孔子大力倡导的安贫乐道:有远大理想和宏大志向的君子,不会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颜回就是是孔子理想中安贫乐道的典范。
《论语》中还有其他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已经主要内容选出,其他不再赘述。
简言之,颜回好学,老实听话。????
谢邀!二十年多年前,我曾研究过创造工学。一般来说,没有创造力的人都比较乖巧或听话。如颜回就是这类的典型,所以比较受到人们喜爱。还有孔子和颜回都是属于同一类型的人,都不具备逆思反进的思维能力。很多时候,有逆思反进能力的人,都是非常有个性的,他们不爱讨好别人,同时也不合群。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颜回,字子渊,也称颜渊。颜回确实是孔子喜欢的学生。题主问“孔子为什么喜欢颜回?”按照《论语》内容的先后来回答,有以下八个方面的理由。
一、喜欢颜回的大智若愚。
《论语•为政》这样写道: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孔子说:‘我和颜回谈论终日,他从来就没有疑问和不同意见。退回去自己思考,也足以很好发挥,颜回也不愚笨。’”
这是在《论语》中,孔子第一次评价颜回。从“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对颜回的大智若愚是非常赞许的。
二、喜欢颜回的聪明睿智。
1、通过他人的口体现颜回的聪明睿智。
(1)《论语•公冶长》中的评价。
《论语•公冶长》这样写道: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而知十,赐也闻一而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谁更强些?’子贡回答说:‘我哪里能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到一件事情就能推知十件事情,我听到一件事情只能推知两件事情。’孔子说:‘不如颜回,我和你都不如颜回。’”
孔子是个很好的老师。他本来对颜回的聪明睿智是发自内心地赞许的,可又想从自己的学生那里得到证明,就有了上面的一幕。子贡的话,正和孔子的心意,因此,才有了“弗如也,吾与如弗如也”这样的话。
(2)《论语•述而》中的评价。
《论语•述而》这样写道: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为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就做起来,不用我就藏起来,只有我和你能这样来做。’
“子路说;‘老师若是率领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呢?’
“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凭着双脚去渡河,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与他一道共事的。(要找的话)一定是那些遇到事情有警惕之心,善于谋虑能够成事的人。’”
在这里,孔子把颜回和自己相提并论,觉得只有他和颜回才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聪明睿智之人。这样聪明睿智的学生,孔子能不发自内心地喜欢吗?!孔子为有这样聪明睿智的学生而自豪!
2、通过颜回自己的话体现他的聪明睿智。
《论语•先进》这样写道: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颜渊最后才到。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颜渊回答说:‘老师您在,我怎么敢死?’”
通过这段叙写,把颜回聪明睿智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聪明睿智的学生孔子能不喜欢吗?!
三、喜欢颜回的谦虚谨慎。
《论语•公冶长》这样写道: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其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颜渊、子路站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用,用坏了也不遗憾。’
“颜渊说:‘我希望不矜夸自己的优点,不突出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
“孔子说:‘让老年人安逸,让朋友信任,让年轻人有所怀念。’”
在这里,虽然没有叙写孔子对子路、颜渊志向的评价,但是,他对子路和颜渊的志向是肯定、赞许的。颜回说的“愿无伐善,无施劳”,就是他谦虚谨慎精神的最好体现。
四、喜欢颜回的久存仁心。
《论语•雍也》这样写道: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长久地不离开仁,其他的人只是偶尔记着罢了。’”
这次,孔子没有再和他的学生一块讨论,直接把他对颜回久存仁心的赞许表达了出来。同时还把颜回和其他人做了比较,进一步对颜回予以充分肯定。
“仁”,是孔子特别看中的,在《论语》中他多次讲“仁”的问题。
五、喜欢颜回的以苦为乐。
《论语•雍也》这样写道: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孔子说:‘多么有修养啊,颜回!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忍受不了这样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自己的乐趣。多么有修养啊,颜回!’”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吃不得苦、受不得累是绝对不可以的。孔子对颜回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大加赞扬,是有他的道理在的。
六、喜欢颜回的尊敬老师。
1、颜回自己的话,表现出对老师的尊敬。
《论语•子罕》这样写道: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然在后。夫子循循人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里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颜渊喟然长叹说:‘(老师之道)仰看越发觉得高尚,钻研越发觉得深奥。看着就在眼前,忽然就又到后面了。老师由浅入深诱导我们,用文献丰富我们的学识,用礼数约束我们的行为,即使想要停止都不可能。我已经竭尽我的才能,仿佛已经能卓然独立。虽然想要继续向前,却又无从入手。’”
在这里,孔子虽然没有出面,但是,他对颜回的这段话是一定会听到的。从这段话中,孔子一定会感悟到颜回对师道的尊敬、对老师的尊敬。这样的学生,孔子能不喜欢吗?!
2、孔子的话,表现出颜回对老师的尊敬。
《论语•子罕》这样写道: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孔子说:‘与他说话而始终不懈怠的,就是颜回吧!’”
在这里,通过孔子的话,把颜回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十分恰当贴切地表现了出来。这样的学生,老师能不喜欢吗?!!
七、喜欢颜回的优秀品德。
《论语•先进》这样写道: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孔子说:‘随从我在陈国、蔡国的人,都不在我身边了。。’长于德行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长于口才的有:宰我,子贡。长于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长于文献典籍的有:子游,子夏。”
在这里,在谈到“德行”的时候,文中把颜回放在了第一的位置。这样品德高尚的学生,孔子怎么能够不喜欢呢?!
八、喜欢颜回的勤奋好学。
1、通过孔子的话体现颜回的勤奋好学。
《论语•先进》这样写道: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季康子问道:‘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名叫颜回的最好学,只是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了。’”
孔子是主张“学而不厌”的,他对“好学”的颜回发自内心地赞许,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是这样的好学生“不幸短命死”,他是万分惋惜的。
2、通过颜回自己的话体现他的勤奋好学。
《论语•颜渊》这样写道: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合乎礼道就是仁。一旦某一天做到了,天下就会归服于仁。’
“颜渊说:‘请问具体细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不看,不合礼的不听,不合礼的不说,不合礼的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请允许我遵循这话吧。’”
通过这段话,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颜回勤奋好学的特点。在知道了什么是“克己复礼为仁”之后,他又进一步向老师请教“其目”。正是在颜回这样的追问之下,孔子才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个细目告诉了他。这样好学的学生,孔子能不喜欢吗?!
《论语•卫灵公》这样写道: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颜渊请教治国之道。孔子说:‘实行夏历,乘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音乐就是韶乐和武乐。放弃郑国音乐,远离小人。郑国音乐糜曼失度,小人危险。’”
正是由于颜回的向孔子请教,才从孔子口中听到了这一大段“治国之道”。
虽然孔子非常喜欢颜回,但是,对他的缺点也会婉转地提出批评。
如《论语•子罕》这样写道: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这里,对颜回不知劳逸结合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如:《论语•先进》这样写道: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
这里,对颜回不对老师提出任何意见建议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总之,孔子对颜回是非常喜欢的。这一点,更能够从孔子的言行中体现出来。《论语•先进》这样写道:“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苦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孔子弟子三千,贤能七十二,在他的心目当中,首当其一的是颜回。孔子为何这样喜欢颜回,是因为颜回的各方面相当优秀,其他弟子无以能比。
颜回的幼年家境贫寒,父母给人家做工无法照顾。每天中午回家仅仅只有一碗菜汤,实在饿着就喝水充饥。尽管如此的穷苦,但他勤奋好学,忍受着饥寒交迫,成绩总还是优先于其他的学生。
颜回对待孔子最忠诚,有一个时期,孔子的弟子先后到少正卯那里去听课,连他最得意的门生子贡都去过。只有颜回一人格守对侍老师的坚贞不二,一次都没有去,令孔子深受感动。
颜回有着男人的胸怀,大丈夫的气质。有些弟子看到他的瘦弱穷寒,经常欺负他,他也只是付之一笑,忍辱负重。他的人格极为诚实,颜回抓饭的成语典故广为传颂。他一心专注于孔子的思想和文化,对老师的讲学总是领悟的那么全面和透折。
由于颜回身体极度的虚弱和长期的营养不良,又加之他过度地用功学习,颜回还未到中年就英年早逝。孔子为失去这位得意门生而痛哭不己,好长一段时间还不能走出心中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