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对于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文学奖_第一个诺文学奖中国,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文学奖_第一个诺文学奖中国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到底是谁

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是莫言。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扩展资料:

莫言对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借鉴是广泛的,不只局限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天堂蒜薹之歌》中对于农民被收各种花样的赋税的夸张描写就具有黑色幽默的风格;

《幽默与趣味》写人进城市后变成猴子,则有着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但莫言并非单纯的借鉴,他对西方现代主义极具探索精神,《十三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而莫言发表于1993年的《酒国》更是一部史无前例的创新实验性小说,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莫言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同时,很快意识到要逃离那些像福克纳、马尔克斯等西方现代派 那样的“灼热的高炉”;

莫言回到文学故乡“高密东北乡”,努力从齐鲁 、蒲松龄《聊斋志异》、《封神演义》、元杂剧,从民间故事、民间艺术,包括高密扑灰年画、高密泥塑、高密剪纸和茂腔等传统和民间 资源中汲取营养;

其以狂欢化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小丑,傻瓜等被官方 贬低的边缘人物作为小说的主人公,由从民间撷取的粗鄙语言与独白式的“ 高雅”语言相混杂,努力发掘出藏污纳垢的乡土民间中的狂欢精神, 使小说创作具有了狂欢化风格的先锋色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莫言

返回目录

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谁?

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莫言。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扩展资料:

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3月,莫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演讲《福克纳大叔,你好吗?》说:“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

正是受到福克纳的启示,莫言将“高密东北乡”写到了稿纸上,莫言表示:“我也下决心要写我的故乡那块像邮票那样大的地方。”于是从1985年《白狗秋千架》开始,莫言高举起了‘高密东北乡’的大旗,如同一个草莽英雄现世,创建了自己的文学王国。

正如托马斯·哈代笔下的英格兰南部的“威塞克斯”地方,或加西亚·马尔克斯所描写的南美乡镇马孔多。通过对自己故乡的生活方式和一般生活状况的描写,传达了某种带普遍性的人性内容和人类生存状况,将一般的乡情描写转化为对人的“生存”的领悟和发现。

这样就使得莫言的作品超越了一般“乡土文学”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而达到了人的普遍性存在的高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莫言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