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特朗普冲击波,第一波已来。
当地时间11月25日,特朗普宣布将在上任后首日,对来自中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同时他还表示,将对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入美国的所有产品征收25%关税。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关税预期正引发美国进口商从中国大量进口商品进行囤货的浪潮。《华尔街日报》援引经济学家的分析称,在提前囤货行为的刺激下,今后几个月中国出口有望保持强劲增长。
随着美国特朗普时代2.0的到来,中美经贸将迎来新一轮冲击。针对这一冲击可能的影响,观察者网连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前副所长丁一凡先生,谈谈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冲击和应对之策。
【文/观察者网 唐晓甫】
观察者网:特朗普在竞选时就宣称要对中国加征60%的关税,现在又改为10%,如果按照他言出必行的风格,要落地这些关税,具体会采取哪些方案?
丁一凡:这个想法很疯狂,毕竟中美之间从来没有那么高的关税。不过目前谁也不知道他会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方案,也不知道他会怎样落地这些方案。
在我看来,特朗普和他的过渡团队对中美贸易的性质完全不清楚。他提名的商务部长候选人霍华德·卢特尼克就表示关税肯定对美国有好处,因为这会让中国受到很多损失,比如苹果手机不在中国生产,就会让中国的工厂关门等等。这反映了他们团体内部有一种奇怪的博弈心理。
要知道中美之间50%以上的贸易不是成品贸易,而是中间产品贸易。中国很多的零部件、子系统都是直接出口给美国,在美国组装成为成品和最终消费品。上次疫情期间,美国人突然发现他们对中国的制药原材料依赖极大,美国大约70%的成品药原材料来自于中国。他们和我们在芬太尼等问题上吵得一塌糊涂,也是因为我们出口的正规医药原材料出口到美国被制成了成瘾性药物,它认为中国要负这个责任。
事实上,美国产业已经出现了空心化,如果没有中国的上游产品,没有中国的零部件和中间产品,美国就无法完成其最终产品。甚至会由于无法获得中国的好产品,导致其国家级项目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
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波音的宇宙飞船。这次波音飞船因为各种机械故障和漏气问题,导致航天员无法返回。根据网上爆料,核心原因是最开始波音飞船阀门采用的是来自中国的钛合金阀门,后面由于美国国内政治斗争不让用中国的零部件,于是波音经过多道转手,购买了价格高昂但是质量低劣的印度产品,最后导致飞船漏气。
波音公司和NASA 团队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对波音“星际客机”飞船从太空返回后进行检查。 图源:NASA官网
如果美国方面针对中国产品增加关税,会导致很多美国企业倒闭,美国国内项目可能出现各种问题,美国产业链也将会出现大危机。
事实上,特朗普上一轮提高25%的关税,就已经导致很多美国企业破产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是过去美国一家生产电视机的企业,它所有的电子元件是从中国进口的,然后在美国进行组装上市,所以还能卖得比较便宜。但是关税提高后,直接导致元器件成本飞升,企业竞争力下降,最终走向破产。很多美国的小五金厂等行业,他们也依赖从中国进口零部件,关税提升也导致这个行业出现了倒闭潮。
中美贸易的刚性需求,不仅仅来自于中美之间的最终消费品贸易,更来自于中间产品贸易。这些零件、中间产品是相当一部分美国企业得以存活的根本。特朗普希望通过高关税让更多的制造业搬回美国去,但是高关税只会让大量企业破产,导致更多的失业,这与他的初衷不正好相反吗?所以我觉得他们根本不明白中美贸易的重要性,对这些东西一窍不通。
观察者网: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大量企业利润来源来自于欧美市场,特朗普加征关税是否会导致中国企业利润率下降,会对中国经济金融形势造成怎样的压力?中国以及全球贸易和投资结构,是否会重现2023-2024年上半年态势?
丁一凡:会有一定压力。大家会意识到,特朗普关税这么高,中国的出口肯定会下降,导致外汇收入下降。所以资本会更多追逐美元,导致在资本流动上会表现出人民币贬值的压力。美国方面估计,关税预计会对人民币造成至少10%左右的贬值压力。但是如果我们以人民币计价出口,对我们的出口来说就是有利的,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关税。
当然,这肯定会对我们的出口企业造成压力,因为出口企业总会要承担一部分后果,但是更大的影响还是对美国国内经济的影响。
以第一轮关税战为例,我们的企业,比如温州一些生产基地的企业会直接加价,原来出口价格是10元的产品,加了25%的关税,那么我们卖给美国的时候就是12.5元。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对特朗普关税战成本的研究,美国消费者和进口企业实际上承担了美国对华加征20%至25%关税成本中的92%,中国出口商只多付出了8%。这样看来,对中国的影响确实很小,是可以接受的。
而美国知名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近期发表的一项量化研究则显示,美国仍将是特朗普新一轮关税的最大受害者。中国对美出口近60%的产品是中间产品而非最终消费品,美国很多下游企业在产业链中对这些中间产品有巨大需求。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手持一份关于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征收知识产权关税的签署备忘录。 路透社
而且美国对中国制造是刚性需求,有些国家产品质量好于中国,但是价格过高;有些国家产品价格低于中国,但是质量肯定不如中国的。如果缺少了从中国进口的中间产品,美国企业就将面临大面积倒闭的可能,因为无论在价格还是质量上,都很难找到中国产品的替代厂家。企业大批量倒闭将给美国经济造成巨大混乱,所以最后这种关税战的结果,只会使美国民众和进口商付出代价。
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长年的关税战并没有逆转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甚至疫情期间中美贸易顺差还增长了。因为当时美国国内供应链断裂,防疫物资等等都依赖中国的供应链,所以关税战对于美国经济没有一点效益。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认为,再次加征关税会使美国经济增长减少超过1个百分点,而美国实际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也就2%多。如果美国新政府对中国加征60%的关税,坚持不到一年,就会导致美国经济崩溃。
但是我觉得这已经不是一个理性决策了。上次当选的时候,特朗普就觉得他是天选之子,这次他躲过暗杀,更坚定了他的这种信心:是上帝想让我当选美国总统,上帝会保佑我,所以我做的任何决定都是符合上帝意志的行为。这是一种完全不理性的心态了,这也意味着即使贸易战证明对美国经济影响巨大,他还会这么干。
观察者网:普遍预计特朗普2.0版相比于1.0版,对华斗争力度会更大。在您看来,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中美之间的升级风险如何?会走向“全面脱钩”吗?
丁一凡:无论是特朗普还是他团队中的激进分子,都想这么做。他们认为中美贸易已经不是一般贸易了。国际贸易一般被认为对双方都有利,但是他们认为中美之间的贸易,是单方面对中国有利、而对美国不利的贸易。
但他们都忽略了中美贸易之所以不平衡,核心是美国限制了很多美国商品对华出口。美国把贸易和技术封锁相绑定,中国人即使想买美国的高附加值产品,美国也不卖给中国;而中国出口给美国的东西,都是美国消费者喜欢而不可或缺的商品。
比如美国现在限制中国购买AI芯片,还限制中国使用美国的AI和高端云服务。而全世界对高端AI需求增量最大的市场就是中国,这自然导致一系列重要的贸易项目消失。这也让中美贸易结构不可能通过简单的关税就能平衡掉。或者我们可以说由于一些项目被禁止,中国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把这个贸易平衡掉,这个贸易逆差是美国自找的。
美国人心态有问题,依赖贸易的同时又让贸易成为大国博弈的筹码。当然他们非常想和我们“脱钩”,但是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欧洲人也曾想和我们“脱钩”,但是脱了半天又脱不成。最近他们才改了口风,把“脱钩”改成了“去风险”。拜登也是如此,之前与中国寻求“脱钩”,但是最近也改成了“去风险”。从这种词语变化就能看出欧美的无奈,以及为自己留一点面子找台阶下的感觉。特朗普政府会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比拜登好吗?我表示怀疑。
观察者网:特朗普最擅长的是“胆小鬼游戏”,惯用伎俩是极限施压,击垮对手的心理防线,从而在谈判桌上达成目的。中国如何应对特朗普这种“交易的艺术”?是硬刚还是做出交换?
丁一凡:这与是否硬刚无关。中国人在明白这些道理后,要理直气壮地和特朗普谈判。特朗普最出名的一本书是《谈判的艺术》,他就是要和所有人谈,他就是个商人,我们也可以和他谈。
我们可以告诉他一个事实,谈判的基础是实力,如果美国没有实力还硬要和我们谈判的话,我们就会看穿他们的底线。我们不会对特朗普的漫天要价让步,而且我们也知道对美国让步什么也得不到,反而不让步会让美国恢复一点理性。
观察者网:中美贸易战以来,尽管中美直接贸易受关税措施显著下降,但以第三国转口和简单再加工为桥梁的中美间接贸易,也缓冲了这种风险。但如果特朗普上台后,对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区和国家施加压力,停止转口贸易,这会对中国出口链企业带来哪些冲击?有什么应对之策?
丁一凡:之前为了减少特朗普挑起的这种不负责任的贸易战和关税战对全产业链的影响,我们有些公司将自己的产业链部分转移到其他国家。通过这些国家,我们的公司可以继续向美国市场出口。
比如有些公司已经将产业链迁移到了和美国处于同一自贸区的墨西哥、加拿大,以及和美国保持较低关税的东南亚国家。这样的贸易偏离也让不少中国企业获得了好处,他们既享受了美国市场的好处,又享受了中国的供应链和当地的低人力成本的好处,确实对很多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好选择,也让特朗普团队很头疼。
所以特朗普团队希望从头立规矩,追踪这些商品产地,比如定义墨西哥生产的商品,必须是60%以上在墨西哥生产的商品。但如何定量确定各个商品在地化比例,是一个特别复杂的过程,现代消费品都是由数以千计的零件生产而成,如何定义并确定60%以上都在墨西哥境内生产,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庞大的工程。
而且如果美国对所有的贸易伙伴都提高关税,美国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市场也可能会出现供应链断裂。美国对这些商品的需求是一种刚性需求,如果刚性需求无法满足,就会出现生活成本暴涨以及恶性通货膨胀,这是特朗普政府无法接受的。
这次拜登的民主党政府落选,背后原因就是近几年美国通胀率非常高,民众对民主党治理非常不满,他们希望特朗普能够改变这一点。但是如果特朗普回来后还是这样,百姓的不满必然会反映在中期选举上。
因此,特朗普也需要思考,如果通胀卷土重来,他的政府应该如何应对?美国的各行各业也要思考,如果通胀卷土重来,他们是不是要减少需求?美联储也要考虑是不是要重新进入加息周期,而快速恢复加息可能会给美国经济造成大问题。
之前美国的一轮暴力加息就是由于美国通胀过高导致的,直接导致了包括硅谷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签字银行等数家著名美国银行破产。之后美联储也暂停加息,但是如果二次通胀到来,美联储被迫马上又开始加息,那么可能导致美国出现金融危机。
这样会导致特朗普由于贸易战的二次通胀,失去老百姓的支持,同时也由于金融危机失去华尔街的支持。所以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如果大家都不支持他,那特朗普需要怎么样才能熬过各种危机呢?
观察者网:就像您刚才提到的,东南亚国家已经收获了中美贸易战的红利。这次特朗普重新归来,中国在出口贸易方面,应该如何调整和东南亚国家,比如和越南、泰国、印尼的关系?
丁一凡:近年来我们和东南亚、东盟的关系都非常好,因为东盟国家成为了我们的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成为我国产业链的一环。通过在东南亚的产业链扩张,让我们的产品更好地走向了世界。我认为,中美下一轮贸易战会促进东盟国家与我国展开更多的产业合作,对中国和东盟双方都有好处。
2024年10月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总值表(人民币) 海关总署
观察者网:除了关税,科技领域也成为中美争夺的一个关键战场。在美国优先的策略下,特朗普会继续执行目前拜登政府诸如《芯片法案》这些策略吗?如果特朗普政府继续强力干预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包括阿斯麦的投资和市场布局,中国下一步该如何应对?
丁一凡:我认为特朗普还会继续拜登政府对中国科技领域的围攻策略,因为不论是特朗普团队还是一般美国人,他们都很傲慢,觉得其他人都不如他们。他们认为他们可以通过控制你的技术,在关键时刻掐掉你的技术源,然后让你完蛋。所以长期以来,他们一直把技术封锁作为一种逼迫别人让步的手段,并且会一直做下去。
美国之前对中国的产业进行了深刻调研,他们发现中国的产业链虽然大,但是芯片半导体生产是软肋,所以他们想从芯片入手限制中国的发展。但是美国逐步发现限制芯片购买没什么用,中国人可以通过购买芯片生产装置自己产芯片。于是他们就试图把制裁延伸到非美国的芯片制造设备商,比如荷兰制造光刻机的阿斯麦公司。
我们最开始的确希望在芯片领域和美国人合作,但是随着美国制裁的延伸,让我们开始自行解决包括光刻机在内的全产业链问题。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品市场,禁止向中国销售高端半导体设备和AI芯片,确实会让中国难受一段时间,但是这也等于间接“制裁”了美国的半导体企业,毕竟中国是全球手机、电脑、平板的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
而能够买美国芯片的下游企业并没有那么多,在经历了由贸易战和新冠等危机导致的芯片短缺之后,美国的不少芯片产能已经出现了过剩的趋势,而且有蔓延到高端芯片的可能。中美在半导体上的争端,正在导致这些公司的股价遭遇挑战。
这种挑战也影响到了美国公司的研发投入预期,现在随着半导体和AI研发投入的快速提高,如果缺乏相应的销售市场,能投入研发的钱也会不足,这会逼死美国自己的半导体企业。
2021年时,美国全国半导体协会曾给美国国会递交过一个报告,悲观地表示:大概5-10年后,美国的半导体产业会消失,因为美国在逼着中国半导体产业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会为美国创造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而且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市场,美国采取的这些措施,会剥夺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的权利,会让他们的利润越来越小。如果美国的半导体产业不能趁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空虚、市场需求扩大的时候增加自己的产能,那么等到5-10年后,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会解决自己的问题,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必然垮掉。
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协会很明白其中的道理,但美国的国会议员们依旧是脚不着地,我行我素,他们依旧在这些问题上脱离实际地恣意妄为。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美国遇到中国这样的对手挺好的,中国可以教训一下美国人,教会他们在国际舞台上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考虑一下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让美国学会谨慎地做出决定,让他们的决定对大家都有好处。
2021年6月24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科研人员在5个原子层厚的纳米磁性薄膜上写下“中国芯”。 资料图:新华网
观察者网:正如我们刚才提到的,特朗普秉持的是“美国优先”理念,但中国也不是他贸易战的唯一目标,日本、韩国、欧盟都有可能成为他的目标。上届特朗普的退群策略,让美国的欧洲盟友们萌生了“独立自主”的想法,但因为拜登的上台又让欧洲心存幻想。这次特朗普重新归来,对美国盟友和中国的关系调整,会带来哪些影响?
丁一凡:我觉得应该是有机会的。日本现在处于美国的半殖民地状态,所以日本和中国的关系反应不会那么快,但是我觉得日本的企业已经开始在中国布局,并且早就认识到这个趋势了。只是日本的政客们脑子转不过弯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欧洲觉醒的时间比日本稍微早点,现在欧洲已经在考虑如何应付特朗普在贸易上的极端政策了。欧盟委员会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组,主要是研判美国会在哪些方面对欧洲施压发难。因为欧洲不仅面临贸易战压力,还有增加军费购买军火的压力。
这个小组已经列出了大概几百项美欧贸易摩擦的可能项,并在准备各类报复措施。一旦特朗普开启贸易争端,欧洲可能会采取一些保护措施。顺便一提,现在WTO的瘫痪很大程度上也是来源于欧美之间的争端破坏了WTO的仲裁机制。从这个角度讲,欧美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市场争夺和国际贸易领域,会变得更加艰难。
可以说欧美之间的同盟关系从来都不是和谐的同盟关系,而是大开大合的经贸关系。如果欧洲同时失去美国和中国的市场,这对欧洲将是极坏的消息。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促使欧洲对华的贸易关系出现妥协,否则欧洲经济可能会陷入绝境。
观察者网:全球南方国家也在崛起,从您的角度看,下一阶段中国企业和政府要如何适应这种主要客户拓展方向从欧美向第三世界国家转变的经济模式切换?
丁一凡:从统计数据我们就能看出,中国的国际贸易已经逐渐从欧美市场转向了广大的南方市场。前不久我看到一个外国人做的数据统计,上面显示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已经达到约43%,而我们和美国的贸易已经下降到了总量的11-13%,和欧洲的贸易比重已经降低到13-14%。我们仅仅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比重,就已经超过了和欧美之和,这和普通人感知不同。
而且我们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结构,对我们更有利。我们和欧美的贸易虽然有机械设备,但主要依旧是消费品,利润率有限。但是我们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可以更多出口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因为“一带一路”有大量的建设工程、产业园布局等,都需要大量设备,这种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和消费品出口不可同日而语。
这样我国的贸易结构可以得到大幅改善,也有利于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寻找更多的蓝海市场。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这种贸易结构改善对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更加有利,政府也应该鼓励我们的企业更多地走向全球,而不是仅仅盯着美欧市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