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19日报道香港《亚洲周刊》9月18日刊发题为《美国需要知华派以避免误判》的文章。文章称,由于缺乏知华派,美国决策者处于一种坐井观天的状态,无法做出真实判断。全文摘编如下:
在今年的德国慕尼黑车展上,中国电动汽车成为光芒四射的明星,令欧洲惊艳。比亚迪和其他中国品牌展示了很多前所未见的性能,其性价比之高也让欧洲车企瞠目结舌,发现这是难以逆转的中国速度。今年中国电动汽车占全球市场份额逾一半。
德国拥有百余年的汽车制造经验,是全球汽车业的龙头。如今目睹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出现在欧洲的高速公路上,百般滋味在心头,不得不承认中国汽车业“换道超车”取得的成功。
因为中国进入汽车行业,不是挤在油车的“红海”中,而是另辟蹊径,在电动汽车的“蓝海”中开辟新战场,占据发展制高点,展现中国后发制人的特色。
从《纽约时报》到《华尔街日报》,美国媒体报道内容常常是一片破败的中国。这次慕尼黑车展,西方媒体才赫然发现中国电动汽车出海的强大动力,中国港口要加班加点才能将出口的电动汽车全部装上集装箱船只。西方媒体无法解释为何被看扁的中国,会有烟火气经济的狂潮,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的演唱会。但这些正面新闻不会在西方媒体出现,让美国决策者处于一种坐井观天的状态。
这是因为美国缺乏知华派,不少驻中国的美国记者不太会说汉语,对中国的一切都戴上有色眼镜;美国外交官被内部意识形态的框框限制,无法做出真实判断,将中国妖魔化。
其实美国也有一士谔谔的学者,对美国主流媒体和政界的反华论调提出批判,认为这违反美国国家利益。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语言学家兼哲学家诺姆·乔姆斯基等美国大师级学者,都不满美国媒体与政府对中国的误判,认为傲慢与偏见是美国自大狂妄的表现之一。
欧洲企业界和政界也传出和美国不同的声音。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的首席执行官彼得·温宁克指出,美国不能太“自以为是”,以为光凭制裁就可以阻止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那只是一厢情愿。英国政坛也开始转向,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莱弗利近日访问北京,与中国官员会谈,修补低迷的关系。英国在印度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时和中方晤谈,显示出欧洲不再只是亦步亦趋地跟着美国围堵中国,而是认真思考自己的国家利益。
美国学术界研究中国本来颇有底蕴,哈佛大学的燕京学社、耶鲁大学的雅礼协会等培养了很多“中国通”。但这几年,“中国通”和美国国内政治一样,大多被意识形态所困,预设立场太强,无法看到这十年间中国的巨变——励精图治,力图用精细化管理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从严治党,消除贪腐,而且民间创意无限,孕育不少白手起家的企业家。这是中国梦的体现,展现了中国人强调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巨大动力,每一天都在改变中国社会。
但美国的意见领袖和官员们被“喂食”了很多不准确信息,全面抹黑中国发展,看不到中国的优点——将举国体制与市场弹性结合,宏观与微观兼顾;以人为本,既解决当下难题,也长远布局;推动结构性变革,加强基建,形成良性循环。这是美国知华派不会不知道的现实,也是现实呼唤更多美国知华派的时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