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差不多半价竞标,结果保加利亚以此为借口,将我们踢出局。这既是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恶意排挤,同样也有些地方值得我们反思。
去年12月,保加利亚交通部在公共采购登记网站上发布招标文件,拟招标20辆电动列车,以及为期15年的维修协议和员工培训,市场估价6.1亿欧元(约47.3亿元人民币)。中车青岛四方参与了招标,报价仅为西班牙塔尔高公司报价的一半左右,结果因价格太低被认定为中国政府提供了补贴,最终不得不退出此次采购招标。
对于中车的报价,固然有欧洲国家的恶意和敌意,但他们不理解也是真实的。同样质量、甚至是更高质量的产品,中国企业竟然能这么便宜还能赚到钱,他们确实难以理解。而我也好奇,同样的产品怎么能便宜这么多?要知道,原材料都是国际通用价格,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人员成本。
我又看了一下中车的人员构成,虽然没有找到官方很权威的说法,但很多内部人士透露,绝大多数都是劳务派遣,员工工资要远低于正式员工。在查资料的过程中,让我更吃惊的是,我们有些企业的劳务派派遣员工,竟然占比达到9成,这太离谱了。
为什么大家会热衷于用劳务派遣工,一是便宜,二是出了事还可以甩锅!这些年,我看劳务派遣的做法挺遭诟病的,值得我们反思。我看日本的劳务派遣公司,用的大多是中国工人,一是日本人力缺乏,二是图便宜,这情有可原。可我们搞劳务派遣,用的都是本国人民,压榨的都是自己人。
以此次招标为例,如果我们的企业都是用的正式员工,人力成本必然上升,竞标价格也不可能这么低,也难怪人家觉得我们坏了规矩。我们企业拼命压榨劳动力成本的做法,实在不值得提倡,其结果是,中国人作出巨大牺牲给世界提供廉价产品,自己的国民所得并不多。
个人觉得,哪怕欧盟不以这种理由搞我们,我们自己也应该反思一下低价策略。不是说企业不能低价,而是我们的低价要靠完备的产业链、科学的管理来取得,而不是想方设法在压榨员工的待遇来获得。在把员工待遇保障好的前提下,你还能低价才是真本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