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阿尔巴尼亚有着丰富而迷人的合作和双边关系历史,2024 年是两国建交 75 周年。

两国领导人的首次接触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当时,共同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将两国联系在一起。

欧盟与美国压力下的阿尔巴尼亚与中国关系。

中阿关系十年亮点

2013 年,阿尔巴尼亚社会党上台执政,总理埃迪·拉马成为该国政治决策中最重要的角色,包括外交事务。同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引起了阿尔巴尼亚的关注。一年前(2012 年),尽管政府更替,但阿尔巴尼亚已成为中国 – 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一部分,双方的沟通渠道和合作潜力不断加深和扩大。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2014-2015 年),总理埃迪·拉马三次访华,出席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和在苏州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高层峰会等活动。

从双方的时间表和官方声明来看,虽然最初的四次峰会(2012-2015 年)的议程上都有具体合作的蓝图,特别是大型项目,但随后几年主要涉及双边讨论一般性协议和未来的潜在合作领域。

有人认为,2016 年里加峰会之后发生了转变。在此期间,阿尔巴尼亚总理在声明中采取了不那么乐观的语气,明显没有提及之前强调的项目。阿尔巴尼亚政府对这些举措的直言不讳程度有所降低。这种态度的转变在拉马的评论和声明中尤为明显,因为他在这个问题上的公开言论变得不那么频繁,也不那么热情了。对这些举措缺乏讨论表明,当时阿尔巴尼亚可能正在重新评估其在这些平台上的定位,以及对中国的定位,因为这些言论表明了与之前立场的偏差。

此外,2017 年后阿尔巴尼亚最高决策者发表的国家言论似乎淡化了这些举措的重要性。政治话语中没有提到"一带一路"或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

尽管如此,2020 年,随着疫情席卷全球,语调和叙事都转向了生存。当时,中国向该国提供了多批医疗援助。2021 年,该国大规模接种了科兴疫苗,尽管这些疫苗是通过土耳其购买的。

2021 年,中阿恢复接触,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中国对该地区访问(包括希腊、塞尔维亚和意大利)的目的是"化解误解,稳定关系",当时正值动荡时期。中国表示,中国始终铭记阿尔巴尼亚方面过去的正义行为,表示愿意与阿尔巴尼亚合作,建立高质量的"一带一路"合作,加强人文、教育和青年交流,将两国传统友谊提升到新的水平。

2022 年,阿尔巴尼亚很少有关于中国的政治声明。事实上,当地关于中国总体情况和双边关系的信息非常稀缺。阿尔巴尼亚的政策制定者大多在西方环境中被问及中国问题。例如,总理埃迪·拉马在维尔纽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NATO) 峰会前夕的新闻发布会上被要求就该国与中国的关系发表评论。作为回应,他表示,阿尔巴尼亚并不是中国投资的重要接受国,也不打算进一步寻求中国的投资。阿尔巴尼亚总理对中国投资的冷漠也反映了政治领域的疏远。

然而,尽管如此,2023 年初,中国和阿尔巴尼亚签署了互免签证协议,这是一个里程碑。该协议预计将促进旅游业和人文交流,并加强两国之间的商业流动。两国游客可以减少旅行中的官僚障碍,实现互访。此外,免签政策将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中阿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

欧盟与美国压力下的阿尔巴尼亚与中国关系。

西方的制约因素和阿尔巴尼亚与中国的关系

小国在与大国打交道时常常陷入两难境地。大国往往会提出某些条件,并在许多情况下将这些条件强加给小国。这些条件通常被设计为要么与大国站在一起,要么与大国对抗。这可能会让小国陷入困境,因为它们可能不得不权衡与某个大国结盟的利弊。大国施加的条件会对小国的外交政策、经济发展和安全安排产生重大影响。从理论上讲,小国需要谨慎处理这些困境,并平衡其利益与大国的利益。

关于阿尔巴尼亚,众所周知,该国有一种独特的亲美主义,这种主义根植于历史和近期事件。这包括伍前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于 1920 年支持阿尔巴尼亚当前边界,以及美国于 1999 年支持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所有政党都认为美国是该国最重要的战略伙伴。美国参与了阿尔巴尼亚的每一个决策过程,从加入北约到加入欧盟 (EU) 的谈判。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欧盟一体化道路,以及通常随之而来的条件。从纸面上看,欧盟的条件性是指改革、立法、法律等;但实际上,它不止于此,因为明确警告阿尔巴尼亚(以及西巴尔干地区)不要与其他国家合作是常识问题。尽管欧盟官员的语言很微妙,但信息是隐含的:阿尔巴尼亚在与中国开展业务时应谨慎行事。

相反,美国提供了更具体和直接的"指导",建议阿尔巴尼亚完全不要与中国合作。随着唐纳德·特朗普上台,针对中国的言论至少可以说有所升级。据报道,唐纳德·特朗普给埃迪·拉马发了一封私人信,在信中明确警告阿尔巴尼亚政府减少与中国的合作。信函内容表明,特朗普对中国在阿尔巴尼亚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以及这种合作对美阿关系的潜在影响感到担忧。

小国在国际关系中往往需要保持微妙的平衡以维护自己的利益。阿尔巴尼亚也不例外,但该国似乎已经做出了决定,无需进一步讨论。无论涉及的利益如何,阿尔巴尼亚的立场都是精确而预先确定的。

阿尔巴尼亚政府愿意听从西方盟友的任何指示,而根本不考虑寻求微妙的平衡。这意味着该国没有独立的外交政策,这种缺乏自主权表明该国将无法做出符合其最佳利益的决定,因为集体(西方)利益是第一位的。

欧盟与美国压力下的阿尔巴尼亚与中国关系。

结论

过去十年,中阿关系错综复杂,导致阿尔巴尼亚不愿与中国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这一政策倾向在阿尔巴尼亚总理身上有所体现,由于他的多面性公众形象和不断变化的优先事项,评估他的行动和行为有时可能是一项误导性的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埃迪·拉马仍然是唯一一位没有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一对一会谈或对中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的阿尔巴尼亚领导人。与中国交往的犹豫不仅是内部因素的结果,也源于对合作的经济利益和增长前景的政治和误导性看法。此外,过去几年的地缘政治格局也对两国双边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阿尔巴尼亚的政治机构,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反对派还是政府,似乎既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平衡该国的权力动态,甚至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然而,在一个联盟和伙伴关系发挥着关键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世界中,脱离中国并不是一个解决方案;它甚至不可能是一个选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