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11日报道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4月10日刊登题为《题:中国经济已见顶?》的文章,文章作者为杰夫·拉比。文章编译如下:
有关中国经济已经见顶的说法吸引了一批出于意识形态动机的末日论者,几十年来,他们一直试图预言中国模式的消亡。此外还有那些地缘战略怀旧派,他们渴望恢复美国主导的秩序,但40年来,这种秩序正被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所取代。
美国资深中国经济分析师尼古拉斯·拉迪不久前在《外交》双月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有力地驳斥了以上种种论调。拉迪展示了对相对通胀以及利率和汇率数据的误读是如何导致得出中国经济增长落后于美国的错误结论。
他首先指出一个“悖论”,即虽然2021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占美国GDP的76%下降到67%,但中国的实际GDP却比2019年高出了20%,而美国仅比2019年高出8%。
拉迪通过通货膨胀和利率的差异来解释这个“悖论”。例如,2023年中国名义GDP增长4.6%,实际GDP增长5.2%。而由于通胀,美国名义GDP增长6.3%,实际GDP仅增长2.5%。
美联储自2022年以来一直在加息,而中国央行去年一直在降息,从而扭转了此前大量资本流入中国的局面。这增加了以美元计价资产的名义价值。拉迪说:“以疲软的汇率换算较小的名义GDP会导致以美元计算的中国GDP相对于美国GDP的价值下降。”
然而,拉迪指出,随着美联储转向降低利率,这些因素都是过渡性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预测,中国的通胀将再次开始上升。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会使人民币走强。他的结论是,中国的名义GDP将再次逼近美国的名义GDP,并可能“在大约十年内实现超越”。
目前看上去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一股强风。但区分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很重要。而在周期性因素方面,中国的工业生产已实现扩张,消费者价格指数也很坚挺。
数据很重要,实地观察也很重要。在过去几周里,我访问了北京以外的三个中国城市(成都、济南、宁波)。在过去15年里,我经常访问这些城市。它们都进行了改造和扩张,并且还在继续。
乘高铁穿过这些城市的郊区时,常常能见到正在施工的公寓,也有新建筑。在市中心,公园和文化中心等城市休闲设施随处可见。而所有这些——现代性、生活质量、超先进的交通系统——在十多年前还并不多见。
这可能是中国持续长期增长的关键。按照大多数衡量标准,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6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约为84%。中国14亿人口中有近四分之一尚未进入城市,这足以抵消人口下降的影响。
这当然也将继续推动中国对澳大利亚资源和能源的需求。拉迪预计,今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约30%,并且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扩大。它的经济影响力,特别是在亚洲,将继续增长并超越美国。
美国通过限制中国获得先进技术来“去风险”的做法只会让中国加大对国内产能的投资。中国领先的手机制造商之一小米刚刚推出了电动汽车。世界汽车制造商对扑面而来的竞争浪潮感到震惊。调查显示,2023年华为仍是全球电信设备市场领导者,约占全球销售额的30%。此外,中国也在成为公认的绿色能源和绿色技术领域领导者。
欧洲和美国的保护主义可能会对寻求扩大出口的中国制造构成打击。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汽车、钢铁、造船和光伏等行业。但以电动汽车为例,约75%至85%的消费来自国内市场,因此保护主义对中国整体增长的影响有限。而另一方面,对中国出口的开放其实有助于抑制发达国家的通胀。(编译/王笛青)
2023年12月20日,在浙江宁波,工人在峰梅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工作。(新华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