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对于纳西族的历史和纳西族的历史,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纳西族的历史和纳西族的历史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纳西族的历史

纳西族的历史

纳西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纳西(纳,纳西语意为大、黑;西,意为人、族)、纳、纳汝;他称麽些、摩梭等。主要分布于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周围各县亦有分布。人口277750人(1990年)。其先民为南迁的古氐羌人,晋代居越巂郡定笮县(今四川盐源),称摩沙夷,唐代称磨些蛮,分布在今川、滇雅砻江下游和金沙江两岸,为乌蛮之一,曾有一部分越金沙江进入洱海东部今宾川一带建立越析诏(磨些诏),为洱海地区六诏之一,后统一于南诏。

为南诏与吐蕃角逐之地。元明至清初,其首领历受中央王朝封为世袭土官,其著者有明代木氏土知府。操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文和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文,不通行,通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牧业,生产水平较低。丽江有手工业及商业。

建国后建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族经济事业均有较大发展,本民族学者对东巴文的研究尤为突出。

纳西族历史简介东巴是怎样发展的

纳西族(Naximinority)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为云南特有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芒康县。[1]

纳西族有本民族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1]。纳西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古今中外。

纳西族中家族组织普遍存在,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泸沽湖地区纳日人(摩梭人)的亲族组织保持着比较古老的特征[1],纳西受汉影响较深。

中文名

纳西族

外文名

Naximinority

别名

摩西,麽些

人口

30.8839万人(2000年)[1]

文字

东巴文字

信仰

东巴教

分布地区

云南,四川,***等地区

语系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1]

语言

纳西语

纳西人的历史等

简介~中国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原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边县、木里县和***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现有人口为324680人,昆明市非土著民族中的第一大民族,有支系摩梭人。

历史~族名“纳西”是该民族聚集的西部地区24万人的自称;东部地区多自称“纳汝”,还有部份地区自称“纳恒”、“纳”。“纳”在纳西语中有“大”或者“尊贵”的意思。“西”、“汝”、“恒”都有“人、族”的意思。过去东部地区的纳西人被称为“摩些”,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确定为“纳西族”。人口及分布截止1990年该族人口为27.801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周围诸县及临近各县,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和***的芒康等地亦有分布。语言文字纳西族讲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以金沙江为界,西部约20万人,内部能互相通话;东部中又分为三部份,各有土语,互相通话有困难。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人就创制了古老的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文和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文,这是至今世界上少有的还流传的民间活的象形文字。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典籍称为东巴经,中国藏有9000册左右,世界其它各国藏有1.1万册左右。1957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方案,现在通用汉文。历史由来渊源于南迁的古氏羌人的一个支系。其先民在晋代史籍中称“摩沙夷”、“磨些”,意思是“牧牛人”。他们先向南迁至岷江上游,又象西南方向迁到雅垄江流域,后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唐代,他们聚集在丽江、永宁一带,先后被吐蕃(藏族)和南诏(彝族和白族的先民)所统治。三国时内部已有阶级分化,唐初曾建立越析诏(磨些诏),为六诏之一,后为南诏所灭。南诏统治者曾将上万户的磨些人迁到昆川地区,这些磨些人后来与白族融合。明初,不少戍边的***也融合到纳西族中。从明朝到清朝,一些首领先后被中央王朝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其管辖地区基本上都已进入封建领主制发展阶段。尤其是清初实行“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东巴起源于哪里

东巴是纳西族民族的重要内容之一。东巴指纳西族古代,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云南纳西族东巴与***象雄雍仲本教是同一或同源,雍仲本教曾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东巴教产生过深远影响。从民族发展历程看,纳西族东巴教与***本教息息相关。首先,二者共同崇拜同一祖师说明了其同一性或同源性。雍仲本教的创始人和导师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敦巴幸饶,东巴教的创始人是丁巴什罗。据考证,东巴所崇拜的祖师,就是雍仲本教祖师。

云南纳西族东巴与***雍仲本教是同一或同源,雍仲本教曾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东巴教产生过深远影响。”***自治区社科院原副院长、藏学家巴桑罗布的这项研究成果,印证了古代***与周边地区交融的历史。

有关纳西族的资料

纳西族是我国居住在金沙江上游地带的少数民族,除四川、***有少量分布外,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其周边的中甸、宁蒗、维西、永胜、德钦等县。据1990年人口普查,全国纳西族有278009人,其中云南省有260388人,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有184894人,占全国纳西族总人口的66.5%,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区。

纳西族的自称因方言不同而有所区别:丽江等地多自称“纳西”,宁蒗、四川盐源等地自称“纳日”、“纳汝”或“纳恒”。按纳西语分析,“纳”有“大”或“尊贵”的意思,“西”、“汝”、“恒”等意为“人”或“族”。1954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以“纳西”作为共同族称。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大致以金沙江为界分为两个方言,方言之间相互不能通话,而纳西语的标准语则以纳西语西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丽江县城大研镇的语音为标准音。在纳西族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曾经有过东巴文、哥巴文两种文字。“东巴文”是纳西族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以前)就创造的一种象形文字,由象形符号、标音符号和附加符号组成,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还流传在民间的活的象形文字。

纳西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同云南大多数少数民族一样,发展不太平衡。到共和国建立前,丽江县的纳西族聚居区是封建地主经济,并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甸县的一些地区仍保留着领主经济的残余;宁蒗到还基本处于封建领主经济阶段,并保持着对偶婚和母系家庭残余。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纳西族人民创造了富有本民特点的灿烂,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纳西东巴在云南各民族独树一帜,是纳西族人民的骄傲,比如东巴文对于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在《东巴经》中,一方面保留了许多古语古词,是纳西语和其他亲属语言作历史比较的极好材料,另一方面又记录了大量的纳西古代文学。

与东巴发展的同时,纳西族又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先进,从而丰富了本民族的艺术传统和内容。从明代开始,以丽江土司为首的贵族领主首先接受了汉,他们大都能诗能文,如木公曾写下了《雪山诗选》,木增曾写下了《云迈淡墨》等诗集。

纳西族一般居信在坝区、河谷和半山区。坝区民间住房多系土木结构瓦房,格局多为“三房一照壁”,山区多是低矮的木楞房,以木板覆顶。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多数地区实行一夫一妻制,旧时婚姻由父母作主,婚前社交自由。宁蒗泸沽湖周围的摩梭人则还保留着母系家庭和对偶婚的残余。随着婚姻法的贯彻,一些古老的婚俗正在逐渐改变。

纳西族能歌善舞,在生产劳动和民族节日中常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古老的传统歌舞曲调有“喂麦达”(丽江)、“火搓圭”(永宁)、“呀号里”(白地)、“哦热热”(丽江大东)等;民间乐器以葫芦笙、竹口弦和直笛为主

纳西族的舞蹈起源有什么传说

古老的东巴舞谱《祭什罗法仪跳的规程》中,记下的第一个舞蹈是《舞的起源》。

上说:“远古的时候,在人类生长的丰饶辽阔的大地上,三百六十个东巴还不会跳舞。这时,米利达吉海(传说是人类最早见到的海)长出一株叶细如发的树苗,叫赫依巴达树。

树梢上栖息着大鹏、狮子、飞龙三个胜利神。跳舞的方法和本领首先是由它们三个从住在米利达吉海的金色神蛙那里学来的。

至于金色神蛙,它的舞蹈本领又是从住在十八层天上的盘珠萨美女神(纳西族传说中智慧美丽的歌***神)那里学来的。三百六十个东巴跳的舞蹈最初就是来源于这里。”

类似的传说还有很多,至今依然在流传。

丽江古镇历史传说

丽江古镇叫大堰古镇传说似乎是这样其实现实就是传说。

.身处其竟,就感觉象传说。它的古老,.神秘就是传说。

只是.1996年2月3日,丽江地区发生7.0级地震,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主震发生后又发生余震2529次,最大的一次为6级.之后很快进行的重建.现在的古城..其实就是新重建的。

民间.到没什么特别的传说这个是导游给游客的介绍.丽江古城又叫大堰镇,它由大研、白沙、束河三部分组成,大研古城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叫作大研古城或大研镇。而且大研古城位于丽江盆地的中心,古城的西南角耸立着酷似书天巨笔的文笔锋,丽江盆地则象一方碧玉做成的大砚台,古时“研”和“砚”相通,所以古城叫大研。

说话间我们便到了古城,城口最引人注意的应该是一双水车吧,有人说它是子母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人水车。过去古城里就有水车,今天在一些偏远之地也在使用。

古城形成于南宋后期,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三万人,1986年成为级历史名城,1997年又被列入世界遗产,丽江古城除了同苏州古城一样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外,还在古城选址、街道和房屋布局、纳西民居等方面别具一格。

纳西族在历史中是如何形成的

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

纳西这一族名来源于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汉代文献中的“牦牛夷”和“摩沙夷”,就是纳西族的先民。

因地域不同纳西族也有不同的自称,如“纳西”、“纳”、“纳汝”、“纳日”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纳西。纳西族人在自己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

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经典的《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发展历史的珍贵资料。

纳西族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土豆、麦、豆类和棉、麻等。金沙江两岸是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多,被誉为植物宝库。

返回目录

纳西族的历史

纳西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纳西(纳,纳西语意为大、黑;西,意为人、族)、纳、纳汝;他称麽些、摩梭等。主要分布于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周围各县亦有分布。人口277750人(1990年)。其先民为南迁的古氐羌人,晋代居越巂郡定笮县(今四川盐源),称摩沙夷,唐代称磨些蛮,分布在今川、滇雅砻江下游和金沙江两岸,为乌蛮之一,曾有一部分越金沙江进入洱海东部今宾川一带建立越析诏(磨些诏),为洱海地区六诏之一,后统一于南诏。
为南诏与吐蕃角逐之地。元明至清初,其首领历受中央王朝封为世袭土官,其著者有明代木氏土知府。操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文和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文,不通行,通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牧业,生产水平较低。丽江有手工业及商业。
建国后建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族经济事业均有较大发展,本民族学者对东巴文的研究尤为突出。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