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布林肯的邀请,我国外长王毅将于本月26号至28号访问美国。而就在王毅外长动身之前,有美媒援引美国大豆出口委员会发布的消息称,一支中国大宗商品进口商代表团,在23号出席中美可持续农业贸易论坛期间,同美国主要农作物贸易商签署了价值数十亿美元,涵盖玉米、高粱、小麦共计11份农产品采购协议。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双方此次签署的采购协议是以框架合同形式体现,属于不具备约束力的购买意向书,但是美国大豆出口委员会依旧对此给予了很高评价,这象征着从2017年之后就转冷的中美大宗农产品交易,终于在2023年即将进入尾声时有所回暖。

与此同时,布林肯还在联合国就中美之间加强合作给出了最新表态。据观察者网援引美国国务院网站24号发布的消息,布林肯在当天出席安理会会议时提到了王毅外长即将访美,布林肯称“安理会成员,尤其是常任理事国有责任防止冲突蔓延,期待中国外长在访问华盛顿期间,中美能够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点”。

王毅访美前夕,美媒称中国与美签署11份采购协议,价值数十亿美元

布林肯曾在今年年中来华访问

布林肯的讲话意味着王毅外长此行访美,在巴以问题上的合作是美国期待与中国讨论的重点议题。然而,相比较中美在巴以问题上的分歧,当前中美在两国关系上存在的问题要更复杂的多。首先是两国关系压舱石的军方交流和沟通,对此,美国已表露出了主动修复双方军方高层关系的意愿,已决定派遣代表参加于10月29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届香山论坛;其次则是加强民间往来,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于10月22日对外宣布,中美将于11月1日全面恢复北京-旧金山直飞航线。

至于此次和美国签订11份农产品采购协议,则是中美在经贸领域的“破冰合作”,由于此前中美关系遇冷,中国强调了粮食自给的重要性,从采购明细上来看,我方这次购买的粮食为玉米、高粱和小麦,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大豆出口国,巴西在今年迎来了大丰收,以至于有不少中国进口商从6月中旬,也就是巴西的第二轮玉米收获季开始,就开始将原本属于美国的订单转向巴西。

王毅访美前夕,美媒称中国与美签署11份采购协议,价值数十亿美元

中美签署数十亿美元农产品采购协议或为双方关系缓和带来契机

而到了9月份时,中国从美国购买的玉米,已经远远低于中国从巴西购买的玉米数量。因此,选择在王毅外长出访美国之前签订大宗采购框架合同,主要目的是为了向美国的从业者,也就是美国民间释放出善意,证明中国依然愿意同美国在可以合作的领域进行广泛合作,无论是大宗采购还是农业技术创新。

当然,虽然这次中美之间多个领域的交流有了转暖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关系将会慢慢融冰,王毅外长的访美也不代表中美之间会消除所谓的误解和矛盾,我们暂时只能将这次访美之行定位为中美两个大国竞争过程中的“中场休息和调整时间”。因为双方在一些敏感领域依然矛盾重重,例如关系到两国未来发展和前途的科技领域,美国依然对华咄咄逼人,不断出台各种限制法案,势要将中国围困在美国可控制范围之内;同时在台湾议题上,美国也在静静等待台湾地区2024年领导人选举的落幕,并根据形势的发展随时对华出牌。

王毅访美前夕,美媒称中国与美签署11份采购协议,价值数十亿美元

中美当前面临的这些问题,需要美国内部的有识之士们站出来,为构建和谐健康的中美关系而积极发声,这才是“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的真正涵义。否则,中美关系将无法改善甚至会进一步倒退,这对两国甚至世界来说都是不愿看到的局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