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11日报道英国《金融时报》网站9月6日发表题为《全球化能否经受住美中竞争的考验?》的文章,作者是艾伦·贝蒂。全文摘编如下:
冷战后全球化时代开启,此后一系列冲击引发了人们对于全球化消亡的悲观预言。“9·11”恐怖袭击、全球金融危机、新冠疫情、俄乌冲突……每一件事都让人担心全球贸易的车轮会陷入沙坑停下来。
但每一次这个体系都活了下来,甚至蓬勃发展。供应链继续在全球运转,数字技术为新形式的全球化铺平了道路。
全球贸易现在正面临着迄今为止的最大挑战,即美中之间的大国竞争。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此前曾列举了两国减少经济联系的风险。他说,一个“完全脱钩的世界”将“(破坏)过去4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条件,预示着东西方之间铁幕的回归”。
如今,美中竞争对全球化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北京和华盛顿正在半导体、清洁能源、电信、电动汽车、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领域争夺关键矿产和技术优势。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维拉今年7月说:“全球贸易正处于令人不安的时期。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气候危机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她补充说,在关于脱钩的论调持续数年后,“贸易可能将开始沿着地缘政治界线遭遇阻碍”。
美国决策者们现在正变得更加强硬,切断经济联系。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说:“在讨论对华政策时,没有一个有抱负的人愿意充当鸽派。这造成了一种潜在的十分危险的态势。”
随着支撑全球贸易的通道——运输货物、大宗商品和传输信息的网络——日益政治化,全球经济出现了新的裂缝。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政治压力,全球贸易迄今为止仍表现出惊人的韧性。多项研究强调,即使美国转向保护主义,与中国打关税战,投资和贸易出现根本性中断也只是暂时的。
以美国和中国为中心,将各国划分为两个地缘政治集团后,世贸组织经济学家估计,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两个集团之间的商品贸易增幅仅比集团内部的贸易增幅低4.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还发现,相比集团内部,地缘政治集团之间的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相对较少,但迄今为止这个差距较小。
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商学院地缘政治与战略教授西蒙·埃弗尼特说:“你对全球化有多悲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衡量标准。”全球商品贸易已从新冠疫情冲击中复苏,跨境数据流和服务,尤其是数字化服务,表现良好。
这种韧性可以归结为两个因素:跨国公司灵活的适应能力,以及迄今为止拒绝站队、务实的国家政府。尽管全球地缘政治动荡加剧,但一些国家,尤其是中等收入经济体,为防止不稳定进一步加剧提供了支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总结称:“与冷战初期不同,一批不结盟国家正迅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成为地缘政治集团之间的桥梁。这些连接器的出现可能给全球贸易和经济活动带来韧性。”
鉴于华盛顿与北京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一个问题出现了:这些基本上不结盟的国家还能把这个体系维系多久?
当前,大国竞争在多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领域以低层次冲突的形式出现。
围绕5G移动技术展开的旷日持久的斗争就是一个案例。美国敦促盟友将中国制造商华为排除在网络设备供应商名单之外,但成败参半。澳大利亚和日本完全禁用华为设备。最初对华为充满热情的英国后来态度大转弯,也跟进限制华为,不过给出的最后期限很宽松,要到2027年。一些欧盟成员国和亚洲国家则不同程度允许使用华为设备。
电动汽车是美中关系紧张的另一个症结。拜登政府试图通过大规模补贴和关税,打造一个基本上独立的北美电动汽车市场。加拿大8月屈服于华盛顿的外交压力,宣布将与美国一样,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
关键材料是双方第三个竞技场。绿色转型引发了一场充满地缘政治色彩的争夺,双方竞相确保稀土、锂和镍等资源供应。但中国在这场竞争中行动积极,准备充分。(编译/郭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