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对于柴静的节目面对面_柴静面对面丁教授,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柴静的节目面对面_柴静面对面丁教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柴静专访丁仲礼被问中国人是不是人

记者:但是IPCC这个方案是不算过去的,它只算当下,而且他认为发达 率先减了,减了80%,还不行吗?

丁仲礼:就是说这里面我们先不跟他去争论,咱们把以前的事放一放,那我们就看今后。减排就是这个词说起来很好听,从我刚才讲到的(跟)排放权分配是一回事。这个很好理解,8000亿吨的蛋糕是定下来的,

丁仲礼:尽管减80%,一步一步往下减,但是你基数大呀,你的基数是发展中 的4.8倍,你就往下这么切蛋糕,它就马上就是切走,是你的二点几倍了,所以说这里面是包含了一个非常大的陷阱。

记者:陷阱?

丁仲礼:就是一个陷阱。

丁仲礼:如果是今后的排放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国际上的限制的话,那么这个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就会变成一种非常非常稀缺的商品。

记者:就是你想要排有可能……

丁仲礼:你不够排你就得买,如果是你承认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是一种稀缺商品的话,

记者:真金白银。

丁仲礼:那么这个8000亿吨分配的过程当中,多分一点,少分一点是多大的利益。

(世界人口大国1900——2005年人均累计排放二氧化碳量图表)

从这张图表中,可以看出发达 在过去百年间的工业化进程中,人均累计排放量远远超过了发展中 。由于基数巨大,发达 在此基础上承诺的减排指标实际上为自己明确了还是相当大的未来排放空间。

记者:但是我们也看到,有发达 的首脑在当时就表达了比较强烈的意见,他会认为说,我给我自己定指标还不行吗?

丁仲礼:那当然是不行。你定指标就是你要取一块更大的蛋糕,那我以后这样定指标行不行,我以后人均排放跟你一样多,这我不过分吧,我历史上少排很多吧,今后40年的排放我跟你一样多,或者中国说得更白,我就1990年到2050年,我的排放只需要你的人均排放的80%,行不行。

记者:那他可能就会说,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你这么一乘那个基数太大了。

丁仲礼:那我就要问你了,你就是说中国人是不是人?这就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了,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你这个是以 为单位算的,还是以人为单位算的。

返回目录

中科院院士问懵柴静事件的介绍

中科院院士问懵柴静事件主要是说中科院院士丁仲礼应柴静的采访,主要探讨和解答环境问题。

这个采访最主要的矛盾在于柴与丁在认知层次上的差距(其原谅我使用的是差距而不是差异)。丁院士作为研究古地质的泰斗,其研究的时间跨度以亿年计,同时长时间的科研工作也使其相对于普通人更加的理性而富有远见。

而柴静在这个采访中所表现出来的,更像是一个普通人针对环境问题所发出的的诘难。凭借着自己的直觉和生活经历,妄下论断。从立场上就与丁院士相悖,所以我们在视频中看到柴的面部表情多次表现出惊讶和对对方的不认同。

扩展资料:

柴静在采访中的错误:

1、首先柴静是站在自己预设的立场上来看待环境问题。

2、柴静还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就是她潜意识地认为,西方发达 的价值观和所谓的主流科学界的结论是正确的。

3、柴静人为地将中国以及发展中 的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割裂开。

4、作为一个记者,在这次的采访中,柴静没能够做到一个记者该有的客观和公正。

参考资料来源:

齐鲁晚报-中科院院士丁仲礼问懵柴静 全程回顾面对面的这段精彩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