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军队发起的二阶段反攻再度受挫,多条战线进展缓慢。以至于有消息称,乌军高层正计划放弃北约式的战术思路,转而继续使用苏式战术对抗俄军。而这种变化的背后,折射的是美国方面从装备建设体系到战术指挥体系的双重失败。这里面,装备体系的问题没必要赘述,看看那些一上战场就被俄军地雷留在雷区的各型重装备就明白了。
我们这次主要探讨的,是西方战术指挥体系的问题。
事实上,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虽然这上面这则消息尚未得到进一步证实,但从现阶段的俄乌前线态势来看,乌军领导层会萌生出调整战术思路的打算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更不客气一点的说,乌军居然现在才反应过来要调整战术,才让人感到意外。
【被俄军摧毁的乌军豹2纵队】
要知道从6月初开始到现在,乌军的反攻已经持续了足足2个月时间,付出了上万人的伤亡。但他们取得的战绩却寥寥无几,除了几个位于双方接触线灰色地带的村庄外,乌军就几乎没有再取得任何突破性进展。
甚至于,当我们将目光放到整个战线上时会发现,除了一支冒进的乌军小队成功推进到了俄军的“龙牙”防线之外,其他参战的乌军部队连俄军防线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他们其实一直在俄军第一防线的警戒区内活动,然后被俄军的地雷与炮火阻隔在了这里。
尽管在最近几天时间里,有许多西方媒体将乌军的装甲车推进到“龙牙”防线一事视作乌军反攻的巨大成功。但从军事角度来看,考虑到俄军的防线主体由至少5道防线构成,纵深可达30-50公里。乌军花了2个月时间、上万伤亡,才勉强推进到俄军第一道防线门口一事,显然不是什么值得吹捧的“战绩”。
【俄军的五重防线部署示意图】
因为按照目前这个推进速度,乌克兰可能需要几百个月的时间才能实现他们反攻到亚速海,切断俄军陆桥的目标。而在这种情况下,乌军领导层会想要调整反攻行动的战术规划,也就可以理解了。
毕竟,导致乌军反攻成果寥寥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北约为乌军提供的错误建议与人员训练。
事实上,早在7月初乌军在反攻中陷入僵局时,就有不少轮换下来的乌军在采访中表示,他们在北约教官那里学到的知识根本派不上用场。
这些北约教官虽然在名义上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这些经验其实都是在中东或者其他地区的治安战与反恐行动中积累的,根本不适用于俄乌冲突这种高烈度机械化战争。
【被摧毁的乌军布雷德利步兵战车】
与此同时,这些北约教官也不愿意深入了解前线形势,而是刻板的将自身经验传授给受训的乌军士兵。
典型例子就是在德国学习豹2坦克驾驶的乌军士兵,向德国教官询问如何应对战场上的雷区时,德国教官直接回了一句“绕过去”。全然忽视了俄军布置的雷区纵深长达数公里,宽度达到了数十公里的现实。
美军的教官也存在很大的纸上谈兵问题。据许多在波兰受训的乌军士兵表示,来自美国精英游骑兵部队的美军教官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民用无人机补充前线部队的侦察能力。他们一边强调要让乌军士兵学会在不使用电子地图的情况下确定自己的位置,一边“天真”的认为己方的无人机部队能够及时为他们提供前线情报。
【讽刺北约教官水平的漫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北约教官的唯一用途就是教授乌军如何使用北约武器。在具体的战术层面上,这些“身经百战”的北约教官还不如那些真正和俄军打过照面的乌军老兵。
除了战术理念存在问题外,北约在协助乌军制定反攻计划时还犯下了刻舟求剑的错误,直接将装备了北约武器、经过了北约训练的乌军“北约旅”当做北约部队,并让他们用北约式的集群进攻冲击俄军阵地。至于结果嘛,俄军阵地前的豹2坦克与布雷德利装甲车墓地就是一个例子。
北约方面显然忘记了,北约式的进攻方式能够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北约能够在一系列不对称冲突中占据压倒性的制空权与火力优势且敌人过于弱小。但当这种弱小对手变成了占据着战场制空权与火力优势,拥有大量坦克、反坦克导弹与武装直升机的俄军时,北约式的集群进攻也就成为了排队送人头。
【被击毁在前线的乌军豹2与布雷德利】
而这也是乌军打算重新用回苏联式战术的根本理由。因为尽管苏式装备和战术看上去不先进、不高级,仍然是集中优势火力与兵力展开重点突破那一套。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前线乌军重型武器不足,空有兵力规模的当下。这套源自苏联时期的战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在局部战线上拉近乌军与俄军的实力差距,进而让乌军部队有更大的概率突破俄军的防线。
【重新控制哈尔科夫的乌军部队】
至少在去年的哈尔科夫与赫尔松反攻行动中,乌军确实凭借着这套战术取得了不菲的战果。而现在的前线战况则证明,北约的战术理念与作战模式完全就是徒有其表,只适合欺负实力远不及自身的弱国。
一旦遇到像俄罗斯这种实力不俗的对手时,这套“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的战法,也就失去了发挥空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