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一个经典实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心理学家约翰蒙尼为了探究“玩耍”的意义,曾用猴子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找来几只活泼可爱的小猴子,单独关在一个笼子里,与其他猴子隔离开来,不让它们跟同伴有玩耍、嬉闹的机会。
结果,那些被剥夺了玩耍机会的小猴子,成年后在性格、行为习惯上,显得比其他猴子更加孤僻、木讷,有时还会表现得敏感、易怒、暴躁。
这个实验震惊了很多教育工作者。
美国人类学家Ashley Montagu曾说:
“玩耍的能力是儿童心智健康的主要评判标准之一。”
现在的很多孩子,能够自由自在与同龄孩子一起玩耍,似乎变成了一种奢望。
这些孩子的课余空闲时间,被父母紧凑地安排在各种特长班里。
玩耍完全被父母视为影响孩子学习的对立面来看待。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恰恰南辕北辙。很多孩子渐渐地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以及人际交往障碍,可能与童年时期缺乏玩耍时间息息相关。
TED的一个著名演讲《Play is more than just fun》,由美国国家玩耍研究院的创始人Stuart Brown博士展示了相关研究成果。
科学家将小老鼠分为两组进行对照: 一组可以自由玩耍,另一组被限制玩耍。
随后,科学家将一个带有猫气味的项圈,分别放入两组小老鼠。
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小老鼠都以同样的速度逃窜躲藏起来。
不同的是,能够自由玩耍的那组小鼠,很快就会出来继续试探活动;而被限制玩耍的小鼠们,却再也没有出来。
Brown博士强调:
“玩耍能够给包括小鼠在内的动物带来更加积极正面的情绪与生活态度,而被剥夺了玩耍权利的动物,大脑的功能发育将受到严重影响,并且会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
看完这个实验之后,作为父母的你,是不是该反思一下你留给孩子的玩耍时间是不是足够长呢?
之前看到一个新闻,一名浙江男生,在网络上引发大量关注。
该男生本科就读中科大,毕业时,收到哈佛哈佛、斯坦福、耶鲁、加州理工等9所世界名校全奖直博offer。
简直妥妥的一枚学霸,为什么孩子会这么优秀?
用男生父亲的话说:“他们从不强迫孩子去做不喜欢的事,到高中毕业都没上过任何辅导班。 小时候他是孩子王,特爱玩,除了玩就是看书。”
妈妈谈及自己的育儿经:“儿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买了大量的拼图,每到传统节气,都会带着他去乡间或者山野亲近自然,“只要有时间,就会陪他到处走走,这些年,几乎跑遍半个中国。”
该男生聊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说: “做喜欢做的事情,保持开心最重要。”
评论区有个网友搞笑又扎心地评论:关于我在人间凑数的二十年!
学霸从来都不是横空出世的,除了家庭教育本身,就是父母给予孩子玩耍时间的多少。
玩耍本身就是一个自由探索世界的过程,孩子有机会接触大量新鲜事物,会不断提升孩子的创造力、随机应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知名人士也是对孩子玩耍持支持的态度。
将三个孩子送进斯坦福大学的陈美龄也认可玩耍的重要性: “告诉孩子学习也是玩耍,玩耍时也有学习的机会。”
吴军博士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里也谈及: 他会给孩子很多户外玩耍的时间,却会限制孩子玩电子游戏的时间。
《自驱型成长》一书中提到训练孩子大脑的几种方法里,其中方法之一就是孩子动起来,让孩子更多地玩耍,走出户外,跟小朋友们互动,到处去疯,去玩,去跑。
父母不要将孩子禁锢在各种特长班和补习班里,留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孩子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很多惊喜!
很重要的,我小的时候,大概五六岁吧,上幼儿园了,那时候我除了玩还是玩,跟门口的小朋友一起到处跑,到处玩,藏猫猫啊,去田地里挖坑啊,跳皮筋啊,扔沙包啊………我的童年很快乐。
我妈的干儿子,比我大一岁,小的时候我们都在大街上跑着玩,他被他妈从幼儿园开始每天放学都关在家里,背诵字,还有写字,唐诗……他趴在墙上往墙外看我们在玩游戏,他想出来跟我们一起玩。
很多年过去了,前几年听我妈说,他考上大学以后,开学的第二天他就从学校楼顶跳楼了,还写了遗书,大概的意思是,他的童年不快乐,整天都是读书写字,从小没有朋友,他的人生不由他做主,他活着很累很累,想谈个对象你们都不同意,我连喜欢的人都不让我喜欢,活着太累了,心太累了,你们让我考上大学我也完成了你们的愿望了,我该走了,离开这个让我失望而又绝望的生活环境了。
我们家孩子现在四岁,这个年纪就是玩心太大,我们就让她随便玩,跟小伙伴一起到处跑,我们家孩子从小就是散养的,不会圈养她,孩子长大了才会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玩耍对儿童非常重要,儿童的天性就是玩耍,在玩耍中开动脑子,观察世界,感受成人的表情语言,慢慢模仿学习。我儿子小时候,我们经常推着小车到户外玩耍,抓踢小皮球,还露出天真的银铃般的笑声,很可爱,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风和云,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国外有些国家小学只上半天课,下午课外活动感受自然社会,我们国家学生学得太多,真正热爱大自然的少,所以开始学得好,到后来就缺少重大的科学发现。玩耍是压倒一切的重要,只有内心深处喜欢一个东西,才能一辈子坚持下去,只有玩耍,才能玩出花样,玩出境界,大胆玩,放手去玩耍。
对于幼儿来说,玩耍的好处和重要性,可能远超想象!
别的先不说,玩耍中充满了乐趣,这于孩子有益处,单单这个理由已经足够了。认知心理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玩耍在孩子的智力发育、身体发育和社交能力培养方面占据重要地位。事实上,学与玩是相辅相成,很难截然分开的。孩子的本能就是边学边玩,在玩耍中学习。在玩的过程中,孩子的大脑会不断受到刺激,因此变得越来越聪明。玩耍是一种出于天性的,能够帮助孩子培养足够的智力来应对生活的挑战的方法。
另外,研究结果显示,自由玩耍可以增强大脑的执行功能区,这个区域负责处理并储存信息,整理思路,控制冲动,避免分心,以及专注完成某一项任务。一些研究还发现,孩子控制情感和认知冲动的能力,与其学习成绩和今后的人生都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从发育角度看,玩耍能促进更多功能方面的发展。包括执行功能、语言、早期数学技能(数字和空间概念)、社会发展、同伴关系、身体发育和健康的改善,以及代理感的增强。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儿童来说,游戏是非常重要的康复干预方式之一。比如改善注意力缺陷,改善多动障碍,对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技能等也有益处。
玩耍对儿童有多重要?
人的智力获得百分之六十在零到四岁,剩下的百分之四十获得在十二岁之前,谁给孩子的智力的?父母的遗传基因,放有很多智力方面的记忆,为什么还要提获得?父母不是给了吗,基因的大门不是开着的,只有靠孩子去寻找开门的钥匙,这把钥匙又是什么呢?
钥匙,孩子对事物的感觉,最先出现感觉是什么呢?饿了,含着奶嘴,奶水流入,饥饿与饱胀交换后的舒服,哭声回应,放下和抱起来的不同,这些感觉传达生存需要的信息,还不是智力获得过程。
乱扔东西,常见的幼儿玩耍的行为,其中孩子获得什么样的感觉呢?手触摸物件的冷热软硬的感觉,点击大脑对应的记忆,(打开基因大门)然后摆放在一起,完成了手对物体的观察,这是一次观察力的获得,也是一次注意力的停留,孩子如愿地将东西乱扔后,会有快乐的表情和声音,这是表达力的练习,下一次孩子乱扔东西,会用前一次感觉,这已经不是钥匙了,而是通行证了,直接去对接记忆里的内容。
通过一次乱扔东西,孩子获得了,观察、注意、表达的智力获得,足以说明,玩耍对儿童的重要性,还不仅仅是这些,玩耍同时给我们提供了,完善孩子先天感觉行为的重要机会。
孩子半岁以后,开始乱丢东西了,不需要教的行为,乱丢东西的感觉是舒服的,对其引导,在他的面前,示范将东西丢进容器中,他模仿将东西丢进容器中,当他把东西丢进容器内,拍手鼓励,他更愿意将东西往容器内丢。
这样引导的目的,让他的动作有了方向感和目的性,乱丢东西的先天行为,也得到延续和充分的表现。
丢东西的行为,所有兴奋点,动作完成后的成就感。把东西按一定的方向丢进一个固定的容器,反复成功之后,记忆依赖的对象,从单一丢的动作变成了丢进某一个容器的兴奋点上,动作有了准确性的要求,这是动作由乱向规范的变化,也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的开始。
这个细节上的变化是引导的结果,也是后天对先天记忆内容的完善和补充。这样的完善和补充形态:丢东西的行为获得智力,作为载体,让丢东西有了,方向感和目的性,等于在载体上增加了新的智力内容,感觉上有了精准方向,注意力、观察力都有了提升。
丢东西有了方向和目的,说明了孩子有意思控制动作的现象出现了,大脑发育的一个新的起点,学会控制动作,成为孩子,后天对象的记忆依赖,这样的进步不亚于学会走路的变化。
玩耍对儿童的重要性,在于,智力获得实现最大化,在于,完善孩子先天感觉行为机会的把握,记住,所做的这一切都要在孩子快乐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