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可耻的,西方国家的人对于打仗被俘并不感到可耻,甚至打不过的时候觉得投降都是一种策略,西方人倒是认同了中国那句古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是传统的东方文化则把被俘视为耻辱,与投降混为一谈,中国过去普遍也是传统的战俘观,比如当年进攻金门岛失败被俘后又被国民党遣返回来的解放军被俘人员,还有后来志愿军回大陆的战俘,很多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直到80年代才平反恢复名誉。
事实上有战争就会有战俘产生,战俘固然有一些是意志薄弱而放下武器,但也有一些是因为受伤或者弹尽粮绝等失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俘的,不能说战俘就一定是投降。当年志愿军被俘人员在关押他们的战俘营也和敌人进行过坚决的斗争,还有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官兵在上饶集中营也和那些特务进行过坚决的斗争。
面对生死,任何人都会惧怕,只不过表现的程度和方式不同,为国参军、为国打仗,这本身就是参透了生死的意义,为国尽忠、舍身杀敌这是军人亘古不变的涵义。 战场上千变万化,光荣牺牲或者与敌同归于尽成为英雄纵然是大义,但不幸被俘也是一种牺牲,等到他们回来的那一天我们同样应该用英雄的掌声热烈的欢迎。
军人就是为了打仗而生,而打仗又意味着流血牺牲,曾几何时人们只为那些牺牲的将士痛哭流泪,为那些仍活着的凯旋而归的英雄热烈鼓掌、送上鲜花,而同样坚持到最后没有了任何支援、生的希望远离、死的脚步临近的他们成为了敌人的俘虏,有朝一日他们回归时却成为了一种被人冷眼相对、精神、思想都被人们钉在了耻辱柱上,一生都是那样的无助。
但是不要忘记,他们也曾用一腔热血杀敌报国,也曾在父母妻儿的面前承诺一定会活着回来,战场上的那天他们打光了最后一枚子弹、投出了最后一枚手榴弹,端起刺刀的勇气依然,但是最终他们成为了俘虏,但是他们并不是投敌投降,这样的他们难道不也是英雄?
有一天这样的他们回来,我们不应该只是冷漠的看着他们,而是应该抬起双手为他们鼓掌,为他们喝彩,毕竟他们流血了、坚持了,毕竟他们不是投敌了、而是无奈的,毕竟他们还有年迈的父母和日夜期盼的妻儿和兄弟朋友。
英雄不应该只是属于那些牺牲的、凯旋的,也应该属于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他们。
1.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没有谁能够确定得了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而战场却又是十分残酷的,炮火硝烟,面对生死,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是极大的考验。
2.我觉得只要是为国而战,都是我们的英雄,值得尊敬的,即便是后来被敌人俘虏,也没有什么可丢人的,既然发生战争,就肯定有流血牺牲,也会有人被俘虏,这是正常的现象。
3.我们其实以往很多时候对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但是既然讲实事求是,那就应该直面这样的问题。就是真正在作战的时候,如果发生被俘的情况,该怎样去面对敌人,该怎样以相对合理的方式做出有利于己方的行为,以及该怎样保护好自己以取得救援。这些对一些特种兵好像是有培训的,但是对一般的部队,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4.当然,对于做俘虏的感觉,无论日内瓦条约规定的再好,战俘的日子并不是那么好过的,战场上又没有那么多摄像头,如果俘虏多的情况下,为了减少看护俘虏的兵力,实际上是确实有采取了极端措施的,对于军人来说,只有多消灭敌人,才能更有效的保存自己,这个道理永远不会变。
本文系头条号“军校和入伍指导”原创,如有转载、引用请联系本号。
如有关于报考军校、入伍参军及后续发展相关的问题,欢迎关注咨询。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首先一个人为国参加,在战场上只要不叛变祖国,那他就是个英雄,可耻谈何而来?
图注:战俘勋章之比利时二战战俘勋章。
这是为国家而战,而战争也是残酷的,谁人能掌握战争的动向,战争就意外着伤亡,所以说被俘也是非常正常的,我们要正确的看待这个事情,军人在战场上被俘是很正常的,但是最终被俘后的立场取决于可不可耻。下面举一个小例子。
众所周知,我们的刘胡兰同志就是被俘的,但是她被俘后的品质就值得我们尊敬,那是1946年秋天,阎老西的友军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住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调往晋西作战,阎老西趁机扫荡晋中平川,形势恶化。
阎军七十二师师长艾子谦亲率驻大象镇二一五团一营二连及该镇的地主武装“奋斗复仇自卫队”,于1947年1月8日突袭了云周西村,抓走了我地下交通员石三槐、民兵石六儿等及村农会秘书石五则。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中,石三槐、石六儿坚贞不屈,毫不动摇;石五则却屈膝叛变投敌,供出了云周西村的革命干部和党组织。
总结以上,在战争中被俘是正常的,而被俘后的立场确是体验出一个人的品格,有的人被俘后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这是可敬的。而有的人被俘后确叛离了自己的信仰,选择了叛变,成为了敌人,这是可耻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我是“军林天下”团队执行总监晓东,谢谢大家的阅读和关注!这是我的专属稿件末端图片,代表了团队的国际化!男兵代表我,女兵代表“军林天下”团队音乐总监心仪!
不可耻,战争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打不过被俘虏比被打死强。只要心没被俘虏,人在,家就在,国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