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先是“游隼”月球着陆器发生故障,再是“阿耳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面临推迟,美国今年的登月计划可谓出师不利。

路透社1月12日称,美国本周在与中国的登月竞赛中接连遭受两次挫折,这说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探月任务上严重依赖私营企业的新战略存在风险,“随着美国这个唯一踏足月球的国家紧缩预算,其在继承自身宇宙遗产上面临困难”。

此前,美国航天机器人技术公司本周二(9日)表示,由于遭遇推进系统故障,这家私营企业的“游隼”月球着陆器已经无法在月球软着陆。同一天,NASA宣布,推迟其载人登月任务到2026年9月,理由是现有的飞船存在安全隐患,而由私营企业承包的载人航天器和宇航服开发也受阻。

与此同时,中国的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路透社介绍,在实行载人登月任务之前,航天大国都会选择先向月球发射航天器完成先行探测任务,而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计划已经拔得不少头筹。

报道称,2013年12月,中国第一个无人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在月面成功实施软着陆,实现了自1976年以来世界上首次月球软着陆。2019年1月,“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冯·卡门环形山着陆,完成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今年上半年,中国预计发射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探测器,实施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同时开展着陆区科学探测和国际合作。路透社指出,这将是中国探月任务一系列“首次”中的下一个。

NASA局长纳尔逊在宣布推迟“阿耳忒弥斯”计划后也承认,“中国有一个非常积极的计划”。“我认为他们想在我们之前着陆,因为这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宣传上的好处’。”他称。

“与中国登月竞赛,美国一周遭受两次重挫”

当地时间1月8日,“火神半人马座”火箭携带“游隼”月球着陆器发射升空,进行首次登月任务。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报道分析称,美国、印度等近几年纷纷“押注”私企参与太空探索工作,以降低登月任务的成本。在以往,政府往往需要花费数十年时间以及大笔资金才能完成这些任务。

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雷德·惠特克(Red Whittaker)曾领导开发了“游隼”着陆器上的小型四轮月球车,他坦言,在像这次“游隼”的首次登月任务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你有一万件事情必须做对,”他说,“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遇到故障是非常、非常常见的。”

“游隼”登陆失败后,航天机器人技术公司表示,其公司高管本周无法接受采访,但其“游隼”任务负责人沙拉德·巴斯卡兰(Sharad Bhaskaran)去年曾告诉路透社,该公司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们必须成为一家商业公司,我们正努力在这个商业航天的新时代保持竞争力。”巴斯卡兰说,“从预算来看,我们必须更有创意、更有效率,以不同的方式做事。”

近年来,印度、以色列、日本多家私营公司的登月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去年8月23日,经过近一个月的频繁调整,印度“月船3号”探测器终于在月球南极成功软着陆,成为21世纪以来除中国外唯一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在印度初创公司Skyroot Aerospace联合创始人帕万·库马尔·钱达纳(Pawan Kumar Chandana)看来,“游隼”的失败是一个教训,“这是私营实体急需的学习曲线……这激励着我们的初创企业在未来承担如此大规模的任务”。

为服务于美国的重返月球计划,美国航空航天局赞助了一批类似于“游隼”这样由私企开发的月球着陆器。美国另一家私人企业“直觉机器”公司拟于2月中旬发射Nova-C月球着陆器。

“直觉机器”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阿尔特穆斯(Steve Altemus)去年透露,该公司已为登月任务花费了约1亿美元。“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登月计划,而不仅仅是一个着陆器。所以费用会更高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在“游隼”探月任务受挫的消息传出后,《纽约时报》8日评论道,这次失败引发了人们对美国航空航天局依靠私营公司、主要是小型初创公司在月球表面开展科学实验这一策略的质疑。评论说,事实证明,用低预算去月球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