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处之即可。如果评上与评不上对自己确实很重要,打听一下他们那个圈子的规则(肯定有规则),请客送礼,投其所好,为自己做一回小人也是能够被自己良心原谅的。大背景如此,诚实被尊敬、被认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把社会理解成一个大染缸,在染缸还想清白,不可能。
从教30年的老师可以算老教师了,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看着一颗颗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桃李满天下的场景可能还历历在目,但面临职称问题时,仍然是某些老师心中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由于高级职称指标限制,有的老师在退休的时候还是中级职称。没有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是否该懈怠工作呢?我认为教书育人和评职称不能划上等号,当初选择当教师的时候并不是为了评职称,而是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倾注于教育事业,用心去感化和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如何做人,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祖国的栋梁,这是选择做老师的初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样的老师才是一位好老师。
老教师没有评上职称不要灰心丧气,也不要抱怨职称制度不合理,更不要懈怠本职工作。职称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有时候还有运气的成分。比如:有职称指标的时候,可能自己还没有达成评职称的各项条件,正当自己的各项条件都符合时,恰好遇到没有职称指标。一旦错过评职称的黄金时间,以后想要评上职称就会变得异常艰难。
我们要正确看待当前的职称制度,不要把评职称当作教书育人的追求目标,要用阿Q精神来安慰自己,能够评上高级职称算幸运,没有评上职称也很正常,用一颗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当前的职称制度,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安心从教。
河南焦作十七中姚老师申报副高级职称无望,于是发抖音短视频揭露评职称内幕。据姚老师称,今年自己个人总分第2名却落选了,而个人总分第16名的老师加上各种投票却成功晋级。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介入调查,并未发现违规违纪行为,评选程序公开透明。姚老师要想评上职称,除了搞好教育教学外,还要搞好人际关系,否则,投票环节就会把你踢出去。
所以,工作30年的老教师不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评职称方面,沉下心来搞好教育教学,用良心教书育人才是当务之急。不过,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是很有必要的,一旦有评职称的机会,自己还是要积极去争取。
评高级职称,有很多机遇的成分在里面。具备了评高级的条件,如果学校名额多,就能很顺利的评上;如果遇到名额少或者没有名额的年份,就不容易评上。
名额多的学校也常常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从教30年,评高级无望。没必要过于计较。如果工作轻松,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心,快乐,健康地生活,争取活到百岁,多领几年的退休金。
风物长宜放眼量!
不要心灰意冷,30年教龄,没评上高级教师的多的是。气大伤身,多活几年,比什么都好。
01:在中小学,高级教师毕竟是最高的级别,没有评上的并非一个人,而是大多数。绝大多数教师到退休都没有评上高级教师,不是照样光荣退休了吗?不是照样活着吗?
02:心灰意冷,压抑郁闷,时间久了,会出毛病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身体好,不出什么毛病,少去医院几次,钱就省下来了。有钱难买健康,健康活着,多干几年,就赶过来了。
03:仔细想一想,评上高级无非待遇高一点,看看身边的人,大多数都没评上高级,往下比,就心安理得了。在大道上,有步行的,有骑驴的,有骑马的,有坐轿,还有抬轿的,我们步行虽然很窝囊,但是,瞧那些抬轿子的,我们也就心平气和了。毕竟我们还自由地步行。
所谓的心灰意冷,就是觉得职称制度不公平,或者觉得评定职称很难。确实是这样。
假如把评职称改为考职称,经过文化考试,是不是就公平了吗?是不是就会降低难度了呢?
如果把评职称变为考职称,会有绝大多数教师愿意,毕竟这是凭本事,凭个人的水平。公平倒是公平了,可是还会有绝得多数老师到老了也考不上。考试也是竞争,竞争都有失败的,也会有很多人心灰意冷。
真正让评不上职称的人不心灰意冷,只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让职称拉大收入差距,让教师职称成为一种荣誉。没有大的收入差距,就减少了因评不上职称而产生的怨恨。没有怨恨,大家就不会心灰意冷了,就会心平气和地工作。
如果积极争取了,还是没有希望,那就接受这个无情的现实吧。因为在一些基层学校,高级职称指标本来就少,加上一些领导的有意识的人为的运作,高级职称更是成为一般老师不敢染指的稀缺资源。
像这样的情况,你没必要自己给自己气受,心灰意冷。气出病来没人代替。就不如放平心态看淡职称,尤其不要跟比自己资历浅的人盲目攀比。如果看到自己当年的学生,比自己参加工作晚的老师成功晋级了高级职称。不要害红眼病,羡慕嫉妒恨。你应该祝贺他们,祝福他们。快到退休年龄,你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珍惜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最后几年,养一副好身体。养一副佛系心态。“比不过人家的工资咱就跟人家比寿命嘛,退休之后多活几年什么都有了。”我身边许多晋职无望的老师都是这样想的,我发现他们每天过得很开心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