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相信很多人对太牢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_太牢是什么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太牢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_太牢是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一些困惑。

本文目录一览

太牢是指什么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礼记》中太牢指的是大牢。
其他译解
太牢就是大牢
《礼记王制第五》——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
《本草纲目兽一 牛》——﹝牛﹞《周礼》谓之大牢。牢乃豢畜之室,牛牢大,羊牢小,故皆得牢名。
祭祀礼仪太牢也是饮食
祭祀礼节,也是饮食 。如下:
《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凡朝觐、会同、宾客,以牢礼之法,掌其牢礼、委积、膳献、饮食、客赐之飧牵,与其陈数。
《庄子·外篇·至乐第十八》原文——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礼记正义卷十二王制第五》——按《膳夫》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谓大牢也。是周公制礼,天子日食大牢,则诸侯日食少牢,大夫日食特牲,士日食特豚。
《礼记正义卷四曲礼下第二》 ——案《周礼·膳夫》云,王日一举太牢。
《周礼注疏卷四》——商案《玉藻》‘天子日食少牢,朔月太牢’。礼数不同,请闻其说。郑答云:“《礼记》,后人所集,据时而言,或以诸侯同天子,或以天子与诸侯等,礼数不同,难以据也。《王制》之法,与礼违者多,当以经为正。”
上帝、配帝、五帝、日月等大祭祀必用太牢
古代,朝廷官方祭祀中,分大祀、中祀、小祀三个级别,最高等级是大祀,如:祭祀上帝(五方上帝单独祭祀称为上帝)、配帝、五帝(五帝合祀称为五帝,并有五个配帝,以及其他星宿陪祀)、日月均属大祀,其中五帝是指朝廷官方指定的“五天神”,即:东郊青帝、南郊赤帝、中郊黄帝、西郊白帝、北郊黑帝,这五帝各自的配帝,也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
历代封建王朝(清朝除外),以及先秦上古时代,祭祀上帝、配帝、五帝、日月等大祀,至少使用“一太牢”,即:至少一头牛。这些用于祭祀牺牲的牛,均有颜色限制。例如:
《隋书卷六志 第一礼仪一》——其牲,上帝、配帝用苍犊二,五帝、日月用方色犊各一。(唐朝:令狐德棻、长孙无忌、魏征)
《旧唐书志第四 礼仪四》——孟夏之月,龙星见,雩五方上帝于雩坛,五帝配于上,五官从祀于下。牲用方色犊十,笾豆已下,如郊祭之数。
第一等级的祭祀,也就是大祀,均不得使用三牲,即“不得同时使用马、牛、羊”三牲(详见下文的“三牲非祭祀礼节,确有特例,但不是牛羊豕”),只能用牛。
例如:
《隋书 卷六志 第一 礼仪一》——五帝既曰天神,理无三牲之祭。而《毛诗·我将》篇,云,祀文王于明堂,有“维羊维牛”之说。(唐朝:令狐德棻、长孙无忌、魏征)
如上,太牢(牛)是自古以来的第一祭祀等级。

返回目录

太牢是什么意思

太牢的意思是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太牢包含牛、羊、豕;而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中国祭祀等级中,按照等级从高到低是:太牢、少牢、特牲(特牛)、特豕、特豚等等。

第一等级就是太牢,第二等级是少牢,以此类推。历代封建王朝(清朝除外),以及先秦上古时代,祭祀上帝、配帝、五帝、日月等大祀,至少使用一太牢,即:至少一头牛。这些用于祭祀牺牲的牛,也有颜色的限制。

太牢造句

1、派遣使者以太牢祭礼祭告于宗庙,以承奉祖宗的命令,也符合万民的愿望。

2、祭日皆以立冬,祭官皆定州守土者,祭祀为中礼,其牲皆用太牢,祭祀器物为笾豆各四。

3、江子愚借《老子》中的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之义,给这条街取名为春熙路,沿称至今。

4、太牢祭礼约一个时辰,其间筛酒三巡,祈祷全家平安,福寿双全、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5、祭妈祖大典活动分为7天和15天,分别进行上供太牢祭品、开灯、颂祝文、主鬯请圣、唱赞、八十八拜、回坛拜愿等活动。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