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M狼绅士日期:13小时前

嗨,说到司马昭为啥没称帝,这事儿其实挺复杂的,但也可以理解。司马昭那时候虽然手握大权,但他的权力来得有点那个,你懂的,不是正儿八经的继承或者任命,而是通过一些手段搞到手的。那时候的人还是很看重忠诚和正统的,如果司马昭直接称帝,可能会被大家看成是篡位的坏蛋,对司马家的形象不好。

再说了,那时候蜀国还没灭,外头还有敌人虎视眈眈的,如果司马昭这时候称帝,可能会让内部的人不高兴,搞不好还会起内乱。他可能觉得,还是稳扎稳打,慢慢来比较好。他通过加强自己的势力,控制军队和官员,实际上已经是国家的老大了,只是名义上还是曹家的皇帝。

最后,司马昭可能觉得时机还没到。他可能想等局势更稳定一些,反对他的人力量更弱一些,再慢慢来。不过,命运弄人,司马昭没等到那个时机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司马炎后来就接班,称帝建立了晋朝。所以说,司马昭不称帝,可能是出于对家族形象的考虑,也可能是为了稳定局势,等待更好的时机。不过,历史就是这么有趣,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回答者:煮酒君日期:2018年01月19日·作家 文化学者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三国后期,曹魏政权的实际掌舵人早已换成了司马家族的人了。从司马懿,司马师一步步的扳倒曹氏家族的左膀右臂,到司马昭时期肆意废除皇帝。实际上,此时的司马昭像极了当初的曹操,只要想当皇帝,随时都可以废除傀儡皇帝,自己登基称帝。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司马昭不称帝呢?

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五点原因:

第一点:出于稳定政局的需要。 从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扳倒了曹爽,到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掉曹芳改立曹髦,再到公元 260年,司马昭弑君杀死曹髦。短短的十一年里,父子三人先后把曹魏政权的主要领导人物废除、杀掉,取得了曹魏政权的实权。但是此时毕竟还有大臣忠于曹氏,如果贸然称帝很容易造成政局的动荡。稍有疏忽,父子三人十几年的努力都将化为灰烬。

第二点:外患未除。 司马昭在世的时候,蜀汉政权仍然屡屡北伐。此时司马昭如果贸然称帝的话,那些忠于曹魏的老臣可能联合蜀汉,里应外合给新生的政权带来威胁。所以蜀汉未除,司马昭不会轻易称帝。

第三点:地位崇高,无需承担骂名。 公元264年,魏元帝曹奂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此时的司马昭,虽然不是皇帝,但是早已享受了皇帝的待遇,对于称帝这件事,可谓可有可无。称帝虽然能够带来皇帝的的美名,当时更多的是带来乱臣贼子的骂名。

第四点:时机成熟之际,身亡无福享受。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兵伐蜀并灭蜀,随后又快速的平定了邓艾和钟会在蜀地的叛乱。并且在第二年里,拜相国、封晋王、加九锡。此时司马昭称帝的外部阻碍已经全部清除,但是司马昭也抵不住岁月的侵蚀。在灭蜀的第三年里去世了。死亡才是司马昭未能称帝的最重要因素。

第五点:为儿子留下政治资本。 在司马昭去世的那一年里,也就是公元265年。司马炎设坛南郊,燔柴告天,逼迫魏帝曹奂退位,自称皇帝。司马炎的称帝,离不了司马父子三人的奋斗,特别是他的父亲司马昭在临死的时候坚决不称帝。让他拥有了开国皇帝的美名跟赏赐功臣的名义,正是依靠着赏赐功臣,让司马炎极其所建立的晋朝迅速的站稳脚跟。司马昭临死之际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才没有称帝。

综上所述,司马昭可谓是成功的政治家,即便是他的野心路上皆知,也会因为种种因素,压制住自己称帝的想法。

回答者:美丽青春您真痘日期:2018年10月17日·中学高级教师

司马昭字子上,河内温县人,他聪慧果决、有雄心壮志,善于权术、为官有手段心狠手辣,司马早年追随其父司马懿抗拒诸葛亮北伐,战功卓著,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昭一生都想称帝,只不过一是中间屡出波折,二是阳寿太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干倒曹爽,曹魏政权基本上都掌握在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掌握军政大权,公元254年曹芳打算除去司马师这个心腹大患,由于事情败露,司马师将曹芳贬为齐王,并立曹髦为皇帝,司马师更加牢牢的控制了曹魏政权。公元260年,曹髦亲自率领僮仆数百余人讨伐司马昭,曹髦被杀。司马昭杀曹髦的行为引起了强烈的反弹,司马昭只能将杀曹髦的成济兄弟诛杀,并夷三族。

马昭弑君杀死曹髦,虽取得了曹魏政权的实权,但打破了司马昭篡位的计划,此时蜀汉政权仍然屡屡北伐,尚有大臣忠于曹氏,此时司马昭如果贸然称帝的话,那些忠于曹魏的老臣必会联合蜀汉,里应外合危害新生政权。稍有疏忽,父子三人十几年的努力都将化为灰烬,马昭于是与公卿商议,立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常道乡公曹奂为帝,并改元景元。

司马昭为加快篡位进程,263年司马昭任命钟会作为伐蜀的主帅,发动灭蜀之战,264年成功灭掉蜀国,并将邓艾、钟会二人除掉,3月30日司马昭由晋公改封为晋王、加九锡,此时司马氏两代三人辅佐曹魏,功绩名望已经达到顶峰。

司马氏已经完全掌握内外权力,离称帝只是一步之遥。但公元265年8月,司马昭就病死了,终年五十五岁。司马昭从被封为晋王到去世,仅仅一年时间,也就是说司马昭在时间上有点来不及称帝。

同年司马炎设坛南郊,燔柴告天,逼迫魏帝曹奂退位,自称皇帝。司马炎的称帝,司马父子三人的奋斗与梦想,终于实现。

至于说司马昭做了一辈子的曹魏臣子,其所有的官职、功劳、名声甚至于家族势力都是拜曹魏所赐。如篡位称帝必然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因不愿担负骂名,所以才不称帝的说法纯是扯乎。

回答者:毛毛小峰日期:2018年01月02日

保全自己的和父亲司马懿的名声,他们都曾说过效忠曹魏,因此不愿意在当时搬石头砸自己的脚,面对下属的怂恿及建议只能说一句“若天命在孤,孤愿做周文王”,而且司马昭位极人臣已是晋王,当时还有不少曹魏的臣子,时机也不成熟,等到自己的儿子称帝时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威胁,就像当年曹丕篡汉一样名正言顺。

回答者:富士康虎哥日期:2021年07月12日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司马昭当时手中的权利是否可以称帝。其一,在历经两代司马家人的谋划,当时传到司马昭这一代的时候,司马昭已经完全将曹魏皇室的人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那个时期曹魏政权几乎已经名存实亡,曹魏的皇室已经翻不起什么太大的波浪了!其二,司马懿还在的时候就已经将曹魏的兵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虽说司马懿集兵权也耗费多年,但在司马懿诛杀曹爽、王陵和评定淮南镇叛乱之后,就已经将兵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了。也正是因此,司马昭才能在司马懿去世之后,轻易的拿到兵权。

其三,不仅仅是曹魏的兵权,在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的经营之下,曹魏的政权也已经落到了司马家人的手中。而且在当时人们对司马昭的尊崇以及远超曹魏皇室,但也正是因此,当时皇帝才在万般无奈之下选择找人去刺杀司马昭,但显然这样的做法是无力的。不仅刺杀没有成功,自己还丢了皇位。但想想也是,司马家怎么可能让一个不听话的傀儡皇帝坐在皇位上呢?所以司马昭便用力曹奂这个听话的皇帝上位。

最后再带大家看一下为什么司马昭已经具备称帝的条件,却还是没有称帝。司马昭虽然当时已经具备了所有称帝的条件,但却碍于民生,没办法突然性的逼迫曹魏的皇室禅位或是直接的改朝换代。虽然当时的人们比较爱戴他,但却也没到那种能支持司马昭改朝换代的地步,所以当时的司马昭才会一拖再拖,但也正是因为拖的时间太久,最后才落得身死还没登上帝位的结果。而在小编看来,司马昭之所以一拖再拖主要是以为他想在自己成功拿下蜀国之后,在名正言顺的登帝。

但在事实上,对于司马昭想要称帝的这一做法,有非常多的人都很不赞同。毕竟在当时适合出军的两名大将只有邓艾和钟会。而邓艾虽然无力比较高强,但却不同意攻打蜀国,因为邓艾认为钟会的野心太大,自己一旦出兵,钟会就容易做出什么反叛的事情。但无奈司马昭一意孤行,不听劝说,最后只能和钟会一起出兵攻打蜀国。要说司马昭是个幸运的人吧,他也算是挺幸运的。毕竟在自己发起战争之后,不仅自己成功的灭了蜀国。而且钟会和邓艾两人以为争功劳,最后都被杀掉。由此他也能除了自己的心腹大患,毕竟让手下的人也过多的兵权,这也是自己所不能接受了。但司马昭同时却也是个不幸的人,因为司马昭在灭蜀国之后,想稍微准备一下就登位称帝,但没想到还没等自己准备好,自己就已经身去了。

所以的时候时候想一想,还真的觉得司马昭挺憋屈的。心心念念一辈子的事情只差临门一脚就可以成功,无奈自己身体素质不过关。仗打完了,心腹大患也被清除之后,居然自己也去了。所以这也应该算是天命吧!最后自己没有完成的遗愿,也就只能由自己的孩子来完成了。虽说最后司马家成立了新的政权,但司马昭这一生兜兜转转其实只是再给自己的孩子铺路。如果他提前知道自己以后会发生的事情,相比不管什么时候他都会

以身体健康为前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