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怀疑:美国和印度的关系真的就那么铁定了吗?乔-拜登总统和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之间的扩大峰会结束两周后,我们有机会从一些角度来思考这次会议。
在最乐观的观点中,这次访问证实了印度和华盛顿之间日益广泛的经济、技术和国防关系,尽管是以缺乏人权讨论为代价。在最悲观的观点中,印度和华盛顿继续着自1947年以来的尴尬之舞,可能会给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民主国家之间的关系增加另一层失望的色彩。
几项协议
这次会议带来了真正的红利。这些协议是一个大问题,包括在转让无人机方面的合作,开发新的半导体,以及两国联合开发技术的额外框架。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合作领域是印度加入了《阿尔特米斯协议》,这是美国提出的一套商业利用太空的规则和准则,作为管理太空领域国家冲突的一种方式。空间、技术和国防合作是华盛顿的关键问题,而莫迪在交易中表现出相当大的灵活性。鉴于世界各地的技术保护主义浪潮不断涌现,技术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但莫迪和拜登还是设法达成了具体协议,为今后加强合作指明了方向。
人权
值得注意的是,乔-拜登对提及莫迪日益严峻的人权记录持谨慎态度,这也受到了来自他自己政党的大量批评。该记录是印度人民党选举吸引力的核心,因此很难想象莫迪会在美国的要求下放弃甚至修改其国内方针。鉴于拜登政府在面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强调民主团结,这个时机就显得尤为尴尬。当然,印度的民主在过去曾面临挑战,并大部分经受住了考验,莫迪的选举命运在未来可能会发生变化。尽管如此,美国的外交政策实践和美国的人权倡导之间的差距一直存在着成本,而印度很有可能代表着这样的差距向前发展。
长期来看
印度对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愿景,甚至对美国的整体战略方针都有极大的重要性。几乎没有理由相信,印度和中国之间的长期紧张关系能够得到解决,尽管它们可能是可控。而且,肯定还有紧张关系可以利用。俄罗斯继续为印度国防工业基地做出贡献的能力看起来非常有限,这既是因为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难以分心,也是因为俄罗斯技术的竞争力不断下降。德里知道,莫斯科对中国日益增长的依赖性也将迫使莫斯科做出艰难的选择。但是,北京不会无限期地忍受一个武装中国主要对手之一的莫斯科。将俄罗斯从印度分离出来,并将其附在从首尔到华沙的横贯西方的国防工业基地上,肯定会对印度和美国都有利。
但是,印度有自己的利益,有自己的问题,而且,历来不愿意紧紧依附于一个联盟伙伴。印度长期外交政策的一个共同点是拒绝霸权主义秩序,无论是社会主义、后殖民主义还是自由国际主义,都将印度置于世界大国的第二位。此外,印度在其周边地区(主要是巴基斯坦)面临着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分散了四国集团所代表的那种地缘战略规划的注意力。事实上,美国与巴基斯坦关系的根本恶化是促成这一转变的因素之一。
下一步是什么?
华盛顿需要认识到,与印度的关系能走多远是有限制的。印度并不认同美国对自由国际秩序的看法,而四国中的其他国家已经决定加入这一秩序。在某些方面,印度对未来的看法更类似于中国和俄罗斯喜欢的由地区霸权组成的多极世界。但是,这个世界必然包括边境地区的戏剧性利益冲突,印度和中国不仅在偏远的边境前哨发生了冲突,而且在中国与巴基斯坦日益密切的关系上也有冲突。世界的多极化愿景不允许有一个提供集体产品和解决地方冲突的霸主,而中国无论如何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扮演这样的角色。
这些问题非常棘手,在两国关系存续期间,双方都需要谨慎的外交实践。然而,印度和美国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的、基于利益的理由,这种关系会给俄罗斯和中国带来深刻的问题。
1945网7月7日特约编辑Robert Farley

智库怀疑:美国和印度的关系真的就那么铁定了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