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7日,第十二届世界和平论坛于在北京举行。

7月6日上午,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弘扬和平共处与共同安全理念”会议上发表演讲表示,日本政客一再煽动对华敌对政策,破坏中日关系,对东亚稳定局势造成威胁。为加强中日两国交流,鸠山由纪夫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演讲一开始,鸠山由纪夫还对为救日本学生和家长遇难的胡友平女士表达了敬意和哀悼。

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定。

鸠山由纪夫:担心对华政策出现松动,日本甚至在背后怂恿美国

鸠山由纪夫:各位来宾,各位使节,大家上午好!我是鸠山由纪夫,首先我谨向6月24日在苏州为保护日本家长和孩子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不幸遇难的胡友平女士表示衷心感谢和深切哀悼,对胡女士的见义勇为表示深深的敬意。

今天我很高兴有机会在清华大学与大家面对面地对话,国际关系越复杂、越困难,我们越需要直接、坦诚、建设性的对话,否则我们将面临更多剪不断、理还乱、纠缠不清的问题。今天虽然时间有限,但是我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与大家展开建设性的对话。

2021年6月,我在美国华盛顿季刊杂志上发表了《中美对立与日本的战略性作用》一文,在文中我表达了一种预测和忧虑:随着中美国力差距的缩小,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将会作怪,两国对质将旷日持久,中美两个大国如果全面陷入零和竞争,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将身受其害。我还主张日美不应陷入价值观外交的陷阱,也不应放弃对华接触政策,中国作为大国也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我还倡议寻求亚洲版“中岛条约”,推进包含中国在内的信息通信国际标准化,并主张日本应该发挥作为美中关系发展的战略性桥梁作用。

这篇文章发表已经三年有余,很遗憾国际关系与我期待的方向背道而驰。中美关系不必多说,接下来我抓紧有限的时间,重点谈一谈中日关系。

这三年来,日本政府不仅没有起到中美关系的桥梁作用,反而成为美国在军事和外交上最得力的帮手,这也基本上反映了二战战败后日本对美国显而易见的亦步亦趋。但近期日本甚至还从背后怂恿美国,生怕美国对华政策出现松动,我认为这是因为日本政府内部将中国视为敌人,硬碰硬对抗中国的念头已经成为主流。

日本内阁会议于2022年12月通过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将中国定位为迄今为止最大的战略挑战,同时视台湾地区为共享民主主义等基本价值观,有着紧密经济联系和人文交往的极其重要的伙伴——这比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描述的更露骨、更偏激。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岸田首相反复在内外表示,“今天的乌克兰可能就是明天的东亚”,但其实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与中国无关,将其与台湾捆绑起来是毫无根据的牵强附会。但是日本政客和官僚为了追求过度的防务力量,煽动对华敌对政策,一再渲染这种说法。由于日本公众本来对华感情就不好,煽动中国威胁的言论无论真假都很容易被接受,很多民众和媒体也的确受到蛊惑,问题就变得越来越难以解决。

最近令我担忧的新情况是,台湾地区的新领导人似乎正利用中美矛盾试图剑走偏锋。5月20日,赖清德的讲话与前任在内容上大相径庭,实在令人惊诧,不仅违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基本共识,也已经威胁到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近年来日美政客纷纷向台湾发出错误的信息,也助长了台湾地区新领导人的这种气焰。但如果台湾地区领导人认为只要打民主牌就可以为所欲为,那就大错特错了。日美两国政府需要用言行表明他们并不支持“台独”。

各位来宾,现状的确不如人意,三年后的今天与三年前没有什么不同。近年来日本有很多人唱衰中国经济,但我相信在中国政府保护企业家精神、创造健康营商环境的前提下,中国经济定能克服房地产问题的后遗症和人口萎缩的不利影响,实现比美国更好的发展。美国的经济安全政策只会对美西方企业拥有压倒性优势的产业领域产生一些短期的影响。

当前中美关系不是在新冷战中,今天的中国不是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日本,也不是战争终结时的前苏联,将来中国的国力与美国也会势均力敌,因此中美竞争也将呈现长期化的局面。但我还是相信,充当中美关系的桥梁,缓和并管理中美对立,最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我一直坚信,如果日美与中国万一发生军事冲突,无论结局如何,所有各方将遭受灭顶之灾,因此日本的国家战略目标必须是防止战争的爆发。

想要防患于未然,就需要在相互关切的重大问题上令彼此安心,充分沟通是不可缺少的。日本是实力雄厚的中等强国,而且地处中美之间,境内还有美军基地,条件比较独特,理应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充当中美关系的桥梁。

当然,大前提是日本不改变对美国一边倒的态度,就得不到中国的信任。遗憾的是,当前中日关系距离这个目标还相差甚远,中美自去年11月份举行两国元首会晤以来,增加了部长级往来,虽然对立的基调没有改变,但切实推行了所谓的“护栏外交”。欧洲各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也加速了与中国之间的沟通。相比之下,中日间的交流就相形见绌了。当然也不是一片空白,去年年底习近平主席与岸田首相举行了会见,两国的战略互惠关系将继续得到推进。另外今年5月27日,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隔四年半后在韩国首尔举行,随后中联部刘建超部长访问日本,与岸田首相及各党派高层举行会晤;同样在5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20位大校军官时隔5年再次访日,并与自卫队展开交流。此外我还听说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经常访问中国各地,积极参与经济和人文交流。

中日之间出现这种沟通的迹象的确令人欢欣鼓舞,但这种沟通能否持续展开,能否产生巨大成果,还有待观察。在我看来,要推动日本真正走向中日沟通,提高民众对华感情至关重要。

为此,我有两点建议。

一是立即恢复对日旅游签证的有限获免。事实表明,到过中国的日本人对中国印象更好,到过日本的中国人也对日本印象更好。现在疫情已经过去,日本游客纷纷涌向韩国和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却敬而远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15日以内的旅游签证,以前都是免签,现在要办理则手续繁杂。当然我也希望日本政府在中方公务签证问题上灵活处理,支持中方迈出恢复免签这一步。如果以日本政治立场过于强硬为由持续外交拉锯战,可能只会令日本的对华强硬派窃喜。

二是2014年11月中日两国达成了“四项共识”,其中明确规定中日双方应就存在分歧的岛屿问题通过对话协商,防止局势恶化;应建立危机管理机制,避免出现不可预见的情况。对于大多数日本人而言,其实台湾归根结底跟自己没有关系,但当关于台湾的紧张报道多了,大家可能就觉得跟自己有关系了。“四项共识”是安倍内阁确认过的政府间文件,但其地位有些模糊,我衷心希望这些内容能在不久的将来,与中日联合声明等其他四个政治文件一样,以政府间高级别的政治文件形式得到认可。

长久以来,我一直倡导秉承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友爱精神,创立东亚共同体。我想如果以日、中、韩为核心,包含东南亚等国在内,能就各种议题建立会议机制,并确立共同的行为规范去建立互信,甚至达成共识的话,将再好不过。

大家可能觉得现在东亚的现实情况离此还十万八千里,对此我也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但是我们要知道,如果中美冲突继续升级,地区和平与稳定将不复存在。价值观的不同不应该带来相互仇恨,我们应当承认彼此价值观和制度的差异,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时代要求我们不能够放弃理想,要脚踏实地、尽我所能。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如果大家有任何的问题或意见请提出来,不要客气。

提问:谢谢阁下,我姓田,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学习国际关系。我想要感谢您为促进区域稳定和和平友谊所做的努力。大家都说我们应该尽力朝好处想,但是为最糟的情况做好准备,您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恶化?假如中美竞争升级成冲突,日本将会如何定位自己?如果参与这样的冲突不符合日本的利益,日本如何与中国发展安全合作呢?

鸠山由纪夫:非常感谢您刚才提出的重要问题。中日之间如果出现最糟糕的状况,比如说中美出现冲突,进入到战争状态,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从日本安全角度的来说,我们的战略一定要防止这种状况的发生。但现在日本在做什么呢?日本正在加强军事力量的建设。但如果日本与美国进行这种合作,很可能会导致毁灭性打击。我觉得想要在军事力量上遏制对方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我们应该与邻国尤其是中国,在发生一些冲突的时候通过对话解决。

为此,两国之间要增强互信,为了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领导人之间也应该进行非常重要的交流。更为重要的是,民间人士应该更好地交流,增进彼此的好感。我一直说,尽管价值观可能会不同,但不同的国家相互之间也应该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相互帮助,这对于防止战争的爆发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现在日本增强军事力量是不对的,而是应该增强彼此的互信,这需要从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双管齐下。

提问:谢谢阁下,我来自韩国首尔。谢谢您的主旨演讲,我想问问您,中日韩三国可以采取哪些务实的行动来促进三方的合作?谢谢!

鸠山由纪夫:最近日本、韩国、美国之间举行了首脑会谈,同时中日韩领导人之间也举行了会议。当然,我们不应该说哪一方更重要,日美韩不应该强化对中国的敌视。我觉得日本和中国、韩国之间的首脑会谈应该更频繁地举行,来加强相互之间的信任,这是我想说的一点。

我们要不断加强这种信赖关系,刚才我也讲过了,我们不应当依赖于武力,而是要通过对话摸索解决之道。所以以日中韩为核心建立一个东亚共同体,这是我努力的方向,推进东亚共同体也是我不遗余力在开展的工作。

当然,除了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峰会,可能日本不是特别愿意参加,但日本应当更加意识到我说的东亚共同体的重要性。韩国以及中国对于我所倡导的东亚共同体是非常赞同的,其实最犹豫不决的是日本自己。我在日本努力促进解决中国、韩国之间的一些历史问题来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日本需要付出比中国、韩国更多的努力。

鸠山由纪夫:担心对华政策出现松动,日本甚至在背后怂恿美国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