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对于郭松龄叛乱造成的奉军损失有多大和两次直奉大战时间相距并不远为什么结果却大,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郭松龄叛乱造成的奉军损失有多大和两次直奉大战时间相距并不远为什么结果却大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郭松龄叛乱造成的奉军损失有多大?
东北王张作霖所掌控的奉军,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实力达到了巅峰。而在郭松龄反奉大战之后,奉军开始由盛转衰,直到东北易帜。
郭松龄叛乱给奉军所带来的损失,不仅仅是损失几万军队这么简单,而是具有更深远的影响。
郭松龄掌握了奉军的精锐兵力
第二次直奉大战奉军胜利后,奉军实力大增,张作霖进行了扩编。奉军先改旅为师,整编出二十个师,外加多个独立步兵、骑兵、炮兵旅。之后,又改军为军团,整编出6个军团,2个炮兵旅,1个工兵团,总兵力在30余万人。
6个军团分别由李景林、张宗昌、张学良(郭松龄)、姜登选(韩麟春)、张作相、吴俊升任军团长。1个军团,一般下辖2个师的兵力,只有张学良的第三军团比较特殊。张作霖几乎把奉军近三分之一的兵力都交给了张学良。
郭松龄正是利用这一优势,反奉时,掌控了6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2个炮兵旅,外加1个工兵团的兵力,共计7万余人。其中,5万余军队是奉军中的精锐,而仅有的两个炮兵旅也都归了郭松龄。
郭松龄反奉之战前期非常顺利
开战之前,郭松龄与冯玉祥、李景林结成了反奉联盟。最初,计划进展的似乎很顺利。
冯玉祥率军进攻热河一带,牵制了奉军汤玉麟、阚朝玺,以及5军团张作相所属于深澄共3个师。
奉军2军团张宗昌南下,正在与孙传芳的五省联军苦战。
奉军4军团姜登选被郭松龄枪杀,韩麟春接任,率军退守奉天。
吴俊升所辖的6军团,远在黑龙江,远水不解近渴,只剩下张作相的5军团部分兵力成了大战初期抵御郭松龄大军的主力。
很快,郭松龄就占领了山海关,破锦州,攻新民,直逼奉天城。
张作霖几乎到了无兵可用的地步,被突入其来的状况搅乱了精神,打包了大帅府的财物,准备火烧大帅府之后,赶快逃跑。幸亏在杨宇霆、王永江等人的安抚之下,张作霖才算镇定了下来。
冯玉祥渔利,反奉联盟瓦解,战势开始反转
正在郭松龄进攻顺利之时,冯玉祥为了争夺京津地区,掉头与李景林开战,导致李景林背盟。反奉三角联盟瞬时瓦解,郭松龄失去了大后方。为了防止李景林突然派兵进攻山海关,郭松龄不得不派手下最得力的大将魏益三率军驻守。
冯玉祥取热河之后,也是按兵不动,觊觎东三省,就等着郭松龄与张作霖两败俱伤之时,趁机渔利。这让郭松龄也不得不时刻提防冯玉祥的动向。
一个冯玉祥坏了一锅粥,反奉局势开始有了反转的苗头。
原本被冯玉祥牵制在热河的奉军三个师,也有了精力开始骚扰郭松龄的西翼。
而张作霖则以同意“二十一条”中的部分条款为由,取得了日本的支持,将奉天的治安、防务交给了日军,确保奉天不失,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时,日军的干涉,也让张作霖有了喘息的机会。日军应该没有直接参与对郭松龄军的作战。
接着,张作霖又调来奉军的种子部队,也是奉军精锐中精锐,军士教导队。他以教导队为种子,迅速招募了一个旅的兵力,开赴新民巨流河前线,抵御郭松龄。
张作相、韩麟春、张学良,将手中可以动用的步兵、骑兵,全部都集中到了巨流河一线。
因为缺乏炮兵,张作霖不惜将东北兵工厂的火炮技师,东北陆军讲武堂的炮科教官,悉数调往了巨流河。这些人可比普通炮兵打炮精准多了,搞的郭松龄认为是日军出动了炮兵支援张作霖作战。
张学良也调来了奉军的空军进行支援。
吴俊升也紧急调拨其所辖的骑兵师,从黑龙江驰援巨流河。正是吴俊升的这支骑兵师,绕后骚扰郭松龄的军队,才阴差阳错的生擒了离开司令部的郭松龄。
张作霖为了鼓舞士气,不但给与最好的饮食,棉服,还让五夫人带着银洋,到前线犒赏三军。
反观进攻至巨流河的郭松龄军队,因为缺乏后勤,缺衣少食,不得已只能抢百姓的,导致士气低迷。同时,弹药补给也成了问题,而炮兵旅的炮弹,辎重部队竟然忘了运输引信,导致发射的炮弹全成了哑弹。
郭松龄被俘,反奉失败
郭松龄的军队在张作霖军队火炮、飞机的一顿狂轰乱炸之下,彻底崩溃了。原本他们就对东北军打东北军持有疑问,这下士气彻底没了。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在张作霖军队的不断攻击之下,郭松龄的士兵纷纷举起白旗投降。
郭松龄见大势已去,准备逃离新民,结果正好碰上了吴俊升的骑兵,被活捉。郭松龄反奉大战以失败告终。
郭松龄叛乱给奉军造成的损失
郭松龄这次叛乱,给奉军带来了巨大损失。
1、第三军团损失三万余精锐兵力,导致奉军精锐仅余两万;防守的张作相等军,损失更是达四万多;李景林损失万余人。
2、奉军五虎将姜登选、韩麟春、郭松龄、李景林、张宗昌,一下少了三个。姜登选、郭松龄,而李景林因为参加过反奉联盟,丧失了张作霖的信任。张作霖将直隶督办委任给了张宗昌的部下褚玉璞,导致李景林不满脱离奉军。
3、郭松龄的得力干将魏益三率近两万奉军投奔了西北国民军,后来不但抵抗奉军进攻国民军,还参加了对奉军的北伐。
4、张作霖在经历这次剧变之后,开始不再信任新派士官,更加倚重张作相、吴俊升等旧派将领。支持郭松龄的中高级将领,除了极个别的之外,全被清除出军队,失去了带兵资格。这也导致了奉军的战斗力开始有所下降。
5、导致张作霖的左膀右臂,王永江出走。张作霖在稳定了东北局势之后,誓要入关报仇,导致了不同意继续战争的,主管东北财政,为东北的经济、、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王永江辞任。
6、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张作霖被日军刺杀。张作霖为了抵抗郭松龄,不得已跟日军签订了密约。可是,张作霖知道如果履行了,会被千夫所指,成为千古罪人,所以,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理由,进行抵赖。最终,促使日军动了杀机,亡命皇姑屯。
7、导致张学良在奉军的威信下降,失去了最得力的支持。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原本张学良在郭松龄的支持下,在张作霖的袒护下,掌控了奉军近三分之一的兵力,以及全部精锐。这种情况下,权力交接时,张学良可以挺直腰杆,毫无畏惧。可现在,张学良要面对元老们的压力,导致奉军内部不稳。
8、导致张作霖的左膀右臂,杨宇霆。张学良失去了郭松龄,为了控制东北军,只能对不服命令的元老下手,处死了杨宇霆等人。
郭松龄反奉大战之后,奉军失去了倚重士官派、陆大派进行革新的动力,经济、军事实力都开始急转直下。张作霖开始梦想坐一次“龙椅”的感觉。虽然他最终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可是,很快摔了下来,成了北洋军阀最后一任总统。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郭松龄的反奉大战,促进了北洋军阀的覆灭。
两次直奉大战,时间相距并不远,为什么结果却大不同?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了。不管谁掌控着北京政权,其他人都不服气。这些大大小小的军阀,是三天一大打两天一小打,好不热闹。
而在这个过程中,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先后爆发了两次直奉战争,可是结果却大不相同。这让很多人觉得意外,要知道对手是一样的,战场几乎也是一样,时间相差也不太远。怎么结果却不同呢?
首先我们说,战争本身是有不确定性的。即便是相同的对手,第一次败了,不见得第二次也一定会败。在战争史上,因一念之别、一丝之分、一秒之差,而使战场画面骤变、战争胜负翻转的事例并不鲜见。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第一次张作霖败了,第二次或者第三次仍然会失败。
当然了,除了以上因素外,其实两次战争的结果不同,还是有迹可循的。
虽然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短短几天就失败了,但是直系和奉系的差距并不大,并没有那种不可逾越的差距。
但是奉军确实有些问题,尤其是当时从将领到士兵大多都是绿林草莽,大家凭借着哥们义气在一起,小打小闹还可以,凭借着人数众多以及武器,在东北那一亩三分地还可以称王称霸。但是在真正的大规模战争时,暴露了巨大的弊端。
占尽优势固然可以,可一旦形势被动,那么瞬间犹如一盘散沙。虽然直系也好不到哪里去,但相比较而言,在纪律、素质等方面,要高不少。
在张作霖退守关外期间,他进行了改革。开始整编和训练奉军。
张作霖还筹划建立了陆军东北讲武堂,在改革中奉军老一代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张学良、杨宇霆、郭松龄、韩麟春、姜登选等为首的奉军中生代。
张作霖还接受张学良的建议,将奉天军械厂改为东三省兵工厂。
与此同时,直系却大不如从前了。
第二次直奉战争开战之前,直系军阀内部已经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了。
曾经亲如兄弟的曹锟和吴佩孚之间产生了巨大分歧。尽管曹、吴之间曾经也有过这样那样的矛盾,但这次的冲突是原则性的,让曹、吴两人再难回到以前那样和谐与团结。
当然了,不可忽视的还有冯玉祥。
冯玉祥的倒戈对直系的影响非常大,直接掏了直系的老窝北京,还囚禁了总统曹锟。
而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奉军16师师长邹芬倒戈,导致奉军手足无措。同时,张作霖的“反直三角同盟”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而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浙江督军卢永祥虽然被打得措手不及,但很好的牵制了一部分直系部队。
可以说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的准备更充分,无论是人员还是粮草,张作霖是铁了心的要复仇了。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