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昨天在台湾演讲时建议,台湾将“一个中国”诠释为“一个中国人的邦联”,以此作为导向最终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对此,马英九忍不住当场发问,台大前校长、台湾学者、前外事部门负责人等人则认为不可行。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杨荣文13日在台北举行的“亚太千里论坛”中发表演说。因与两岸都有血缘关系,杨荣文表示难以接受“一个独立台湾”的概念。他说,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台湾是要归还中国的”。而且“时间不在台湾这一边。”
杨荣文判断,两岸分离的现状不可持续,美国再过10年在台海战争中就没有打胜仗的十足把握,台北应尽早推动与北京谈判,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结果。他建议,台湾将“一个中国”诠释为“一个中国人的邦联”,以此作为导向最终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避开两岸开战的悲剧。
他以冰岛和瑞士为例,建议“中国人的邦联”可以是大陆和台湾定期会面,为互动制定规则、解决纠纷,可以在较长时间里没有总体的行政部门。双方也都需要调整他们对年轻世代的教育,以预备在和平、相互尊重和共同历史的基础上趋近。
台湾学者和政界人士早已提出不同版本的邦联,包括前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吕秀莲。她2021年出版著作《两岸恩怨如何了》,呼吁用“一个中华取代一个中国”,因为“中华”范围比较宽广,在台湾较易被接受。吕秀莲主张用“两岸统合取代两岸统一”,并称“统合”可以如同欧盟、拉丁美洲共同体或东盟,两岸统合之后,再逐步讨论是否形成“中华邦联体制”。
杨荣文也建议,台湾主要政党考虑将“中国人的邦联”的概念纳入党章,因为一个更团结的台湾会比分裂的台湾能更好地与大陆协商,政党之间对于“一个中国”共识的意涵有宽泛的认同,能强化台湾和大陆的协商立场。但他也指出,台湾对于“一个中国”要有足够共识,却不能过度精确,因为模糊才能为未来开出一条路。
杨荣文也认为两岸维持现状不可持续,“不统不独不武”只是把问题推迟,他的观点在后续讨论环节中引起热议。
“不统不独不武”是马英九的主要两岸政策路线。坐在第一排贵宾席的马英九没有在台上参与讨论,但他直接站起来问杨荣文,是否曾向大陆官员提过“一个中国人的邦联”?
马英九接着说,“这是个很棒的想法”,但自己2015年时没有提出。杨荣文回应,他在一些访谈中提过,大陆方面没有回应,但他猜大陆会思考各种可能。马英九再追问,“你有机会跟他们解释什么是邦联吗?”杨荣文回应说,他今天提出的观点,日后也会在中国大陆提出。
讨论环节主持人、台大前校长管中闵这时插话,说“邦联”的想法过去在很多场合中提过,但据他了解,大陆没有理会相关建议,更不要说积极回应。他反问,”九二共识“在台湾内部都无法形成共识,要如何跨越到“一个中国人的邦联”?
台大政治系教授、中国大陆研究中心主任徐斯勤分析指出,“一个中国人的邦联”会遇到许多潜在障碍,例如两个政治实体在经济军事各种实力上的差距、”邦联“内的会员在国际组织拥有各自席次等问题。
台湾前外事部门负责人林永乐说,两岸要推进到“一个中国人的邦联”,现在看来有点不着边际。他反问,这”邦联“的概念具体是什么?“如果是新加坡和英国的关系、新加坡和中国的关系,那对台湾人可能较有吸引力”。
林永乐也说,台湾是个民主社会,领导人必须考虑民调和民意。他赞同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路线,现阶段而言,”维持现状“对台湾还是优先事项。
杨荣文说,“一个中国人的邦联”会更像东盟,而不是欧盟,东盟没有行政部门,有一个秘书处,各成员国领导人经常见面。他说,如果两岸领导人可以一年见两次面,那就是大进展。“可能吗?我觉得完全可能,习马会已经给出模板。”

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昨天在台湾演讲时建议,台湾将一个中国诠释为一个中国人的邦联,以此作为导向最终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