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2024年后,中方就一直在加大在欧洲方面的外交布局。在近日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王毅外长在见完美国务卿布林肯后,就紧接着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举行了会晤。而从内容来看,博雷利给出的三个说法,也与此前截然不同。那么,这三个说法分别是什么呢?
(王毅外长出席慕尼黑大会)
事实上,1月份,在瑞典举行的达沃斯经济论坛上,美国就对中国代表团和欧洲的接触感到“恐慌”,害怕中国在欧洲的积极布局,会影响到自身的“存在感”。
当时,在中方代表与瑞士联邦主席阿姆赫德举行会晤后,美方紧急调整了布林肯的行程,请求瑞士方面安排布林肯和阿姆赫德会面,并且特别提到要让布林肯和阿姆赫德握一次手。显然,在美国看来,如果阿姆赫德不与布林肯握手,那就有损于美国形象。
而在这次的慕尼黑大会上,类似的情况又出现了。据悉,此次美国方面仍由布林肯带队,派出了近50人的“豪华代表团”,紧盯着中欧互动,布林肯本人也和举行达沃斯论坛大会时一样,与王毅外长进行了新一轮的对话。
(王毅外长和布林肯举行会晤)
从会后双方发出的新闻稿来看,中方的发言专注于中国自身的红线问题和国内事务上,同时警告美国不要在台海问题上搞小动作,不要鼓吹“去中国化”等。
相比之下,在美国的新闻发言稿中,则是把各种国际性突出热点问题,即俄乌、巴以冲突这些敏感问题放在了首要位置上。而这不仅符合美国叫嚣自称“世界警察”角色的口号,同时也说明美国想把中国拉下水,以方便给其自身四面漏风的全球战略点当垫背。
但值得一提的是,王毅外长这次与布林肯的会晤,是王毅外长出席本届会议期间的首场双边会见。而美国之所以如此着急和中国接触,尤其是在欧洲主场的一些会议上和中国接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恐慌”。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
在一些美国政客看来,尤其是拜登政府中主张夯实美国所谓“全球领导力”的建制派政客,非常担心欧洲和中国越走越近,从而让他们精心准备的“新冷战”剧本彻底泡汤。
所以,即使是在欧洲的主场上,不管中美的立场有多大的不同,美国人一定会做出一些事情,为其刷足存在感。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对华政策呈现出一种微妙的“精神分裂”状态。
具体来说,也就是一方面不断叫嚣希望欧盟打压中国,但另一方面又希望抓住每一个可能和中国对话的窗口。那在美国摆好态度的情况下,欧盟方面又是否会悉数尽听呢?
(欧盟此前声称要关心台海局势)
事实上,在慕尼黑大会上,王毅外长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同样举行了会晤。当着王毅外长的面,博雷利在三个方面表达了看法,分别是中欧关系、台湾问题和国际供应链。
先说中欧关系。此前欧盟单方面对中欧关系,作出的是一个相互矛盾的三重定位,即“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虽然说欧方把伙伴摆到了第一位,但是从后面的竞争和对手来看,欧盟的想法还是具有明显的偏向性。
然而这一次,博雷利却明确表示,“虽存在竞争,但也应当加强合作”,这个表述既是十分清晰,也是十分确定的。这个说法与此前存在很大的不同,博雷利并没有否认双方可能会出现竞争,但是“加强合作”四个字已经给中欧关系定下了基调。这就说明他很想当着中方的面把事情讲清楚。
(中欧经贸合作)
接下来是台湾问题。事实上,此前欧盟对于台湾问题的态度并不能令人满意,即他们声称对于台海局势不能熟视无睹,并向中方表达“关切”。可以说,欧盟此前对于台湾问题的态度,虽然没有美国那么过激,但是也绝对不符合中国划下的红线。
然而博雷利这次的表态,却完全不同。他明确表示,“欧盟将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可以说,博雷利这一次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是合格的,也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最后是国际供应链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此前欧盟挂在嘴边的“去风险”,本质上来说就是“脱钩”,中方也不止一次提到这一点。而这次在慕尼黑大会上,博雷利则表示,“支持中欧正常经贸往来,反对同中国“脱钩”。
(中国中车制造的列车在德国柏林轨道交通展上)
博雷利作为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相关表态从他的嘴里说出来,可以说是很有分量的。美国摆出对华政策的情况下,欧方还能做出上述三方面的表态,想来其原因和当今的国际局势不无关系。
在当前的欧洲,各种政治、经济、社会甚至安全问题都层出不穷。欧盟自己也清楚,想要稳定局势,就必须回到发展的正轨上。而如果一味听取美国的“去中国化”政策,那出现的后果,欧盟想必也无法承担。
这也就是为什么博雷利这次要说出这些话,而这也意味着欧洲已经到了要对华改变的时候,也意味着中国在欧洲的布局,已经出现了成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