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很多人可能对有土地人口巨大优势的一代枭雄曹操为什么没和一代枭雄的落幕之战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有土地人口巨大优势的一代枭雄曹操为什么没和一代枭雄的落幕之战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有土地人口巨大优势的一代枭雄曹操,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

一代枭雄曹操,占据着土地和人口的巨大优势,为何他未能一统天下呢?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出生地在今时今日的安徽亳县地区。其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

在曹操20岁之时,他便以廉孝之名而闻名乡里。在曹操历任洛阳都尉时期,他曾领军镇压过黄巾军起义,随后曹操更是领着一众族弟加入了讨伐董卓的联军队伍。

公元192年,曹操收降青州黄巾军近百万人。随后曹操便以其中的精锐组成了青州军,此时他的军事实力才开始强大起来。

到了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都,拥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资本。随即曹操又消灭了吕布,陶谦等割据势力。

到了公元200年曹操更是通过官渡之战,消灭了袁绍,拥有了统一中原的巨大实力。到了公元207年,除去关中及辽东地区以外,北方地区全都被曹魏势力所占据。

到了公元208年曹操领军南下,却在赤壁战场上败给了孙刘联军。于是曹操又选择领军北上,恢复经济,巩固和发展自己在中原地区的势力。

到了公元211年7月,曹操再度领军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这个时候的曹魏政权,已经有了魏国的雏形。

公元213年,汉献帝派遣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公,并赐给曹操冀州、并州等十郡,作为魏国的封地。同时曹操还在邺城修建魏王宫铜雀台。此时的曹操获得了汉献帝允许的,剑履上殿的无上权力。

若说曹操未能结束三国诸侯间的纷争,做到统一天下,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军事上。在曹操击败袁绍以后,他曾有过两次统一天下的机会。这两次机会分别是赤壁之战和汉中之战。

赤壁之战的背景是,北方初定,荆州投降,被曹操视为心腹大患的刘备一路奔逃。江东孙氏对曹操的态度有些举棋不定。

从曹操当时写给孙权的一封信来看,曹操已经将江东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但曹操在刚刚收服荆州,就选择立即攻打江东,是有些贪功冒进的。

当时谋士贾诩曾劝曹操道:“如果向利用楚地的富饶,应该先派遣官吏,安抚百姓,使百姓做到安居乐业。切忌不可劳师动众急切攻打江东”。当时的曹操觉得孙权不过是一名孺子,他低估了江东与之一战的决心和能力。

其次因刘备多年的逃难生涯,曹操也有些低估刘备。建安十三年的刘备,早已经今非昔比。此时诸葛亮不但说服孙权抗曹,同时诸葛亮还帮助刘备与东吴订立了平等的盟约。

后一点尤为关键,这样额盟约存在,既保证了刘备不必像过去那样成为地方军阀的附庸。同时刘备还有了争夺自己地盘的资格。

曹操如果只是面对孙权,即使赤壁之战战败,曹操也有再度开战的机会。但的形成,就让曹操从此多了一个敌人,彼此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

到了建安20年,原本孙刘两家为了荆州之地,撕毁了盟约。可当时张鲁却选择了投降曹操,孙刘两家眼见张鲁投降,就意识到了危机。

随即孙刘再度选择联手共同对抗曹操。当时的刘备选择回师蜀中,而孙权却是率领着十万东吴精兵进攻合肥。

曹操面对孙刘的再度联手,曾特意派人给诸葛亮送去五斤鸡舌香,以此施行离间之计。可惜此计所行的时间已经为时已晚,刘备已经羽翼丰满。

赤壁之战让曹操损失了数十万精兵,其中更是部分青州精锐。正当曹操舔舐伤口的时候西凉,马超韩遂等人趁机攻占了临潼关的西部地区。

曹操感觉到自己所统治的北方地区出现了危机。所以无暇他顾的曹操,只能眼看着刘备蚕食荆州,挥师益州。此后刘备的战争胜果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曹操与刘备的汉中之战,是曹操统一中原的第二次机会。张鲁投降曹操,是一次有利的契机。此时的曹操可以选择继续挥师进入蜀中。

如果当时曹操听从司马懿的建议,趁着刘备初占益州,根基不稳。曹操借汉中之势,再图西川。那么刘备必势力必然会被瓦解。但当时的曹操却称:既然得陇地,又何必望蜀乎?

曹操是不再对汉中之地存有贪念,谁曾想四年后刘备却攻占了汉中之地。在失去汉中之地的第二个年头,曹操就因病故去。在这四年之中,曹操为何没有大动作,去攻伐刘备呢?此时的曹操其实是将重心转移到了朝堂方面。

曹操早年虽然有勤王之功,并无不臣之心。但汉朝的覆灭已经是天下皆知之事。就算曹操有所顾虑,在臣子的推动下,曹操也应该是有进取之心的。随着曹操逐渐老去,他便开始更多为子孙考虑。

所以曹操正在为子孙铺就代汉的道路。从建安十八年开始,几乎每天都会有汉天子,对曹操进行册封,晋位的记录。

这背后正是汉天子对曹操极力进行着安抚。但因曹操的魏国公之事,他失去了重要的谋士荀彧。

这多少对曹操的军事决策有所影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给早期的曹操带来了许多便利条件,但当曹操到了晚年,这也给他带来了不小压力。

随着曹操势力越来越大,他的敌人也越来越多。曹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将三个女儿先后进献给了汉献帝。同时曹操也将伏皇后一家,以及孔融诛杀。

这也让汉朝和曹操之间平衡的关系就此打破。由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士族对曹操也开始。曹操本身又有着宦官家庭的出身。他又推行唯才是举。

所以曹操的后半生,根本没有过多精力去进行统一天下的事业。孙权和刘备皆是一时人杰,非曹操一朝一夕能够铲除。

随着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曹操又步入晚年,他只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内部问题上,给子孙去铺就代汉之路。

返回目录

一代枭雄的落幕之战

一代英雄收官之战:朱元璋围攻苏州张士诚,张士诚宁死不屈

张士诚是元末非常强大的势力,与陈友谅、朱元璋并肩作战。他鼎盛时期,其所占版图南起绍兴,北至济宁,西至汝州、颍州,东至于海。而且其治下的土地盛产粮米鱼盐,还有蚕桑之利,物产丰富,实力雄厚。朱元璋吞并陈友谅后,开始铲除威胁巨大的张士诚。

一、朱元璋制定作战计划

朱元璋消灭陈友谅后,开始一步步侵蚀张士诚的地盘。1365年至1366年4月,朱元璋先后占领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苏州、蒿州、邳州、安丰等县。张士诚在淮东的地盘急剧缩小。

1366年,朱元璋打算以淮东诸县的和平,彻底吞并张士诚的势力。于是召集中央书记省、都督府大臣商议讨伐吴国。

宰相李善长认为:张士诚屡犯我军地盘,早该讨伐;但张士诚所在的地区物产丰富,粮食储备充足。应趁机进入,见机行事,不着急。

徐达将军认为:张家骄横专横,他任命的李伯生、陆振等将领,只知享富贵,目光短浅。有权势,率领精兵,三吴之地必破。

朱元璋非常赞同徐达的观点:“大家所见所闻有限,只有将军同意我的看法”。当年八月,朱元璋又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20名大将。万,攻打张士诚。

临行前,朱元璋问常遇春有何打算。常遇春回答说:“率军直抵苏州,苏州一进,其余州县必投降。”朱元璋说:“不行。张士诚是做盐商起家的,张天启、潘元明都是硬汉,互为兄弟。大军攻打苏州时,天启等人担心他们会被也灭之,尽全力救之。汝先攻湖州,令张士诚疲惫不堪,斩其羽翼,再迁苏州,必能成功。

二、朱元璋在苏州城围攻张士诚

十一月,徐达、常遇春应朱元璋的要求,先后占领了湖州、嘉兴、杭州、绍兴等地,苏州城逐渐沦为孤城。攻城为主,攻城为辅。这就是朱元璋制定的围城战略。徐达率众将至苏州城下,开始整兵。

常遇春守虎丘,郭子兴守楼门,华云龙守许门,王弼守长门,汤和守盘门,张温守西门,康茂才守北门,耿炳文守城东北,丘成管城西南,何文辉管城西北,徐达自己管长门。苏州城四面修筑土墙围墙,围城全城。

徐达命人在营中建木塔,与城中最高的庙宇齐平。还建了一座瞭望塔,高三层,可以鸟瞰苏州全城。敌楼装有远程弩炮。此外,还使用了名为向阳炮的火炮。大炮一响,城池震动,破坏力惊人。张士诚的军队对此尤为忌惮。

说张士诚与城外完全没有联系,那也不对。朱元璋虽然占据了张士诚的大部分城池,但仍有一些县城一时难以攻破,莫天佑控制的无锡就是其中之一。

张士诚羽翼被夹,老巢被围。他唯一能指望的就是莫天佑。希望他能从外线突破防线,或者双方内外配合。而一旦灭了张士诚,莫天佑也不能独活,双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互相帮助。

莫天佑手下有个将军叫杨茂,擅长潜水。他常派杨茂从水下潜入苏州城联系。不过很可惜,这么隐蔽的东西,却被徐达发现了。杨茂终于被劝降,继续往来于苏锡两地,但他却成了徐达的奸细。所以,对于张士诚和莫天佑的计划以及双方的实际情况,徐达是心知肚明的。

三、不甘被困,张士诚奋力突围

1367年2月,徐大久攻打苏州城,返回南京向朱元璋汇报情况。朱元璋授予他便宜办事的权利,他不必事事上报。此外,朱元璋为了更快攻占苏州,还派大将于通海前来助战。于通海到达苏州后,先是在灭渡桥歼灭大量敌兵,又起兵到桃花坞,夷平了当地的军营。然而,他在最后一战中不幸中箭身亡。

当年六月,张士诚不甘被困,又得不到莫天佑的帮助。再加上城内粮草开始紧缺,他准备自行突围。他首先派人调查周边防御情况。发现城东阵势森严,想要突围并不容易。所以门被用作突破口。

常遇春闻讯后,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并分出一队兵马到北昊,切断了他的后路。双方大战良久,不分胜负。随后,张士诚增派兵马1000人参战,并派兵到山塘作为后援。

盘门之战也惊动了其余一带的守军,徐达派王弼前去支援。王弼遇上向山塘进发的大军,手持两刀勇往直前。士卒大败,稍稍后退。趁此机会,常遇春率军挺进,士卒大败。却因山池狭窄,两边都是水潭,兵马后退,相互拥挤,坠入其中淹死的人不计其数。

张士诚手下有贴身侍卫叫永胜军,又称十龙,皆身披银甲,威风凛凛。这一战,勇猛的胜利部队全部淹死。而张士诚自己也被马吓到,也掉进了水里。好在手下及时救了他,才没有死。最后,它被抬了回去。

李伯升是跟随张士诚从军的将领,后来投靠了朱元璋。他见张士诚已无计可施,便派人劝说他听天由命,到开城投降。但张士诚犹豫不决,始终没有下定决心。

片刻后,张士诚再次尝试突破。他引兵出须门,前线锋芒毕露,常遇春拼死抵抗,时诚部稍稍后退。这时,他的弟弟张士信突然在城门上喊道:“兵力已尽,速回。”明诚遂撤军。常遇春趁他退却,猛追不舍,使将士损失惨重。此后,张士诚只好再次撤退回城。

不久之后,张士信便在城楼上与谢劫等人一起用餐。手下刚给他一个桃子,他还没来得及尝,一颗炮弹就落在他身边,张世新当场死亡。这对张士诚又是一次重大打击。他自建军以来,几位兄弟都是他的得力助手,张世新尤为重要。这次突然,他更慌了。

九月,徐达终于率军攻破了丰门,常遇春也攻破了长门。诸将在徐达率领下,过桥来到城下,枢密使唐杰却进城拒守。张士诚驻扎在军门内,命令谢杰、周仁设下栅栏挡住朱俊,唐杰支撑不住,终于投降。周仁、许毅、潘元绍等人也纷纷缴械。

黄昏时分,石诚大军全线溃败,徐达率部逼近城下,苏州城至此才算真正破灭。仍不甘心的张士诚亲自率领两万至三万残军,在万寿寺东街与徐达等人肉搏,最终战败。张士诚仓皇逃窜,身后只剩下几个骑兵。

四、英雄的结局,惨淡的结局

张士诚知道这一次是彻底的失败,仓皇逃回了自己的王宫。他对妻子刘氏说:“我最后会死,你怎么办?””刘曰:“夫君放心,小妾不负你。刘氏说完,就回到自己的卧室上吊自杀了。而他的妃子、宫女和两个幼子全部被他的养子陈宝在齐云楼烧死。

张士诚一个人坐在皇宫里,左右空无一人,呆呆地坐在那里。徐达派手下的老将李博生来到他的住处,准备再次劝说他投降。当时已是黄昏,宫门紧闭。张士诚最终选择了上吊自尽。李博生打开宫门,见张士诚还没有完全死去,急忙吩咐手下将他抬下去,解开绞索。他回过神来后,只说了一句话:“94号英雄,听力受损。”

94是他的昵称。徐达再三吩咐手下的老将潘元绍等人,以大义劝降,张士诚却视若无睹。徐达无奈,只好用一面破旧的盾牌,将他扛出封门,装在船上,送回南京,交给朱元璋。张士诚在船开往南京的途中,不吃不喝。到了南京,他还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众人把他抬到中书省,等待朱元璋召见。

宰相李善长见到张士诚,便拨打他询问。问了几次,没有回答。李善长很生气,骂了他一顿。张士诚羞愤之下,趁众人不注意,再次上吊自杀。这一次,他是救不了了。或许对于他来说,死亡才是最好的归宿。

五、结语

张士诚是元末英雄。与陈友谅和朱元璋相比,他的攻击性略显不足。但只是相对而言。当年张士诚率领十八人杀入高邮城时,百万大军的元军也无计可施。”而石城孤军作战,北渡淮海,隔山左,南占浙西,与方国镇接壤。在肥沃的田野里。”

《明史纪事本末》从他所掌握的领域来看,他在鼎盛时期并不在二人组之下。他所占区域物产丰富,经济繁荣,综合实力可与两者相提并论。当然,正因如此,他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成功了,剩下的日子就是享受权贵了。

他的斗志也因此消失了,他甚至忘记了身边还有朱元璋这样一个巨大的威胁。如果不时刻提高警惕,就会给朱元璋可乘之机,后果不堪设想。可惜张士诚还是纵容了。

张士诚攻破苏州城后,死也不愿选择归顺朱元璋。这或许是英雄最后的骄傲。你可以打败我,但你无法征服我。这和先死的项羽、陈友谅是一样的想法。不知道当时张士诚一个人坐在皇宫里,到底想到了什么?你在想什么?

参考文献:《明史纪事本末》、《明太祖实录》、《明史》。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