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很多人可能对希腊换岗仪式为什么那么慢和1950年一支国军部队在昆仑山苦等换防最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希腊换岗仪式为什么那么慢和1950年一支国军部队在昆仑山苦等换防最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希腊换岗仪式为什么那么慢

两个人在换岗时,在两个岗亭的中间位置还要同时将脚抬起来在空中并在一起,总之动作缓慢难度大。

希腊总统卫队也被很多人称为希腊仪仗队,因为他们代表了希腊的传统。其别具一格的服饰和特有的慢节奏动作,成为许多游客对希腊独特的记忆。今天(10日)央视记者带你走近希腊总统卫队,去了解他们的传统与荣光。

希腊总统卫队的另一大特色是他们换岗时的慢节奏动作。卫队长卡拉奇斯介绍,这些动作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新兵入营,必须经过6个月的训练才能掌握,而如果参加外事场合,还需要进行单独的训练。

希腊总统卫队简介:

希腊总统卫队成立于1868年,距今一百多年历史。总统卫队的卫兵被特别称为“埃夫佐尼”(Evzones)。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伟大诗人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中,意思是“穿着结实腰带的”人,表示他们是精锐。成为“埃夫佐尼”是希腊每个战士的心愿和骄傲。

希腊的无名烈士纪念碑位于雅典的宪法广场,这里由希腊总统卫队负责值守,也是希腊举行阅兵式的地方,外国元首到访都会来这里献花圈。

返回目录

1950年,一支国军部队在昆仑山苦等换防,最后怎样?

边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熟悉在于我们都知晓,古往今来边疆都是一个界定我们国土范围的地方,我们知道边疆所在的地方依然是我们民族的领土。我们之所以陌生是因为我们从未真的见过它的模样,我们大多数人仅仅只是模糊地知道它在哪个方位。甚至它离我们有多远我们都无法估计,是一个如此模糊的概念。但是对于一群独特的人来说,这个地方就是它们的一切、它们的责任、他们的生活、甚至它们的生命。

他们就是边境线上的戍边卫士,我们西部以及北部有很大一片地区,地质环境和气候环境都非常的恶劣。这些地方哪怕是当地人都非常的稀少,荒无人烟的地方却有着一个又一个的哨所。从我们民族有史记载以来这些地方就存在,无论是一望无垠的沙漠还是,悬崖陡峭的雪山,每一个你完全想不到的地方,你认为完全不可能的地方都有可能存在哨所。这里是一个的国境线,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存线。

有人觉得这样的话语形容太夸张,但是事实就是如此,边境线是一个具有区分性的边界线。同时也是一个、一个民族的不容侵犯的底线。在内陆生活的人们不会去关心这边疆上发生着什么,但是这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与我们相关。这里每一个坚守的人,他们所坚守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边塞建筑,更是一个最外部的防线。

公元1950年,在离我们非常遥远的昆仑山上一群穿着别样制服的人,经过了多年的坚守终于盼来了接替他们的人,他们在这里经历了太多,也失去了太多,但是他们没有抱怨也没有悔恨。有的只是对于接班者到来的喜悦和欣慰。一支国军部队在昆仑上苦等换防,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最后却等来了。遥远而荒凉的赛图拉哨所

想到昆仑山大家可能会想到很多的神话传说,因为这地方仅仅只有少数人踏足过,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没有几个人真正的探索过它,完全了解过它。所以它一直都是那么的神秘,关于它的传说自然就多了。可是就是在这么一个山势陡峭且天气极端恶劣的地方仍有着一个存在时间极长的边境哨所。这个地方地处在古代丝绸之路的一个节点上,从这个地方往印度的方向曾经是一个古老的商贸通道。那些曾经来往数个的商人们就是通过这个地方运送商品的。

这处土地因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价值,一直都被一些周边的觊觎着,在历史变迁王朝交替的时期也曾经被外族占领过,随后的数个王朝都曾经派兵来过这个地方试图收复这个要道。但是一直都没有能够做到,时间来到公元1850年,正值晚清末年,作为“作为晚清四大中兴之臣”之一的左宗棠,在领军收复南疆之后,才将此地重新划归回我们的地理版图中来。

此后在这个地方开始修建起了一个保留至今的哨岗建筑。这个建筑是由一百多个清军敢死队员经历一个多月才赶到的方,然后建起来的,那个时候的他们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从山下拉了一些土石上来,最后在这个地方修建起了一个简易的哨所,这里就是后来的赛图拉哨所。

从哨所被修建开始,就有无数多的将士开始在这个地方驻守,每次参与驻守的官兵不会有很多,但是长久以来这里算是经历了太多的人,也经历了太多的沧桑与苦难。这里的士兵不单单要看管哨所还要执行近800公里的喀喇昆仑山的防守任务。经历无数的沧桑岁月,有很多人都没有能够熬过这艰苦的环境,有些人没有能够见到下一任来换岗的人出现就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地埋葬在了这一望无垠的雪山之中。

这里的条件十分的艰苦,首先地理条件十分的苛刻,到处都是悬崖峭壁,一到下雪的时节这里就是铺天盖地而来的大暴雪,将一切可看见的东西统统掩埋,昆仑山地带也是地震频发的地带。最后就是这里的食物和水资源太过缺乏,一切的一切都是对在这里驻守的卫士们的严峻考验。“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里的一切事务都是冰冷的,都是残酷的,在这里守卫的每一位戍边卫士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一切呢?但是他们并没有选择离去,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着他们的工作,这里没有有厚禄,没有佳肴美酒。有的只是冰冷的墙壁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群山。

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坚持呢?是作为卫士的责任、是作为民族子弟的信仰、是作为边防战士的坚毅。

哨所遗址

期盼已久的拥抱

公元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一支队伍接到一个派遣命令,他们将要前往我们最西部的边境去驻守,接到命令后的战士们随即出发,但是他们在半路上所看到的荒凉与危险就让他们清楚了这番任务的严酷。这里交通不便、道路险峻、气候恶劣,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终于到了这个中国最西边的边防要塞,也就是赛图拉哨所。这里本来就有一支国军在此驻守,在出发之前战士们早已知晓了这一切,这一支国军部队在昆仑上苦等换防,可是他们没有想到,最后却等来了。战士们在很远的地方就看到了哨所,还不能完全看清楚哨所模样,就见到冲下来一群穿着军装的人,虽然是军装可是已经非常的破烂,看起来已经经历了太久的风雨洗礼。这群人冲出来就涌向了前来驻守的战士,一把抱住他们并说道:“终于把你们盼来了,都过了这么多年了怎么一直没见到人来啊!”。在他们眼中可以看到喜悦的眼泪,同样可以看到岁月的沧桑。细细辨认一下他们的军装,看得出来他们就是国军在此驻扎的队伍。

戍边战士

虽然战士们非常的意外但是也很淡定,因为他们知道这里的人太久没有和外面取得联系了,太久没有过人员来往了。自己的队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支到达这里的队伍。在一番拥抱之后,双方也陷入了沉默,默默的看着对方心中都有了各自的想法,最后有一个士兵说道:“时间过了这么久,怎么又换了军装了!”,听到这番话战士们都落下了泪水。

这一刻,在这块土地上,没有了民族的区分、没有了信仰的区分、更没有了是敌是友的区分,这一刻,他们都是这个的戍边将士,都是为献出青春和热血的英雄儿女。

结语

在遥远的边疆还有很多的战士在为的领土做最前方的卫士,虽然与我们相距千里,但是他们存在是我们安稳生活的一大保障。公元1950年,在赛图拉哨所发生了一件难以置信的事情,本来敌对的士兵却热情相拥,诚挚握手。这一切都是源自于他们对这个片大好河山的共同热爱,源自对这片冰冷雪地的共同坚守,脚下是整个民族的土地,也是双方的。他们坚守多年终于迎来了接替者,他们感到欣慰、感到希望的存在。后续到来的战士看着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他们感到敬佩,他们同样也感到了这份坚毅的信心。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