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很多人可能对初三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归纳测试题附答案和九年级下册诗歌赏析练习及答案语文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归纳测试题附答案和九年级下册诗歌赏析练习及答案语文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初三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归纳测试题附答案

这篇关于初三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归纳测试题附答案,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物质由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的一种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
物质三态的性质:
固体:分子排列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性。
气体: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微弱,易被压缩,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和(核外)电子组成(和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由质子和组成。
纳米科技:(1nm=10m),纳米尺度:(0.1-100nm)。研究的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二、质量
质量:物体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状态、位置、温度等无关。物理量符号:m。
单位:kg、t、g、mg。
1t=kg,1kg=g,1g=mg.
天平:
1、原理:原理。
2、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要超过天平的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把砝码弄脏、弄湿;潮湿的物体和化学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3)把物体放到盘,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4)读数: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注:失重时(如:宇航船)不能用天平称量质量。
三、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密度: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与质量、体积无关。
公式:
单位:kg/m3,g/cm3kg/m3=1g/cm3。
1L=1dm3=m3;1ml=1cm3=L=m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烧杯、细线
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读数是以凹液面的最低处为准。
测固体(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骤: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能浸没物体,又不超过刻度)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3、用细线拴好物体,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注:若固体的密度比水小,可采用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
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V2;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热膨胀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水的反常膨胀:4℃密度;水结冰体积变大。
密度应用:1、(测密度)2、求质量3、求体积。
一、选择题
1.人们说“铁比棉花重”,其实质是()
A.铁质量比棉花大B.铁的体积比棉花小
C.铁的密度比棉花大D.铁的比热容比棉花大
2.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A.被“神六”从地面带人太空的照相机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人冰箱冻成冰
3.关于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关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密度大的物体,它的质量一定大B.密度小的物体,它的密度一定相同C.质量相同的物体,它的密度可能相同D.质量不相等的物体,它们的密度一定相同
4.如图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B.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C.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
D.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5.运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特殊测量”下面的几种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用天平“称”出墨水瓶的容积B.用量筒“量”出小钢珠的质量
C.用天平“称”出一张纸的厚度D.用量筒“量”出0.2kg的酒精
6.某同学用上了锈的砝码测物体质量时,结果()
A.测量值小于真实值B.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C.测量值等于真实值D.无法判断
7.一只抢救病人的氧气瓶,原来密度为ρ,当抢救病人用去瓶中一半氧气时,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变为()
A.ρB.0.5ρC.0.25ρD.2ρ
8.如图所示,甲、乙球的体积相同,此时天平平衡,则ρ甲:ρ乙为()
A.2:1B.1:2
C.3:4D.4:3
9.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A.1.0×10kg/m3B.1.16×10kg/m3
C.1.75×10kg/m3D.1.2×10kg/m3
10.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总)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画出有关图线如图所示,在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跟液体的体积关系的是()
11.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2.7×10kg/m,=8.9×10kg/m,则下列说确的()
A.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B.铝球是实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的
C.铜球是空心的,铝球也一定是空心的D.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
二、实验题
12.小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右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操作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惠安是“石雕”之乡。小星取一小块样石,通过实验来测定石块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2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样石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2乙所示,质量为_______g。用量筒测出样石的体积如图22丙所示,体积为_______cm3,样石的密度为_______g/cm3。
(3)在加工过程中,该石块的密度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返回目录

九年级下册诗歌赏析练习及答案语文

一、诗歌赏析。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2、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答案:1、①观沧海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表现出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3、(1)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1分)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1)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若”,在诗中是好像的意思,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4、最能总领全诗的一个字是(观)。作者的视线是由(远)及(近)。

5、“水何澹澹”的“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和赞叹,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高耸,树木的葱郁,波浪的汹涌。(填上合适的形容词即可)

6、请你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的手法和表现的情怀入手,赏析这首诗。这是诗人的想象之景,表达出诗人统一中国、成就大业的理想。

二、诗歌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案: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1分)渴望报效(或:渴望建功立业)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3、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4、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3、C4、C

5、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_______”。

6、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答案:5、倾城6、C

7、“鬓微霜,又何妨?”一句表达了词人什么的心情?

表达词人虽年纪不轻,但不以为然,仍意气风发、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8、词人的“少年狂”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在:其一,劲装出猎,其二,千骑相随,其三,告知全城百姓齐动,其四,自比孙郎射虎。

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为什么会受到后人的极力称道?

表达词人效命疆场、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而且词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另外造语形象,“如满月”形象的写出词人劲射时的英雄气概。

三、诗歌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聚”和“怒”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潼关地区山峰高峻,黄河波涛汹涌的地理形势。点明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下文议论铺垫。

3、全曲起笔概述潼关的雄伟、险要,其中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的句子分别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4、“踌躇”和“伤心”写了作者的心情。作者“踌躇”“伤心”的原因是历史的繁华都如过眼烟云,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点出了此曲的主旨,请你具体谈谈你的理解。

在朝代兴盛之时,统治者大兴土木,穷奢极欲,搜刮民脂民膏,是百姓苦不堪言;在灭亡之时,战乱不停,百姓流离失所,命如草芥,更是民不聊生。这最后四句的议论概括了历史上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广大人民始终逃脱不了苦难生活的境遇。这句诗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批判和对百姓的同情。

四、诗歌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解释诗中加点词:

俄顷:

何由彻:_____________

2、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段③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

的具体()并渲染了特定的();二是烘托出诗人()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的伟大胸襟蓄势。

4、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会儿;通(彻夜、通宵)

2、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

3、时间;氛围、气氛;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4、例如: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关)

5、诗歌第一节连用了(卷、飞、洒、挂、飘、转、沉)等几个动词来表现了狂风大作,茅草翻飞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灼和忧虑)。

6、诗歌第三节可以概括为(长夜沾湿的苦痛)。本节中的“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的作用是(用墨色的云和漠漠的秋色来衬托了诗人内心的悲凉。)

7、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描绘?

“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的写出了秋风肆虐。“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

8、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9、请你结合诗人的身世和诗歌的主要内容来分析诗人在本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诗人身世悲凉,但诗人不但但悲己,而是推己及人,渴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诗人博大无私的胸襟。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