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愿相信专家能看门道:因为创新,有理由对中国经济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对中国的负面情绪达到了顶峰。越来越多的夸张词汇被用来描述中国当前的困难和日益恶化的长期经济前景。
对中国经济模式的批评无处不在,许多观察家都认为,中国要想保持历史性的增长轨迹,迫切需要进行深刻的结构转型。
如今,看空中国经济前景的观点很容易形成。但是,在这些论述中经常忽略的是中国对创新的热情,以及创新与可持续的、以生产力为主导的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
我们可以讨论其中的原因,但中国在过去十年中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拥抱创新。尽管有各种阻挠其进步的努力,但中国已从一个创新和技术落后的国家转变为一个拥有尖端、复杂且经常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创新能力的国家。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令人难以置信的短时间内取得的,至少与全球同行相比是如此。
无论是在电动汽车、新能源、人工智能、太空探索还是最近的半导体方面,中国的技术实力始终令人惊喜。事实上,与中国能够开发领先技术的所有领域相比,现在更容易指出中国能力落后的领域。
中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从2013年的第35位迅速上升到最近的第12位,就可以看出这一变化的结果。
就相对表现而言,中国继续缩小与韩国的差距;创新能力超过日本、加拿大以及包括意大利和西班牙在内的欧洲国家;是该指数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国家;拥有比美国更多的全球领先科技集群;并且在创新商业化方面证明非常成功。
中国产品和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充分体现了这种创新热情。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迅速打入全球市场,就是最新的例证。
中国活动的规模还体现在其在全球新专利中所占的份额上。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中国的专利份额从2001年的1%猛增至2021年的36%。自2015年以来,中国实体每年获得的专利数量都超过美国竞争对手,中国很快将成为世界上专利储备最多的国家。
虽然其中许多专利的价值及其全球相关性还有待证实,而且许多专利是中国特有的,但中国企业目前已成为机床、纳米技术、表面技术和数字通信等各种先进技术领域的创新领导者。
这种势头得益于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规模化的努力。因此,中国的创新规模有可能压倒其邻国的最大努力,没有任何其他亚洲国家能够与中国的能力相媲美,至少在整体性和系统性方面是如此。预计这一相对势头将持续下去,进一步巩固中国作为亚洲创新中心的地位。
中国技术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北京与美国的地缘政治关系以及两个超级大国追求技术独立和全球实力方面。
但是,单一的地缘政治视角有可能忽略同样重要的一点,尤其是对投资者而言。
中国对创新的重视是其维持经济发展轨迹和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中等收入陷阱"是指无法发展高附加值活动的国家不可避免地陷入比生产率更高的国家收入水平更低的困境。
换句话说,一个国家在使用了所有生产要素之后,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主要机制就是逐步提高这些要素的效率。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所指出的:"生产率并不是一切,但从长远来看,它几乎就是一切"。
这一过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累积。生产力较高的经济体可以对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进行再投资,以保持国际竞争力并提高系统效率。这就嵌入了贸易和劳动力的国际专业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巩固了核心与外围的结构关系,我们已经开始看到亚洲国家之间的这种动态关系。
但是,生产力的提高需要创新,创新进程越活跃,相关产出的经济影响就越大。大多数国家都在努力发展这种创新重点并使之制度化,尤其是在规模上。
中国显然是一个例外,它对创新的高度关注将支持其努力转变经济模式,实现更可持续的、以生产力为主导的增长。
从高层次来看,中国目前的问题似乎很大。但对于那些具有长远眼光的人来说,中国不断加强对产品和技术创新的重视,应该会增强他们对中国长期经济前景的信心,尤其是相对于亚洲其他国家而言。对投资者而言,这种创新热情将继续创造大量令人兴奋、充满活力和高增长的投资机会。
这些因素共同解释了为什么无论当前的看跌情绪多么普遍和持久,中国对投资者来说仍然具有高度相关性。
2023/11/3011:01日经英语新闻 法国巴黎银行亚太地区现金股票研究主管威廉-布拉顿

真愿相信专家能看门道:因为创新,有理由对中国经济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